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最新消息

牧者心聲(2023.10.22)

【牧者心聲】吳家聰牧師

「聖桌已擺好」“For Every born”

  

上主日10月15日主日崇拜,姚志豪牧師在證道中提及有一首詩歌是「聖桌已擺好」。歌詞提及「聖桌已擺好,予惡霸與義人,虐待與受害同得主寬恕」。馬太福音22章1-14節,上帝邀請不同的人出席這個喜宴,是上帝盼望我們能與祂共享永恆的筵席,祂邀請了你,也邀請了不同生命的人。而我們都是屬同一的主。

這首詩歌原名是“For Every born”,意思是給所有生命的人。這首詩歌是在2008年世界全球牧者聚會中首次公開聚會唱出,是一首賦有擴濶社會公義與人權意識的內容,提醒我們在主裡學習共融,與主和好,並與人和好。作者Murray是在1998年寫出歌詞,她形容她當時參與國際特赦組織的工作時,她找不到一首詩歌可以帶出寬濶的信仰思考於人權的問題,包括人的基本需要,有棲身之地、安全保障、充飢食物,及至有工作權利、言論自由、並信仰及崇拜。有興趣的兄姊,可以到YouTube搜尋,聽原作者的歌詞。

曲:Brian Mann  原詞:Shirley Erena Murray  粵詞:洪善丰
  1. 聖桌已擺好,賜這世界共嚐,有淨潔清水和豐富食糧,
    有教養住處,成長得到保障,漫步看天邊,晚星照去向。
  2. 聖桌已擺好,賦予每個性別,眾角色身份重新去商討,
    以智慧共愛、權益再做分佈,訂合理規則,各方冇控訴。
  3. 聖桌已擺好,老少快靠近來,以各種聲音同編一曲譜,
    懶理老或幼,齊伸出手相扣,聽你我心聲,以心意協奏。
  4. 聖桌已擺好,予惡霸與義人,虐待與受害同得主寬恕,
    縱痛與怒憤,從心底生悲憫,舊事已更新,每天祢帶引。
  5. 聖桌已擺好,賜這世界共嚐,眾免於驚恐能傾出真我,
    去敬拜做證,勇於去亂返正,聖桌已擺好,要釋放世界。
    副歌:耶穌願見到以愛和謙卑建立大同,和公義社會,人間見共融。
    耶穌願見到和平無紛爭彼此擁抱,歡欣滿佈!


吳家聰牧師

 

牧者心聲(2023.10.08)

【牧者心聲】周劉翠萍執事

值理~值得你理

  

上週大家都收到2024年度值理選舉票,讓我憶起十多年前,當時還是一位值理身份,以「值理老餅」寫過一篇文章,我稍作整理,並節錄當時分享如下:

不經不覺做了值理有十多年了,從一個“不識教會時務”的矇查查大丫頭到今天差不多成為「例牌值理人」,好像成為堂會成員是必然的事。固然參與馬鞍山堂是我人生事奉的轉捩點,但著實真真正正感覺有份於教會之責的是近四、五年的事。
  當時教會發生了一些人事問題,看到堂會主席所承受的壓力,我自學生時代已認識他,相信他的為人、品性,看到他的處境極感心痛。當時問自己可以作甚麼?我意會到教會的事不應只由主席去承擔,更意識到自己身為值理亦應一起分擔。這次醒覺,讓我體會有份於教會事務不只是承擔某一個事奉崗位,更讓我願意承認自己作為值理是教會領袖這身份,我亦從往時只是懂得在堂會中舉手(連提議及和議也極少),也開始學習敢於表達意見。
  堂會確是一個議事堂,但所議之事是關乎整個教會的,且是關乎你與我家裡的事。當我改變了參與的心態時,發覺就算只是「舉手之勞」也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參與,而不是例行公事,且認真地看為表達意見的方法之一。同時這幾年堂會的氣氛改變了,當中長執、主席及常務的努力我是有份見證的,願大家能重新檢視如何看堂會—神秘組織?行政會議?唔關我事?輪唔到我?
  我也分享一下作為投票人的心路。從前投票我覺得只是一種「教會公民責任」,且通常都不會投自己一票的,自覺每年均盡責地完成一件教會事務。但在前年一次向上帝的禱告中,求問自己的事奉方向,適逢當時值理選舉,我受感動地第一次投了自己一票,這一票並不是希望自己必然被選上,而是向上帝呈獻我願意事奉的心志。去年,在值理選舉投票前又作了禱告,求問我可以如何選擇,結果我沒有再投自己一票了,那時我的感動是將這一票投給其他弟兄姊妹,願意他/她可以多一票支持。原來,每次投票也並不是一件例行公事,而是在經歷上帝。

看罷以上一段分享,仍是我今天的想法。無論你是值理候選人或是投票人,請為你這次投票作禱告,並不是求選中或求不要被選中,而是認真思考上帝在當中的心意,讓這一票成就上帝旨意的美事!

周劉翠萍執事

 

牧者心聲(2023.09.24)

【牧者心聲】劉紹雄執事

 再思「更新變化」 

  

「鞍合家」踏上復常之路,轉眼經已半年。在這期間教會努力凝聚肢體,鼓勵大家參與不同的實體聚會,加強探候關顧,情況令人鼓舞,願上主悅納我們手作之工!在一浪接一浪的聚會與事工之中,教牧同工與熱心肢體勉力前行,雖則事奉蒙福,想必也有身體疲憊的時刻,求聖靈加力,幫助我們彼此相顧,繼續同心同行!

上次(20/4)牧者心聲,我鼓勵大家在踏上復常之路的同時,學習察驗三一上帝在當下怎樣帶領我們,重新省察自己與神、與人,以及天父世界的關係。經歴了半年多忙碌的「復常」,你與教會肢體的關係進深了多少?你與主的關係是否日益親密?你在復常路上又是否已經重新校正向度,踏上回應上主恩典愛顧的道途?總括來說,「鞍合家」是否心意更新變化,主內眾肢合而為一,成為一個主所喜悅聖潔的活祭?[羅馬書12: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複數,眾多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單數,一個祭物),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馬太福音25章主耶穌提醒門徒末日審判的準則:「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些事你們沒有做在任何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沒有做在我身上了。」主吩咐我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迫害你們的禱告」(太5:44),「你們要完全,如同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5:48)

保羅勸勉弟兄姊妹要記念上主對我們的慈悲憐憫,上主日崇拜的經文提醒我們彼此饒恕要七十個七次,是沒有條件、次數限制的真誠接納,主內和好,正如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在進深「復常」的路上,願聖靈光照引導,幫助我們互相饒恕,彼此接納,在主裡關係和好,合而為一將「鞍合」獻呈於主!

劉紹雄執事

 

九月份主任牧師 牧函

馬志民主任牧師

  

馬志民牧師

二零二三年是香港經歷重大轉變的一年。由年初因疫情關係,生活與聚集仍處於受限的階段,三月份進入了復常的起動與興奮。整個社會由疫情期間,市面上營商及飲食由禁市至恢復,國際間及旅遊由隔離至通關,教會從有限度的聚會至重啟各項事工。大家都抱著期望,盼望整體可以恢復至疫情之前,甚至是社會事件之前的香港。

時至第三季,香港復常仍然在努力當中,眼見不少破口仍未堵住,政府及各界仍不斷修補,兵來將擋,水來土堰,但仍缺乏全盤的計劃,帶領香港走出陰霾。俗稱「倒卸籮蟹」之際,大自然的天災又一而再,再而三帶來沖擊。在蘇拉颱風帶來十號風球之後,大家準備復常及開課,又再來十四個小時黑雨,香港多處地方成為澤國、川流不息,山泥傾瀉,樹木倒塌,部份商戶受災,損失慘重,可謂「雪上加霜」。大水帶來破壞,同時也揭開了一些潛在的危機與不法事件,這都是令人擔憂及不安的。

然而,合一堂蒙主施恩,各單位堂依靠上主的恩典,在第三季展開了感恩與豐盛的聯合聚會,將榮耀歸給上主。在9月16日在香港堂舉行了「合一堂詩班成立120周年感恩頌唱會」,當晚四堂詩班,也組合成聯合詩班各展恩賜,以樂器、詩歌頌唱,向上主發出「讚美」、領受祂的「恩典」、「尊榮」祂的名,並向祂獻上至大的「榮耀」。頌唱會超過五百名本堂教牧、信徒,與及友堂教牧及信徒等參加,當中也有從外國專程回港的信徒出席,座無虛席, 大家聲合為一歌唱讚美上主。感謝各籌委及工作人員的努力,也鼓勵我們更積極地繼續傳承這讚美的職事。

本堂差傳委員會將於10月23日在九龍堂舉行第十八屆差傳年會,主題:「燃亮宣教心 履行大使命」,邀得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羅兆麟牧師主題分享,並於下午設不同互動攤位及差傳書攤,盼望兄姊積極參與。而本年度柬埔寨短宣將於11月20至26日舉行,連機構同工一行15人整裝待發。

合一堂自1845年理雅各牧師帶領英華書院自馬六甲遷至香港,華人信徒成立華人書院,至今已有180年。在此值得紀念的日子舉行一連串活動,例如邀請本堂各幼稚園、小學、耆年中心及華富中心,參與堂慶蛋糕著色比賽;各單位堂在不同社區的服務,開放予各堂教友交流,彼此更深認識及代禱支持;重唱「合一堂青年團契歌」及「主日學校歌」等。本堂將於2024年1月1日上午10時在香港堂舉行「合一堂開基180周年感恩聯合崇拜暨聖餐儀節」,並於當天下午舉行堂慶聚餐。而 180周年特刊見證集亦已收集稿件,將於明年第一季出版。

面對教會未來的發展與挑戰,我們要同心向上主祈禱。在人材方面,教會需要積極培育年青一代的接班人,讓他們更委身於上主的聖工及教會發展的參與。教會也要積極宣揚福音,以行動見證主愛,在服侍與關愛鄰舍的工作更顯愛心。另一方面,教堂經歷年日的沖刷,暴風雨的考驗,體現上主的恩手托著,但維護及修繕的工作是不可停止的。懇請各教友繼續為教會發展上主的聖工,與及成為更合神心意的教會,更多禱告交託。願主賜福各人,願恩惠平安常與各人同在!誠心所願。

主僕
馬志民牧師 敬上
主曆2023年9月20日

主任牧師辦事處:香港般咸道二號祝齡樓二樓
電話:2548-6053

 

牧者心聲(2023.09.10)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要靠主常常喜樂

  

自初中決志信耶穌後,我一直很記得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的一句 1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因此,每逢遇上人生不如意事,這金句總會為我帶來安慰與鼓勵,更提醒我要靠主常常喜樂;然而,由1993年起,每年的9月6日我會容許自己盡情「唔開心」,因為那一天就是我的「車禍紀念日」。我刻意選擇撰寫今主日的「牧者心聲」,想將「車禍30周年紀念日」的思緒以禱文表達,作為一件小禮物送給上帝,也與馬鞍山堂的教友們分享。

親愛的上帝,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感謝祢讓我在幸福的家庭中健康地長大,並在基督教教育下成長,建立了一套合祢心意的價值觀。記得我中學時與團友們分享:「如果我冇返教會嘅話,一定會變成飛仔 2 。」然而,信靠祢不單使我沒有變成飛仔,更使19歲遇上車禍的我,沒有因傷殘而怨天尤人,或放縱自己成為坐輪椅的飛仔,甚至放棄祢所賜的生命。感謝主的恩典夠我用,祢的真理也使我自由,明白一張輪椅雖能限制我的身體,但絕不能囚禁我的心靈。

我的主呀,祢知道我從來沒有因為那次車禍埋怨過祢半句;但請原諒軟弱的我,因為每年的9月6日,我總是會想起車禍的情景,亦容許自己在這天無限「放負」。可是,不知道從哪年的紀念日開始,我發覺自己竟沒「負能量」需要被釋放出來;原來,我心中只有滿滿的愛與恩典,是主祢賜給我的家庭和牧職,使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得到祢的豐盛!主呀,為此我衷心的讚美祢,這一刻,我知道我終於真真正正做到「靠主常常喜樂」了!

主呀,我是泥,祢是陶匠,我是祢親手所造的。在未來的歲月裏,祈求祢繼續陶造我、模造我,使我成為主所揀選的、合乎主用的、能榮耀主名的器皿,願我一生作祢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在馬鞍山區為主作光和鹽,使更多人作主門徒,榮歸上帝。求主悅納我微小的祈禱,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誠心所願。

鄭海傑宣教師
2023年9月10日


 

牧者心聲(2023.08.13)

【牧者心聲】蔣慧民執事

 詩篇第六十六篇 

  

詩篇是以色列民敬拜及親近上主的詩歌,我們可用以敬拜,靈修。我們用心閱讀,反覆思量,傾聽上主微聲細語,定叫我們得飽餵養,靈命成長。

最近再閱詩篇第六十六篇,有一點的領悟,在此與眾肢體分享。

這是一篇頌讚感恩的詩篇。

1 全地都當向上帝歡呼!
2 當歌頌他名的榮耀,使讚美他的話大有榮耀!
3 當對上帝說:「你的作為何等可畏!因你的大能,仇敵要向你投降。
4 全地要敬拜你,歌頌你,要歌頌你的名。」

首四節就指出上主是萬民都當敬拜歌頌的,因為上主的作為可畏。

5 你們來看上帝所做的,他向世人所做之事是可畏的。

在第五節再次指出上主所作之事可畏,並呼籲大家來。而後隨即就給以色列民重溫救恩歷史:上主將海變乾地,提醒子民祂如何擊殺那些追趕他們的埃及軍兵;又提醒祂如何領他們步行過河,進入應許之地。這教人敬畏,也同時叫人因祂的拯救、引領而歡喜。

我們敬拜時,有沒有看見上主向世人所作的呢?有沒有思想主的拯救與帶領呢?又有沒有因而歡喜,繼而樂意事奉呢?

8 萬民哪,你們當稱頌我們的上帝,使人得讚美他的聲音。

這裡呼籲萬民稱頌上帝,使人得聽。

我們敬拜,讚美能使人聽得見嗎?是個真誠的見證嗎?有否高舉上主、基督,見證祂的保守眷顧、賜恩豐富嗎?有將感恩讚美呈奉上嗎?能叫人因而歸信嗎?

16 敬畏上帝的人哪,你們都來聽!我要述說他為我所做的事。

第十六節開始由群體轉為個人的感恩。這一節後詩人作了他的見證:主是該受稱頌的,因為主實在聽了他的求告,主的慈愛常覆庇他。

這詩篇叫人「來看,來聽」,因為看得見主上帝及祂的作為,聽祂的聲音及述說祂的作為,從而明白,接受,敬畏主,是真有福,是蕭仲駒牧師於7月16日主日對我們的提醒,我們要「抓住」上主的慈愛與眷顧,不要讓福氣流走了。當然我們不是只自求多福,也要為他人求福,更要將主賜的恩福傳遞,分享。願以此互勉!

蔣慧民執事

 

主任牧師的話(四)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四:「以愛建立互為肢體」馬志民主任牧師

  

馬志民牧師

選用「讓教會成為教會」(Let the church be the church)成為一個重心的思想,是因為教會與世俗有別,並不是以汰弱留強或是單以目標為本,乃是要明辨世界的價值觀之外,更要聆聽上主的聲音—祂對世人的要求與教會的使命。教會發展固然是需有質素及良好的機制,但我們不要忘記教會是有機體,是信的人聚在一處的,屬上主的群體。在新約教會,以至今天教會經常面對挑戰,就是源自上主的愛而生的群體,愛心卻是失落了,人與人之間充滿敵意,事事互不信任,互相猜忌,互相爭辯,互相指責。教會本是人與人的接納、寬恕與包容的地方,教會若不儆醒謹慎,就會隨著世俗的影響而使教會面臨解體。我們要重新尋覓愛的源頭,以愛的行動來建立肢體,顯出耶穌基督的最後給門徒的榜樣,彼此服事和洗腳的互愛與互靠的關係。合一堂由一間教會發展成為四間單位堂、服務機構與學校等,若各個單位也出現各自為政,不願意彼此結連,彼此分享,反而互相猜疑及不願合作,教會必定會陷入危機之中,基督的身體也有損失。

當然,也有人指出教會只講愛心,卻沒有落實地處理事情的癥結,這是個「鐘擺理論」的另一個極端。所以,教會要以愛建立信徒的生命,需要找出合適的方法,情理兼備,處理事情的癥結,同時可以兼顧牧養當時人的成長和學習,「經一事,長一智」地進步,使個人生命得以建立,信仰群體亦因此歸榮耀給上主。教會的合一並不是口講無實,正如昔日本堂的牧長張祝齡牧師,為求教會的合一,願意將教會易名,由長老制改為執事制等等,反映出張牧師對合一的重視。甚至昔日中華基督教會在中國成立之初,各宗各派為求走向教會合一,也放下宗派的特色及執著,甚至甘願為合一而放下個別宗與派的分歧,放下大家不同之處,重視大家共同共守的基礎,當時屬於中國的教會就得以建立起來。

「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西3:14-15)

以愛建立肢體
  1. 對於錯誤或失效提出意見及批評,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能以同行分享的心來陪伴肢體成長,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及經驗,更新改變,就能建立生命。無論受薪的同工或是信徒群體,都是主所愛的兒女,在事奉的歷程之中,都需要被建立及不斷的加力,使之能夠向前邁進,可以更有效地事奉上主。勸勉、督責、挽回及勉勵都能讓信仰的群體一同被造就的重要元素。對同工的評估,為的是要同工明白事奉上的困難與弱項,可以藉持續的進修及學習,改善及強化事奉的能力,對牧養的職事更為到位。對事工的檢討,也讓信徒理解事奉的配搭,信徒也可以藉著神學院晚間實用神學課程,裝備信徒在事奉上有穩固的基礎。
  2. 教會雖面對移民潮,人手較為短缺,教會需要在此時作出一些調整,有些事工可能需要反思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或作適當的調校及整合,以配合事奉人手的缺乏。若堅持不變,將會產生活動多,參與人數少,耗費資源及力量。事奉的人手或教牧同工將會面臨一身兼多職,若日久未能物色合適事奉者以補充人手,就會出現事奉生命耗盡的危機,繼而出現骨牌效應。正如一個曾感染新冠肺炎的康復者,不可能即時恢復一切,生活如常,或作勞動體力工作,或是如常跑步運動,因為身體仍要經過一段康復期,甚至可能有後遺症的出現,需要重新的安排生活的節奏及內容。教會亦如是,在復常之後,不代表一切的活動、事工或是計劃可以完全復常,總要再重新檢視及計劃,讓教會—基督的身體得以健康成長。在人手不足的境況,可思考舉行聯堂活動,例如青少年營會、讀經營、課程及訓練等,好使教會能有效地運用資源及調配人手。
  3. 事奉者面對困難與成長的問題,教會應給予空間,與及更多的關懷及支持,而非用指責或無視的方式回應。事奉者的需要是需要被聆聽的,無論是個別的層面,或者是群體的聲音,都需要被關注的。教會有沒有正視事奉者面對的困難,甚至個人恩賜與事奉的配搭,是否已達至全然發揮的果效?還是出現錯配,令事奉事倍功半,事奉者身心俱疲而無疾而終!教會不要只著眼於事工無限量拓展,而忘記了信徒生命成長時會面對乏力、枯乾、軟弱和無助等的挑戰。長此下去,教會有可能會變成粉飾好外牆的建築物,內裡的人卻是失去了生命的色彩與光芒,也不能彰顯主為教會付出的愛與犧牲。

 

牧者心聲(2023.07.23)

【牧者心聲】周劉翠萍執事

靈修的原子習慣

  

去年年尾,工作上接受了一個新挑戰,調職至元朗區工作,參與機構一個新服務開拓。其中會使用「生活方式醫學」模式(Lifestyle Modification)幫助中年人士,透過運動、營養、情緒及心理健康,改變日常行為及生活習慣,預防或延緩患上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

一邊工作,一邊受訓成為「健康管理教練」(Health Coach),我要為服務對象以度身訂造方式提供個人健康管理指導,例如建立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量、提升精神健康。在這半年的工作生涯中,接觸及感受最深的是「習慣」。雖然知道習慣很重要,但有人經常為了自己的壞習慣苦惱,想要戒除卻力不從心;或者,想養成好習慣,卻老是半途而廢。

我向一位基督教教練導師請教如何幫助人改善健康習慣,其中他介紹了一本書—《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Atomic Habits)。作者是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習慣養成專家,並且創立了「習慣學院」(The Habits Academy)線上課程,教育了超過一萬名領袖、經理、教練及教師。大家有興趣不妨閱讀這本書。

在書的封面上印著:

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你的一點小改變,都會產生複利效應,
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不是要做閱讀分享或書評,或講述他提及的原子習慣帶來何等驚人力量,而是其中一個習慣槪念引起了我的好奇和興趣,當中有一個章節是「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習慣建立有三個層次:一是結果(如減重、做有錢人、獲新知識)、二是過程(如運動、賺錢、進修)、三是身分認同(最深層也是最重要的,如自我形象、世界觀、抱持信念)。「結果」關乎得到什麼,「過程」關乎做了什麼,「身分認同」則是關乎相信什麼。要建立持久習慣,每一層次都各有其用處,但建議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目標不是運動,而是成為健康的人。
目標不是賺錢,而是成為懂得創造財富的人。
目標不是進修,而是成為有學問的人。
目標不是靈修,而是成為與神親近的人/成為主的門徒/
成為神兒女/成為神的子民!
(下選「與神親近的人」)

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每天把床鋪整理好,就把「一個有條理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每天運動,就把「一個健康的人」的身分認同具體化了;「每天靈修」就是「與神親近的人」的「身分認同」具體化了。作為基督徒,都必定被教導過靈修的目的是與神親近,使靈修成為生活一部分,故有「靈修生活」的說法,不過接著會把重點放在選擇那本靈修材料、靈修合適的時間、靈修實踐方法等。當然這些都十分重要,前題是我們有沒有上述的「身分認同」(sense of identity),而不是「身分認知」(cognition of identity)呢?

我們不可能因一次靈修,而成為與神親近的人,其實是一種漸進式的演化及成長,建立靈修習慣就是成為與神親近的人的過程。弟兄姊妹們都曾經實踐過靈修計劃,訂定了諸如「每日靈修」「每天晚上睡前禱告」等目標,但往往不敵睡魔、看手機或上網等誘惑,這時,靈修習慣的實踐計劃就告吹了!於是我們開始自責,怪罪自己意志力、毅力不足,逼自己重新嚴格遵守一段時間後,又重蹈覆轍,陷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甚至放棄了。

「身分認同」是建立習慣的起始點,也是核心中的核心,如何實踐並持續下去呢?書中提及有四個法則(提示、渴望、行動、回報),原來自己在靈修生活裡無意中也實踐了部分法則:

  1. 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在家中當眼之處擺放聖經或靈修材料、在手機上特定時間發出靈修提示訊息。
  2. 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靈修時或靈修後嘆一杯咖啡、在大自然環境中靈修。
  3. 行動(讓行動輕而易舉):用靈修Apps、讀幾節/小段/一章經文(這只是起步,逐漸會增多、加強)。
  4. 回報(讓獎賞令人滿足):認識神更多、有更深度信仰、與人分享靈修經驗的得著、心靈滿足感。

「原子習慣」一書啟發了對建立靈修習慣的思考,善用「原子習慣」的力量,讓每天靈修習慣累積1%,不求倍增多少,但毋忘我們的「身分認同」。

「你們是被揀選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聖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使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二9

周劉翠萍執事

 

牧者心聲(2023.06.25)

【牧者心聲】顏列銘執事

盡在祈禱中

  

鞍合按教會年的節期反思學習,大槪已過了十個年頭了,感覺肢體都關注大齋期的操練,也珍惜一同學習的經歷。當我們去面對禁食、默想/禱告、施予的操練時,「禱告」在每個操練中都有著重要的角色。無論在任何的操練中,禱告實在不可或缺。有人說很多敬虔的人都經歷過,最能明白神心意的時刻,就是在禱告中的時刻。福音書不時記述主耶穌退到曠野或山上獨自禱告,單是路加福音已記載祂十三次的禱告–祂受洗時禱告、選召門徒前禱告、登山變像時禱告、教導眾人以主禱文禱告、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為彼得跌倒前代禱、被釘在十架時為罪人代求和把靈魂交給神的禱告……。還有,初期教會人數日漸增長,因此選立執事辦理日常供給之事,為讓使徒們「專心以傳道祈禱為事」,可見祈禱在神一切的聖工中多麼重要呢。主耶穌在潔淨聖殿的事記載中,相信是祂情緒反應最大的一次了,祂趕出在聖殿裏面做買賣的人時,說:「經上說:『我的殿是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在教會不同的聚會中,不乏禱告的環節,也有不同的祈禱會,如周五祈禱會、周六祈禱會、月禱會及差關月禱會,不過我們有沒有把神的教會看為「禱告的殿」呢? 禱告在自己心內的角色是否只是公式化地存在呢?

記得一個關於司布真牧師教會的「發熱機」的故事:一個天氣炎熱的早上,有五個年青傳教士,特意在主日到倫敦參觀大禮拜堂,想聽名人講道,他們到司布真牧師的禮拜堂去禮拜,司布真牧師上前接待他們,看出他們是主的工人,便誠意邀請他們去看教會的發熱機,雖然在大熱天時去參觀教會的發熱機讓人費解,但青年傳教們終究是跟著去一看。司布真牧師引領他們到禮拜堂的下一層,開了門,低聲的對他們說,「請各位看,這就是我們教會熱力的發源處。」他們看見了,大吃一驚,原來在他們面前約有七百人,都屈膝在神面前懇切禱告,求神賜福給樓上聚會的講道。1 

祈禱會,一個群體的禱告,的確與自己個人或與家人的祈禱有分別–是群體的敬拜、認罪、感恩、祈求、服侍、學習……,每當禱告至感受到聖靈的臨在,那份平安和滿足感,實在讓我不得不大力邀請肢體同來參與,越多人越好。有一次在帶領祈禱中,感覺大家不知如何為代禱事項禱告時,我心裡不斷懇求聖靈來臨教導指引,接著在大家的禱告中,都給予不少的提醒,讓我們更能以神的心懷看每個代禱的事情、每件彼此關注的事或人;又有一次在祈禱會中,出現了一位大家都不熟識的肢體,到了大伙兒代禱時,該肢體說出自己近來生活遇到的困苦,大家即時圍著她以禱告服侍,讓肢體得到安慰。我特別感受到神讓我們每個禱告的人隨時作好準備,藉禱告去服侍、去守望肢體和教會,甚至世界,了解神的心意去建立整個群體。無論我們帶著困難、帶著喜樂、帶著祝福,帶著甚麼的心參與祈禱會,都必定得著造就。把我們群體中的關注(無論是對世界、對社會、對教會,對肢體或個人)帶到神面前,讓聖靈幫助我們看清祂的心意,導引我們整個群體的回應。我深信教會興旺,必定從禱告開始,你想見到教會興旺嗎?你願意作教會這座發熱機中的一件零件嗎?祈禱會歡迎你的參與,願神喜悅我們的禱聲。

顏列銘執事


 

主任牧師的話(三)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三:「信徒事奉得力更新」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

  

馬志民牧師

由於近年香港社會變得不穩定,疫情變化,似乎去而復返;每個家庭都思考前面生活的方向,為子女考慮尋找更合適的地方成長及生活。人心處於動盪之際,眾信徒在教會生活中也面對壓力,同時也感到無力,猶如活在風暴的一條船,時間越長,無力感越大,對前境越想放棄,甚至對在前引導的主上帝也失去了信心。但我們面對無能為力,感到灰心和氣餒的時候,並不要花費精力注視船外無所適從的風暴,或是似要吞噬船隻巨浪,反而要轉眼仰望那位早已在船中的主耶穌,與我們同在也從不離棄我們的主耶穌,祂溫柔地等候我們,直至我們甘願將主權交予祂,祂就帶領我們經歷平靜風浪的神蹟。

信徒在事奉之中,也同樣面對前途不定的時候,總聽見有些信徒回應,指明年計劃都未確定,或留港或移民,舉棋不定,不如先決定從事奉之中退下來。又有些信徒在過往教會生活,比較被動或靜態,甚至隱藏了自己的恩賜。求主幫助我們思想主的呼召,聖靈加添新力,叫我們能為主作更大的事。

感恩在2022-23年合一堂陸續有信徒報讀神學,獻身全時間攻讀神學,有志牧職事奉。合一堂以神學培才金表示全力支持其中一位姊妹在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攻讀神學,牧者及小組不時關心神學生的成長及需要。這再次挑起教會計劃栽培信徒攻讀神學及投身事奉的構思,使更多信徒得到支持及鼓勵。

「但上帝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帖前2:4)

信徒得力事奉

  • 承接教會在2020-2021年在恩賜的發現、發掘與發揮。信徒應繼續檢視自己的恩賜,能在合適的崗位上為主發光,盡心事奉。我們不像那惡僕人,將主人交給我們一千銀錢,埋在地土裡,卻應盡力為主努力運用恩賜才幹,事奉恩主。
  • 重拾事奉力量之源,我們常會忘記事奉力量之源,並不在於環境、易難或是個人喜好,乃在於賜恩的主。得力之源若不來自上主的召命,或是我們對主感恩的心,或是謙卑順服,我們身邊總有很多因素成為我們放棄事奉的藉口。我們應多思想何烈山上的摩西和以利亞,他們能重拾事奉上主的力量及方向。
  • 由於經驗不足,事奉上遇到困難或果效未如理想,是在所難免的事。教會應多加鼓勵及支持,在檢討事工結果的利弊之餘,應思考事奉者的生命成長及訓練,讓事奉者得到益處。我們可從亞拿尼亞扶助初回轉的保羅,與及保羅培育提摩太作領袖,作引進新一代承傳上主藉教會成就福音的事工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