Category: 最新消息

牧者心聲(2024.5.12)

【牧者心聲】劉紹雄執事

所需之糧 今日賜我

  

今年大齋期教會鼓勵肢體參與「清掃神家,潔淨我靈」活動,藉清潔的服侍,作生命的反省。參與活動之後,不少肢體都表達感受良多:有説日常在教堂聚會活動,覺得地方頗為整潔,清潔行動時看見清抹後的水變得漆黑,才醒覺勤加打掃的必要;老練的弟兄姊妹更直接了當地説,自己要和家人、同事、朋友、主內肢體改善彼此關係,或者在一些需要修補重建的關係上作和平之子。你參與了沒有?個人又有甚麽反思?

約翰教導我們,“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 我們若說,我們與神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不實行真理了。我們若在光明中行走,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有團契,他兒子耶穌的血就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裏面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就是把神當作說謊的,他的道就不在我們裏面了。”(約翰一書 1:5-10)

耶穌基督的血洗淨我們的罪,神的話語藉著聖靈的工作潔淨我們的心靈。基督徒都相信聖經就是神的話語,是上主的啟示,衪的道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我們閱讀聖經,而聖經也剖視我們,因為“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鋒利,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是顯露的;萬物在他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我們必須向他交賬。”(希伯來書 4:12-13)。

我們都知道聖經的重要,也明白“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今年大齋期,你檢視過自己讀經靈修的情况嗎?需要重整「聽」神話語、「讀」主聖言、「學習」真理,藉經文「默想」「祈禱」的屬靈操練,領受每日天糧的計劃安排嗎?讓我們向天上父親懇切祈求:所需之糧,今日賜我。阿們!

劉紹雄執事

 

牧者心聲(2024.4.28)

【牧者分享】吳家聰牧師

聖餐點只記念咁簡單?(II)

  

在2023年6月的牧者心聲中,筆者曾分享〈聖餐點只記念咁簡單?〉,提及區會聖禮觀之中,聖餐最核心的意義是恩典。聖餐是上主施恩的作為與恩典工具。聖餐是愛的契約,基督藉聖餐表明祂捨身的愛,以激勵我們彼此相愛,主內合一。每當領聖餐時,默想主的犧牲和愛,祂成就了救恩,感謝上主預備這份恩典,讓基督進入生命之中,帶領前路,深信聖靈的工作和所賜下的恩典。1 聖餐是叫我們與基督的靈聯合,基督的靈使我們與基督結合,我們分享基督,就是將這一切的能力歸之於聖靈。

在2024年1月的牧者心聲中,蔣慧民執事分享〈鞍合聖餐禮對我們有甚麼意義〉。他提及加爾文的聖餐禮程序和合一堂聖餐禮程序的分別,並指出信仰實踐與信仰反思互相依存,都是整全信仰生命的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聖靈的工作,使我們在聖餐中透過聖靈所產生的信心,與基督聯合,與基督有一種親密的團契。

加爾文在他的著作《永垂不朽》中提出,主透過聖餐教導我們,使我們得著信心,基督在祂一切的豐盛中與我們同在,就和祂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的手能摸到祂一樣。2 聖餐使我們領受到主的實在的臨在,身體、屬靈生命和信徒群體都得著益處。主用餅和酒來代表祂的身體和寶血,也是祂透過餅和酒餵養我們。因此,我們領聖餐時,除了記念耶穌基督遵行聖父救世計劃在十架上成全世人贖罪犧牲的救主耶穌之外,加爾文補充,我們心中應當同時看見:基督的身體餵養、保護我們的屬靈生命,就像「餅」餵養、維持我們身體的生命一樣;從基督的寶血中領受益處,就像「酒」帶給我們身體的益處一樣。這個奧秘教導我們,使我們領受上主的慷慨,並且激勵我們,領受祂的恩典,使我們讚美和感謝主的恩。

而這個聖餐激勵我們要以同一種方式彼此聯結,就是一同領聖餐,彼此相愛,主內合一的見證。我們是不分宗派種族同來領聖餐就是我們作為同一個主的身體,連結在一起的意思。基督透過祂自己賜給我們身體和寶血,不僅邀請我們效法祂,更要彼此奉獻委身,使我們與眾人分享祂自己,並且使我們都在祂裡面合而為一。

我們一同守聖餐,是一同慶賀主的復活和聖靈的能力,以鞏固作為基督身體彼此相愛的關係,並謙卑以基督的愛去服侍世界,學主犧牲的榜樣,勇於承擔世人的苦難。聖餐是天國筵席的預嚐,藉此領悟上主統治的遠象,萬物在最終的日子得以更新,我們心存盼望去活每一天,並在現今得以預嚐這美好的筵席。3

過去幾年因為疫情,我們轉用聖餐杯餅套裝。現在大眾社會恢復以往的生活,故此,我們計劃聖餐主日將不會用聖餐杯餅套裝,聖餐禮將會恢復「分餅」和「分杯」的分發程序,讓我們分別從基督的身體和寶血上更深的經驗主的恩典和靈裡的餵養。在這個轉變上,感恩有弟兄姊妹花心思去更新以往的做法,由預備聖餐到崇拜後的工夫都不斷思考改良方式。

另外,我們將於5月5日開始恢復搖籃班,在午堂崇拜時段同步進行,歡迎家長帶同六個月以上至兩歲半的幼兒一同參加。搖籃班地點在二樓PQ室(區會室)裡面的房間,房間外設有崇拜直播,方便家人在搖籃班外參與崇拜。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共融建社群」事工近況:

  1. 過渡性房屋消息:於2月16日收到社署介紹東華三院負責「樂和 ‧ 東寓」馬鞍山落禾沙里項目的同事。暫時未知入住者的狀況。對方表示樂意與我們一起傾談如何支援入住的居民,例如適應新環境、處理生活需要和社區支援。我們可以介紹該區和給予資訊,提供服務,讓他們融入社區生活,成為好鄰舍,陪伴同行。請為教會有能力作社區服侍禱告。
  2. 接觸區內印傭姐姐:5月1日將會與印尼教會合作舉辦「姐姐開心假日嘉年華」,將關懷與愛分享給姐姐們。
  3. 接觸區內學校:現在計劃6月到保良局莊啟程小學,透過試後活動的音樂興趣班接觸學生及家長。是次初辦活動,期望將來能有更多到校服侍。另外,期望將來能接觸區內中學學生。請為校園福音事工禱告。

感謝主的帶領,鞍合逐步恢復聚會和事工,但願我們在崇拜中領受聖言使靈命更新,侍主得力共建社群見證主恩。

吳家聰牧師


 

牧者心聲(2024.4.14)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平淡無奇的顯現

  

剛過去的復活節主日,我被邀請在小學級兒童復活節聯合崇拜中講道。其中我分享「降生成人」的主耶穌(我選擇不用「道成肉身」希望小學生們更容易明白)不單忍受釘十字架時肉身的痛楚,祂的心靈更要承受祭司、百姓、兵丁和強盜的辱罵、戲弄和譏諷,與及門徒們的出賣、背叛和離棄所帶來的傷痛。講道後,我進一步反思:為何復活後的主耶穌不選擇「強勢出擊」,特意顯現在這些「衰人」面前,直接將釘痕展示給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心,比以馬忤斯那兩位門徒信得更遲鈍(路24:25)呢?又或者顯現給羅馬帝國所有百姓看,讓這些外邦人知道耶穌有能力突破人類極限,是真正勝過死亡,能出死入生的救世主呢?

美國長老會有一位傳道人兼作家布耶赫納,他對耶穌復活之後的所有顯現都是如此「平淡無奇」感到驚訝!布耶赫納表示:在耶穌基督復活當刻,天空沒有天使唱歌,也沒有遠方的博士帶禮物來。耶穌選擇顯現在極為平凡的地方,也只低調的顯現給平凡的人——空墳墓前哭泣的婦人、兩個前往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一班在湖邊「重操漁業」的門徒。耶穌的顯現為何如此「平淡無奇」呢?我不知道。或許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耶穌真貌(The Jesus I Never Knew)」這本著作,有關耶穌與多馬對話的反思中,能找出一點線索讓我們去繼續思考。

耶穌對他(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楊腓力指出這裡有兩群人,第一群是「因看見才信」的人,而另一群人就是「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根據哥林多前書15:5-8,耶穌升天前向500多人顯現,楊腓力將他們列入「因看見才信」的群組中(始終「死而復活」這件事至今仍不容易為人所信);如此,除了這批人之外,其他沒有見過耶穌顯現卻相信祂已復活的人,就列入「沒有看見就信」的群組中,也就是耶穌口中「有福」的一群。楊腓力認為,耶穌壓倒了任何一個親眼見過祂復活的人的信心,因為這500人失去了「自由意志」去選擇「是否相信耶穌復活」這件事。換句話說,這群人因親眼見到耶穌顯現,以致他們無法活出「相信耶穌復活」的信心,因此他們得不到另一群人所得的福了。而根據「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的邏輯,耶穌之所以「平淡無奇」顯現給為數那麼少的人,原因是出於祂對世人的愛,不想奪去我們以「自由意志」去選擇相信「耶穌復活」從而得福的機會。

又是在剛過去的復活節主日,關瑞文教授在講道中提及「耶穌復活」給人一種Grounded Uncertainty的感覺,雖然前路是有不確定性(Uncertainty),但內心卻相當平安和穩妥(Grounded)。我要感謝主耶穌我不屬於第一群人,因為相對祂直接向我顯現,我寧願「不知前路如何」,卻有機會活出對「耶穌復活」的信心,在生命種種的Uncertainty中,以「平安和穩妥」作為我的信仰見證。

 

牧者心聲(2024.3.24)

【牧者心聲】顏列銘執事

「俗務纏身 vs 與神相親」

  

今天是棕枝主日,已經到了大齋期最後一個主日了,不知道大家在大齋期的靈修操練中有沒有甚麼得著呢?最好能把自己的得著和肢體交流分享,那些屬靈的體驗就變得更有意義了。教會每逢節期,都趁機鼓勵肢體更新靈命,今年大齋期除了建議大家以不同的素材或媒介作靈修操練外,也邀請大家參加「清掃神家.潔淨我靈」的靈修活動。

我在不同的群體內的靈修或生活分享中都有聽過或說過,各人(包括我自己)生活裡的忙碌或艱難,以至就算有付出靈修的時間,也未必有甚麼“收獲”(領受),因為腦袋都被很多事情纏擾或充塞著,以至沒有空間裝載神的話語或思想神心意了。看來俗務纏身跟與神相親有很大衝突呢。事實是不是如此呢?很多時候,有肢體正因著面對不同的境遇,便看見神的參與、神的心意。這樣看來,神的說話在我們忙碌或有困難的時間,雖然進入心內有一定的困難,但在有需要時卻十分有幫助呢。

上主日參加「清掃神家.潔淨我靈」的靈修操練,相信不是人人都可以透過活動的方式,來進入靈修的狀態。在事務面前,大家都容易進入工作模式——溝通下、詢問下、配搭下、甚至乎傾談下,現實好像不容易從「清掃」的行動中,進入內心「潔淨」的思考。記得小時候團契導師曾對我們說過一個關於打掃的故事:「有個小朋友打掃課室,同學見到他打掃的方法,忍不住提醒他:打掃課室是不需要掃櫃底那些看不到或隱密的角落的,清理看到的地方便好了,可節省力量與時間。但他對同學說:『我知道天父是看到我所清潔的每個角落的。』」所以,若我們在清掃時,能夠專心而且安靜地去打掃的話,或會更容易發現神在身旁一同打掃,也會看到神想我們看見的事物,甚至內心需要打理的地方。

疫情後我在家工作,買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清潔用品,有抹塵的、抹窗的、抹梳化的、抹地的……,林林總總,應有盡有,但家中的灰塵依然存在,當我被俗務纏住時,那些工具便派不上用場了,家居沒有因為我購買了大堆實用的打掃工具而變得一塵不染;同樣,靈命也不會因為我有聖經、有詩歌、有祈禱、有靈修、有崇拜、甚至有某些恩賜,而變得與神的關係緊密起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藉日積月累的靈命操練,建立「打掃」心靈的習慣,日子有功,總會結出屬靈的果子來的,節期過後繼續前進吧。主耶穌在世時,都經常與門徒一同起居,參與在人日常的生活中。就是到在世的最後一週,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卻繼續培訓他們,沒有因為臨行在即,好好享受一下,安排幾個歡送會。祂的確有不少俗務纏身呢。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賽三十15上
無論今天我們要面對繁忙的事務、緊張的人際關係、緊絀的財政、軟弱的身體、枯乾的靈命……,回歸神的話語,切慕跟隨神,必得平靜安穩,因祂最了解我們的真要需要。共勉。

顏列銘執事

 

三月份主任牧師 牧函

馬志民主任牧師

  

馬志民牧師

最近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分享香港已漸漸失去了她的文化,當中有二十多個賦有香港特色的行業,如香港古舊的店鋪、令人回味的地道小食,部份更是民間傳統精巧的手工藝等等。這些象徵香港文化或特色亦續漸地消失,究其原因都叫人惋惜。有些是接班人的青黃不接,年青一代不願意入行,老師傅只能光榮退休,後繼無人;也有些是經不起社會的大轉變,經濟起飛,汰弱留強,只有適者生存;也有些是因其匠心獨運的技術或是自創風味的美食已被抄襲,成行成市,老本行經不起劇烈競爭、宣傳或速銷,黯然引退。時至今天,大家較難找到香港獨有的文化或特色,可能已開始轉移至尋找大灣區的文化與特色了!個別地方的特色,總要抗衡潮流的衝擊,一體化制度的磨練與及時間的洗禮,才能保存並得到世人的賞識。

教會也有其特色與使命,各個宗派教會也有不同的淵源。但環顧各教會經過數代傳道牧者的轉換後,其特色與使命也有機會漸漸流走。可能基於時間與歷史的褪色,為要與現代世界接軌而被同化,事工發展及牧養上的急促求變等等,都使教會原有的特色與使命被狠狠地削去,改而重新換了新貌,披上適合這時代的外衣,目的只為求生存及招徠會眾。反觀就遺忘了教會先聖先賢在建立教會時所領受的異象、使命也失落了!

合一堂在2024年1月1日舉行開基180周年堂慶感恩崇拜及聚餐。感恩崇拜及合一聖餐於香港堂舉行,座無虛席,同心獻上感恩祭禮。蒙香港教會歷史研究牧長區伯平牧師擔任崇拜講員,主題為「上主帥領 驚喜前行」。區牧師引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以古鑒今,鼓勵我眾繼續經歷上主的引導和賜福。四堂的信徒參加感恩聚餐,於金鐘統一中心名都酒樓筵開32席,嘉賓、教友及同工等超過380人,共同分享及見證上主的恩典及帶領。在此感謝各單位堂派出教牧同工、幹職同工及信徒義工協助整個180周年堂慶各項籌備工作及活動推廣,又感謝主任牧師辦公室會務幹事的努力,統籌一切的事務。願上主記念各人的勞苦。

願上主也感動合一堂眾肢體,無論身在香港或在不同地方,都時刻記念及思想上主的恩典:合一堂作為香港其中一間歷史悠久的教會,繼續努力持守著上主給我們的特色與使命,在這萬變的世代中,作上主福音的僕人,見證那釘身十架,死而復活的救主,並努力傳揚福音,領人歸主,榮主聖名。請同道為合一堂事工發展代禱及支持經濟需要,包括單位堂教牧同工及幹職同工的缺乏、香港堂8月份舉行大型佈道會、九龍堂與學校的堂校福音工作、北角堂40周年堂慶各項活動、馬鞍山堂的社區服事及祝齡樓天面防水及裝修工程等。

「凡以感謝獻祭的就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上帝的救恩。」(詩50:23)

主僕
馬志民牧師 敬上

主曆2024年3月13日

主任牧師辦事處:香港般咸道二號祝齡樓二樓 電話:2548-6053

 

牧者心聲(2024.3.10)

【牧者心聲】劉紹雄執事

所需之糧 今日賜我

  

今年大齋期教會鼓勵肢體參與「清掃神家,潔淨我靈」活動,藉清潔的服侍,作生命的反省。參與活動之後,不少肢體都表達感受良多:有説日常在教堂聚會活動,覺得地方頗為整潔,清潔行動時看見清抹後的水變得漆黑,才醒覺勤加打掃的必要;老練的弟兄姊妹更直接了當地説,自己要和家人、同事、朋友、主內肢體改善彼此關係,或者在一些需要修補重建的關係上作和平之子。你參與了沒有?個人又有甚麽反思?

約翰教導我們,“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 我們若說,我們與神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不實行真理了。我們若在光明中行走,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有團契,他兒子耶穌的血就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裏面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就是把神當作說謊的,他的道就不在我們裏面了。”(約翰一書 1:5-10)

耶穌基督的血洗淨我們的罪,神的話語藉著聖靈的工作潔淨我們的心靈。基督徒都相信聖經就是神的話語,是上主的啟示,衪的道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我們閱讀聖經,而聖經也剖視我們,因為“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鋒利,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是顯露的;萬物在他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我們必須向他交賬。”(希伯來書 4:12-13)。

我們都知道聖經的重要,也明白“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今年大齋期,你檢視過自己讀經靈修的情况嗎?需要重整「聽」神話語、「讀」主聖言、「學習」真理,藉經文「默想」「祈禱」的屬靈操練,領受每日天糧的計劃安排嗎?讓我們向天上父親懇切祈求:所需之糧,今日賜我。阿們!

劉紹雄執事

 

牧者心聲(2024.2.25)

【牧者心聲】顏列銘執事

兒童過大齋

  

大家是否有想過兒童也可以參與塗灰禮呢?上主日參與大齋期聯合兒童崇拜和塗灰禮,給孩子們塗灰,或者大家會認為意義不大,讓孩童理解生死和受苦、懺悔和認罪、克己和禁食並非易事,但我總認同讓孩童自小開始對大齋期和塗灰禮有認識和經歷是好事,祈求聖靈親自工作罷。

參與鞍合大堂崇拜一段日子的肢體,相信對大齋期不陌生,教會會鼓勵大家在這四十天內作克己、禁食和施予的操練,兒童們也把利是錢奉獻參與施予的行動。當然大齋期的焦點並不在於「做」甚麼靈操和善行,讀經、祈禱、靈修、禁食、施予…… 都不過是「守齋」的手段。我們藉此親近上帝,學習貼近祂的心意生活,而所謂「齋」,也並不單是指不吃肉的意思,我們沒有像禮儀教會般分「大齋」和「小齋」來守齋期,對於吃熱血動物和飲食的時限等有不同的規範。鞍合在這期間,主要集中於從簡樸的生活中檢視生命、反省悔罪,在生活眾多的簡約之後,加增的便是親近神的時間和心思了。

在兒童崇拜的塗灰禮中,特別跟孩子們說明,這個禮儀一般在成人的崇拜中舉行,為讓大家學習靜心和莊重面對,我們讓孩子們在塗灰禮前有片刻安靜,讓他們可以調整心情,希望孩子們對接著進行的禮儀有期待;我也為表示尊重禮儀,特意在塗灰禮前穿上禮袍,讓他們感受到這是神聖的和莊嚴的。導師們先領灰,為孩子們立下榜樣;當孩子們列隊出來領灰時,已收起聽道時的活潑跳脫表現,全部都嚴肅起來,而且十分恭敬地把雙手交疊放於胸前領灰,場面一時間讓我感動起來。孩子們未必能此時就明白生死、受苦、懺罪、認罪的意義,但他們都在學習、感受和經歷莊重、嚴肅地從禮儀上表達自己的認真,從小思想「你本是塵土,仍要歸回塵土,當遠離罪惡,效忠基督」的屬靈意義。但願那些禮儀行動,讓孩子潛移默化地開闊心靈空間認識和親近天父,對生命有益處,他日結出屬靈的果子,榮歸三一上主。

之後我回想一次整個過程,想起認真、好奇、看似對大齋期和塗灰無知的孩童,其實自己在神面前,對於祂的受苦、自己的屬靈生命狀態,也相當無知。願藉著大齋期,大家懷著孩童單純的心親近天父,讓祂帶領,透過靈操和施予的行動,體會神的心腸,活在神的心意下。

顏列銘執事

 

牧者心聲(2024.2.11)

【牧者心聲】何祐生宣教師

「登山變像」與「以利亞被接升天」之關聯

  

聲明:(1)本文對「基督登山變像」(可9:2-9)與「以利亞被接升天」(王下2:1-12)是從「福音神學」的角度去理解兩者關係。1 即摩西與先知之職事,都與基督有關或是「預表」,「預表」範圍集中於:摩西、以利亞、以利沙、先知門徒預表耶穌和門徒。舊約很多人物和敬拜禮儀等,都是指向或預表基督。(2)筆者只參考了《列王紀下》釋經書刊2。(3)《詩篇》50:1-6和《林後》4:3-6,兩段經課,不在本文論述。有興趣之信眾,可自行反思。

  1. 摩西預表以利亞預表耶穌:摩西在埃及,面對法老敵對上帝的勢力下帶領以色列出埃及,步向應許之迦南美地,而以利亞亦在亞哈的權勢下事奉,引導以色列民離棄拜偶像,歸向耶和華,而耶穌基督同樣在希律、羅馬、猶太權勢下事奉,招聚受壓下的人,成為真以色列民或天國子民。摩西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和領以色列民入應許地,而耶穌登山訓眾,宣佈天國的憲章。
  2. 以利亞預表基督/以利沙預表耶穌門徒:以利亞被接升天,預表了基督復活後升天,而以利沙則預表那些在耶穌升天後繼承他職事的一眾門徒。另外,以利亞被接升天,五十個先知的門徒想找以利亞,但找不著;如基督復活升天,門徒亦遍尋不獲。以利沙最初出現時在耕地,後來離開了家人,像耶穌的門徒離開他們的工作和家人一樣。以利沙寸步不離以利亞,與門徒天天跟隨主耶穌相同。以利亞升天後,感動以利亞的靈雙倍的感動以利沙,使以利沙馬上開始承接以利亞的職事,而基督復活升天後,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門徒便繼承了基督的職事,宣講生命之道和施行神蹟。因此,以利沙預表門徒,領受聖靈和承接職事。
  3. 以利沙預表基督:以利亞預表施洗約翰,兩者「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當時的人,也以為施洗約翰是以利亞。再者,耶穌說:「以利亞的確先來復興萬事……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們任意待他」(可9:11-13)。由以利亞到以利沙的過度,就預表了由施洗約翰過度到耶穌的承傳。以利亞在曠野中的孤獨與施洗約翰在曠野事奉一樣,而以利沙被先知「登山變像」與「以利亞被接升天」之關聯的門徒包圍著,也與耶穌被門徒包圍著相近。以利沙職事;施行賜生命的神蹟的職事,如潔淨大痲瘋、使死去的兒子復活、解除痛苦、餵飽眾人等等(詳參《列王紀下》),因此,以利沙預表耶穌部份的職事。

結語:從福音神學角度闡釋「登山變像」與「以利亞升天」的人物,從中發現摩西、以利亞、以利沙和先知門徒,預表耶穌和門徒等職事相近性,這種相近性雖不是全然一致,但很多都有似曾相識之感,這種相近性被稱為「預表」。耶穌教導門徒全部舊約聖經都是關於基督的受苦和榮耀的(路24:27),這詮釋原則應用在「登山變像」與「以利亞升天」,是很適合的。

何祐生宣教師


 

牧者心聲(2024.1.21)

【牧者心聲】蔣慧民執事

鞍合聖餐禮對我們有甚麼意義

  

基督教會的崇拜內涵與信仰塑造之間的關係,五世紀普羅斯珀(Prosper)就題及Lex orandi,Lex credendi ── 即禱告的律[就是]信仰的律的觀點。這可理解為禱告(崇拜禮儀 ── 信仰實踐)就是信仰教義(神學反思);意思是指我們信仰的實踐與我們信仰的教義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彼此影響的。

加爾文曾為聖禮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聖禮為表記,藉此主在我們良心中印上祂對我們善意的應許,來支持我們軟弱的信心」,按此理解他的聖餐觀大概可以從三個向度去理解:一是表徵,二是以表徵為根據的實體,三是由表徵及實體所產生的功效或影響。

加爾文認為聖餐的意義是信徒透過領受象徵基督身體的餅和象徵基督的血的杯,來分享耶穌基督的生命。信徒領受時確可經歷基督的真實臨在,其真正連結的乃是聖靈的工作。聖靈在聖餐中工作有二:其一表明上帝的恩典和成就祂的救贖大功,這是神向人的關係上;其二在人是憑信心去回應和領受神的恩典,這是人向神的關係上,而這方面便完全是聖靈大能的作為。聖靈是感動人憑藉信心領受一切的聖禮,也是藉信心使聖禮進入我們的心。人在聖餐中透過聖靈所產生的信心,與基督的生命聯合,使我們的屬天生命被提昇,與基督有一種親密的團契。這可算是一種「屬靈上的聯合」,因此,基督與信徒的關係在屬靈上是一種真正的臨在,縱使基督的身體是如此遠離我們,但透過聖靈的工作,鼓勵人的信心去領受,與基督聯合,這便是聖餐的奧祕。

合一堂的聖餐觀是沿自長老宗,即來自加爾文。我們每次在崇拜中參與聖餐禮時,我們是如何理解,如何參與的呢?加爾文宗於1993年的《主日崇拜禮儀》(The Service for the Lord’s Day)中的「聖餐禮」程序如下:

奉獻、預備餅酒、邀請到聖桌前、大祝謝禱文(包括敬禮文、序禱、設立聖餐訓詞、紀念、呼求聖靈文和三一頌)、擘餅、邀請、分享餅酒、餐後禱文[包括主禱文]。

合一堂的「聖餐禮」程序則如下:
邀請、認罪、赦罪、安慰、祝禱、祝聖、分餅、分杯、謝禱、主禱文。

兩者是有一些分別的:傳統上奉獻與預備酒餅是相承接的,並且邀請領聖餐者到聖桌前,認罪禮放在崇拜第一部分(預備禮中,且每次崇拜都有,不論有否聖餐禮);合一堂的做法是比較簡略的,且挪用了慈運理教會的傳統,聖餐是坐着領取,站起來領用。

我們每參與聖餐時,我們有否意識到聖靈的工作,我們的信心有沒有渴慕與主的聯合?有沒有真誠思念昔日主為拯救我們的犧牲,今天的記念與慶祝祂的復活,期待祂榮耀的再來?而在地上警醒等待中,因着與主結連,意識祂的臨在,而有力在地上見證祂對世人的大愛?對禮儀我們又有否覺醒,敏銳於過程中我們如何參與才合宜,而蒙主悅納呢?而這過程又如何塑造我們的信仰生命?

信仰實踐與信仰反思互相依存,都是整全信仰生命的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願我們靠主互相砥礪,一同成長!阿們!

參:林大鈞〈闡明加爾文的聖餐觀「基督屬靈地同在」的意義〉一文。

蔣慧民執事

 

牧者心聲(2024.1.7)

【牧者分享】吳家聰牧師

2024年鞍合學習中心:「切慕主聖言 共融建社群」

  

2024年鞍合定立一個共同「學習」的方向,好讓我們走在一起有共同目標,並存著謙卑的心,彼此鼓勵,分享學習,並肩同行,成為一群主所喜悅的群體。

經過了三年的疫情,信徒因為經歷網上崇拜,使到部份信徒返教會的動力減退,減少了肢體相交的生活,減低了增進靈命成長的熱心;加上移居海外的現象也有在馬鞍山堂出現,主要是年青家庭帶著孩子離開,他們都是教會活躍忠堅份子。事奉人員流失,家庭團契及青年團契被分散,兒童聚會人數亦大減。2023年我們著力鼓勵教友參與教會聚會,凝聚合一,藉此使牧養肢體到位,增加肢體間的互相分享、支持和代禱,並建立渴慕聖言的心,從聖言中更新我們,得主異象,造就信徒靈命成長,美好的事奉。

正如上主日的經課,我們讀到路加福音2:22-40,當中的智慧長者西面,雖然身體會有衰老退化的現象,但屬靈生命反而成熟老練。他不但熟悉經卷文字,還認識經文透徹,相信他過去親近主的操練有相當的鍛練。他能聆聽到聖靈的聲音,不用天使特來報訊,聖靈與他同在,他依靠聖靈行事。我們在2024年一起從切慕主聖言開始,幫助我們在認識主的話語上有更新的領受。

「切慕主聖言」

詩篇119:11、15-16「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我要默想你的訓詞,看重你的道路。我要以你的律例為樂,我不忘記你的話」。

詩人要將主的話藏在心裡,因為是我們生命中的關鍵要素,指示正確的道路,正直的路徑,也是保護我們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訓詞」意思是上帝關注和眷顧人的情況而給予人有訓詞,訓詞是可以解作「指示」。即是上帝因為關注和眷顧我們而作出的指示給我們。上帝關心我們的生命,免得我們走在歪路上,所以指示我們正直的道路。「律例」的希伯來字根跟「雕刻」和「刻寫」的動詞有關。上帝賜「律例」給摩西是在銘刻在兩塊石板上,這代表著律例是永恆不變的,堅實可靠的。詩人指出要以上帝所賜下的律例為喜樂的來源,因為主是信實無變,遵行祂的話,面對萬事變遷,仍能安然靠主度過,所以詩人說他不忘記上帝的話。

這首詩篇主要是提醒我們上帝向人顯示祂的旨意,就在祂的話語之中。上帝的旨意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指引我們方向和處世之道。所以,詩人對主的話是「愛慕」和「終日不住地思想」(97節),而在105節詩人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願主的話語幫助我們靈命更新成長,賜予信心和勇氣迎接新挑戰。

「共融建社群」

願教會成為主所喜悅的教會,在社會之中,教會並非一所建築物,我們是共同建立愛主愛人的群體。以馬內利,上帝與人同在,就是主基督愛地上所有的人,為眾罪犧牲,救贖我們。我們要學習像主基督一樣見到不同的人會「動了慈心」,不會視而不見。我們要學習與人分享,學習接納別人跟自己不一樣,也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共融。在社區建立良好的見證,包括區內的學校、服務機構和新入住馬鞍山區的居民。

我們有以往的堂校事工、創薈坊和印尼姐姐的服侍,新一年也會嘗試接觸區內中、小學校,與學生、家長和學校同行;並有新入住馬鞍山的居民,例如「樂和.東寓」過渡性房屋居民的迎新接待,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見證主的愛。

願新的一年,一同學習渴慕認識主的話,透過從崇拜、主日學、靈修操練、禱告聚會開始,也學習走出安舒區去認識與自己不同的人。

吳家聰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