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2023

三月份主任牧師 牧函

馬志民主任牧師

  

馬志民牧師

從合一堂百年的歷史中,大大見證上主的大能,同時也見證了教會信徒的同心及無私的奉獻。2026年將是合一堂香港堂建堂100周年,大家又可以再次回顧恩典纍纍的歲月。而毗鄰樓高三層的祝齡樓—是紀念先賢牧者張祝齡牧師事主四十二年而命名的。此建築物已超過百年之齡。過往日子,本堂曾考慮有關祝齡樓發展或重建的可行性,基於種種不同考慮因素,均未能成事。經歷歲月的侵蝕,多年來都只是作基本簡單維修,未能徹底根治樓宇天面及外牆滲漏的問題。

近年教會再思及重新規劃祝齡樓的用途:我們保留三樓為牧師宿舍,讓牧者可以更接近牧養的群體,造就信徒的屬靈成長;二樓為主任牧師辦公室,為配合本堂合一事工的發展,需要增聘會務幹事作支援,同時亦為新舊幹事更替作準備,一樓其中一間會議室已用作社會服務部的辦公室。現計劃將文物室由三樓遷至一樓並增設小型會議室,以便日後參觀本堂文物室時,可由祝齡樓正門進入,方便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毫無障礙地可直達文物室。而文物室亦將重新設計,擬增添視頻器材,以增加瀏覽歷史相片及資料的功能。雖然本堂素來設立文物室,但對於如何保育文物及書籍等,仍需更多的知識及資源,求主賜我們信心,藉教會歷史,借古鑒今,承傳使命,廣傳福音。

祝齡樓修葺工程已於今年二月初展開,就天面及外牆防水工程,與及修補石屎剝落等耗費已超過$250萬。而內部的修葺、辦公室、電話系統及網絡的更新,文物室的保育及器材添置等,初步預算約為$300萬至$350萬左右。堂代表會二月份會議通過成立「祝齡樓修葺捐募籌小組」,盼望可以動員信徒參與祝齡樓修葺的事工,同時也關心這建築物歷史故事,認識眾位曾居於此樓之同工同道,他們為教會發展付出之努力,同為上主教會呈獻感恩美好的活祭。

主僕  
馬志民

2025年3月13日

主任牧師辦事處:香港般咸道二號祝齡樓二樓 電話:2548-6053

 

牧者心聲(2024.12.22)

【牧者心聲】劉瑞龍執事

一個婚禮 一個喪禮

  

最近出席了一位姊妹的婚禮。越來越覺得出席弟兄姊妹的婚禮不單是恭賀一對新人結成佳偶,而是看到他們的成長而為他們感恩,並衷心祝願他們在未來的日子能夠同甘共苦,彼此扶持,繼續在主裡成長,成為別人的祝福和榮耀上帝。這一次我坐在禮堂中間通道旁,可以近距離凝視新娘步入禮堂。我以溫暖親切的微笑看著新娘,雖然隔著一層面紗,仍能看到新娘面上流露幸福的笑容(下次出席弟兄姊妹的婚禮,若非獻詩,我會繼續尋找中間通道旁的位置)。最深刻的是當他們向對方宣讀誓詞的時候也會提醒我有否堅守對另一半的盟誓,我有否真的竭力無論「苦樂禍福,富貴貧窮,平安疾病,我都一樣疼愛你,尊重你,保護你。一生一世專一愛你。」那個時刻,也是在我心裡對坐在身旁共同生活接近三十年的伴侶再一次的承諾。

今年也有一些和他們認識了超過三十年的夫婦踏入結婚三十周年「珍珠婚」,我想起箴言31:10「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和合本)再過兩年,我也會達到這個里程碑。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眷屬繼續成為有情人!

最近也出席了一位加入馬鞍山堂多年的長者的喪禮,並在喪禮中作詩班獻詩。雖然在教會裡我們不是深交,甚至沒有交談過幾句,但每次在教會中我看到她總是面帶親切的笑容,尤其是聖餐襄禮分派餅、杯到她手上的時侯。在喪禮中聽到她的兒子和其他認識她的親友和牧者的分享,都是一個又一個愛的故事。我是期望在喪禮中盡點綿力帶給喪家一點點安慰,我得著的是滿滿愛的激勵,並反思應如何面對自己雙親接近死亡或年老這事實。傳道書7:2這樣說:「往喪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和合本修訂版)

各位弟兄姊妹,無論是面對共同生活的伴侶或至親,彼此勉勵的都是:珍惜眼前人!

劉瑞龍執事

 

教會的節期 — 將臨期的意義

【牧者心聲】吳家聰牧師

教會的節期 — 將臨期的意義

  

將臨期(Advent,或譯「待降」)是教會年曆中每年的首個節期,是教會新一年的開始。「將臨期」一詞源自是拉丁文,是「即將來臨」、「即將到達」的意思,是聖誕節的預備期。

將臨期有雙重意義,一方面是回顧過去,同時亦是瞻望將來。因為主從前曾經來臨,祂降生成人,祂也必定將來再次光榮降臨。我們雖然不知道祂於何時何日來臨,路加福音21:25-36基督曾告訴門徒要時常警醒(keep awake清醒)等候祂回來,祂將再臨,我們要警醒準備迎接祂,忠心完成上主的托負。但願主賜我們堅固的信心,將來主再來的時候,我們在上主面前成為聖潔,無可指責。

將臨期是一個著重反省、悔罪與等候的節期,以準備迎接耶穌基督的再臨,及預備心靈慶祝救主降生。這段時期的崇拜設計亦會配合主題。通常採用紫色作為節期的顏色,表示以沈思、反省、悔罪的精神和態度,作好準備見主面。

聖壇上放置著將臨圈(Advent Wreath是源自德國教會,提醒各人在聖誕前要善作準備,通常是用襟擺耐放的長青樹枝編織而成的圓圈或花冠),象徵上主是那永恆,無始無終的上帝。長青的樹枝象徵希望、永生與上主的不變。將臨圈旁插了蠟燭,象徵基督真光要照亮那在黑暗裡的人。四支蠟燭代表將臨期的四個主日,基督降臨是要給我們真光,使我們分享主永恆的生命。當每主日蠟燭點燃的時候,光漸漸明亮,象徵耶穌基督的到來逐漸接近。

每一個將臨期主日我們於崇拜中設有點燭禮,第一個主日會點燃第一支蠟燭,第二個主日會點燃兩支蠟燭,即是比上一個主日的蠟燭多點燃一支,代表著新一個主日的來臨,而其餘的主日都會累積點燃蠟燭數目,亦會按蠟燭次序點燃。我們每主日所燃點的新蠟燭都有其特別的意義。大家可以留意每主日崇拜帶出的主題。

到了聖誕日,我們會點燃白色蠟燭是基督的蠟燭,代表耶穌基督已經降生,為世界帶來真光和盼望。讓我們以信心和盼望來等待,彼此服事,預備迎接救主基督的來臨,並彰顯在我們之中。

在將臨節期中的四個主日連同聖誕日,我們在聖壇上掛上新直幡,字句是當日崇拜點燭禮文的中心主旨。請大家每主日留意直幡的句子,默想禱告。

感謝上主的預備,教會肢體同心合意為特別節期預早交流討論、思考預備、統籌和協調。由崇拜設計、聖壇佈置到崇拜點燭禮都預早安排,為求參與崇拜的會眾都能投入崇拜,得見上主。

新的一年,我們以將臨期來預備自己,紀念耶穌基督降生。願意我們一同學習警醒禱告,等候主再來,願上主居首位,作主旨意,誠心所願。

吳家聰牧師



 

牧者心聲(2024.11.10)

【牧者心聲】劉紹雄執事

從「堂慶盆菜宴」到「聖誕報佳音」及「歲終祈禱會」

  

教會今年「堂慶 祝誕 新年」活動多采多姿,內容豐富,多謝籌辦弟兄姊妹的心思協作,多方擺上!12月1日我們慶祝建堂27周年,教會安排合堂崇拜,崇拜後設「愛 • 遍傳」盆菜宴,共申主內團契。使徒行傳2:46-47記述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聖殿裏敬拜,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坦誠的心用飯,讚美神,得全體百姓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 這便是「愛筵」的源起。早期信徒著重敬拜和相交,一同用飯,他們把這種筵席和聖餐聯在一起,是由神的愛所發動的筵席,有「家」的味道,使人心靈温暖飽足。西方教會一些肢體,聚會時各自帶一道菜餚一起聚餐,互相分享,他們的愛筵稱為「pot luck」。雖然我們今年堂慶聚餐吃盆菜,不用帶備食物,仍希望大家抓緊機會彼此交通,共享「愛筵」。

今年聖誕節,教會安排在12月24日晚上報佳音,提醒我們「將愛遍傳」。街頭聖誕頌歌(Christmas Caroling)源自中世紀英格蘭及蘇格蘭城鎮守衛 (town waits)的做法,他們在晚間一邊巡行,一邊奏樂。1880年,英格蘭康和郡聖公會主教愛德華.本森為吸引那些在聖誕期間只顧流連酒吧的人去教堂,創作了一套聖誕歌唱崇拜程序《九段經課與聖誕歌》(Nine Lessons and Carols),選取創世記到耶穌出生的九段聖經經文,跟多首聖誕歌和教會聖詩貫串起來,在聖誕前夕唱誦崇拜,多達400人參加。今年平安夜,你會邀請友伴親朋,一起上街傳播喜樂平安的信息,與街坊鄰舍建立關係,發揮我們教會屬靈的影響力嗎?

基督信徒守夜彌撒(Vigil Mass),索源自早期信徒仿效耶穌重要決定之前,徹夜祈禱尋求天父的引領;而教會在不同節期的前夕,也會一起守夜禱告,親近天父與上主交通。教會今年舉辦「歲終感恩祈禱會」,正如使徒保羅教導弟兄姊妹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在此鼓勵弟兄姊妹一起參與除夕祈禱會,彼此分享上主過往所賜恩惠,同心祈求聖靈引導教會進入2025新的一年。祈願連串的活動,幫助我們增進主內情誼,在愛中彼此建立,也提醒教會在此時此地務必見證福音,將愛遍傳!

劉紹雄執事

 

牧者心聲(2024.8.25)

【牧者心聲】王麗敏宣教師

為何對社區服侍產生抱負?【下集】

  

一直等候上主帶領我走上宣教路,上主卻為我開了另一條道路。

在神學院裝備的期間,原先打算於暑假到創啟地區短宣學習,然而無奈地因疫情而被逼取消,要留在本地。雖然一開初有感失望,因為那是我最後一年的暑期實習,但是上主卻有更美好的安排。當時因著賴淑芬博士的幫助,我非常有幸地同時於豐收慈善基金和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實習,那時可以說是有七至八位同工指導我,因為我的實習游走了不同的部門,包括露宿部、板房部、女士宿舍,還有伯特利慈光堂於協會舉行的查經與崇拜聚會等。

實習初期,疫情嚴峻,四處都非常緊張,街上的人流很少。然而人人都不敢出街的情況下,我卻要外出到深水埗實習。那時我未必擔心自己安危,卻害怕因自己染疫而影響家人。然而,我沒有把自己的擔心說出,因為看到同工們的心很迫切為基層的朋友們擔心,他們不想停止運作,不然許多人沒有飯吃,甚或人們已搶購物資時,有些流浪於街上或住屋環境容不下一部電視的基層們,因缺乏資訊而物資短缺。感恩上帝一直保守我們整個群體都得著保護,我也繼續放膽跟著同工們四處上樓派防疫物資,關心街坊狀況及了解他們有沒有經濟援助需要。過程發現,原來隱藏的需要很大,若果不是實習,我可能只看到自己、家庭與教會群體內的需要,但神卻要讓我看見更多隱藏而有需要的人。

暑假過後,我決定申請留在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實習一年,並主要在女士宿舍1學習。那一年,對我來說挑戰頗大,因婦女們大多是新來的,所以沒有恆常的團契聚會,到底我在那裏可以做甚麼呢?婦女們開初到步,大都未信主,甚至甚少了解基督教信仰,也未聽聞福音。然而,因著婦女們對宿舍同工非常信任,以致我能在裡面與她們交談、禱告,甚或組織查經。縱然在實習過程,我沒有帶任何一位婦女信主,但每當聽到婦女們在其他教會接觸後信主了,我就感到興奮,也感恩可以參與埋下福音種子的過程。而且我知道,我能參與當中不是必然,有些婦女們受過傷害,甚至在困苦中導致價值觀扭曲,對人難建立信任,然而我看到宿舍同工如何充滿耐性地愛她們,真的為她們切想,與她們同行,我就知道那份信任並非想像中隨便建立的。宿舍同工們沒有常常用言語傳遞福音,但她們會表明身份,是靠耶穌渡過任何難關。她們用生命影響生命,亦用行動見證耶穌的愛。離開宿舍的婦女們都非常不捨得,因她們在那裡住宿時真的像頭家一樣。宿舍同工的行動也都深刻在我心裡。我在她們身上,學習甚多。

而我知道這一切的學習,是神要開闊我的眼光,裝備我繼續在社區裡面服侍。縱然我們都不知道可以做些甚麼,但那愛世人的耶穌,必定讓我們在服侍中看到祂的腳蹤。

王麗敏宣教師


 

牧者心聲(2024.8.11)

【牧者心聲】李劉靜嫻執事

回報神恩(二)

  

「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下

承上次分享,轉至今天的分享,我們怎樣以鞍合今年的學習中心第二句「共融建社群」去回報神恩呢?

共 不是孤單一人,有同行者的;
融 是和諧和融洽的;
建 建造合神心意的
社 社區和
群 群體。

我們要將上帝的話語熟讀和牢記在心,明白上帝的心意,要將經文的提醒化作行動,才是主所喜悅的。

有一段經文我未必能完全背誦出來,但我記得經文出自雅各書2:14-17,該段經文時常提醒我,就是「信無善行乃是死的」,邀請大家與我一起細讀,經文如下: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喫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另外,有一節經文也是主經常以此提醒我,也希望提醒弟兄姊妹,經文如下: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回想鞍合教會於1996至1997年興建和落成前,合一堂香港堂、九龍堂、北角堂和一些還留在鞍合家的弟兄姊妹結隊探望關心城安安置區(馬鞍山運動場前身)的居民。今年我們又有另一個機會,去關心新入住落禾沙里過渡性房屋的居民。

我們可以為他們作甚麼?

除了為馬鞍山社區禱告外,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居民盡快適應新環境?教會怎樣能作他們的好鄰舍呢?

請大家切切為自己祈禱,怎樣回應主的呼召去回報祂的深思和厚愛。誠心所願!

李劉靜嫻執事

 

牧者心聲(2024.7.28)

【牧者心聲】李劉靜嫻執事

回報神恩(一)

  

2024年鞍合學習中心:「切慕主聖言,共融建社群」
神恩浩瀚,感謝上主深恩厚愛,我們怎樣回報神恩呢?
今年學習中心正好給我們提醒和幫助。今次分享,先以第一句為開始:

切 切切實實地;
慕 愛慕和思慕;
主 珍藏於聖經內,
聖 我們要熟讀和牢記,
言 使能更明白主的心意。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詩119:11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

以上三節經文,是我背誦並牢記的其中三節,經常給我提醒,對我非常有幫助,還有其他更多更多的經文,都成為我隨時的幫助。感謝主!

讀經、抄寫聖經、背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要持之以恆,不可放棄,雖然有時有些經文會忘記了,但再讀時就很快會記得。求主加能賜力給祂的兒女們,使我們更認識祂,明白祂在我們身上的心意和計劃,使我們能盡心、盡性、盡意和盡力,去愛主我們的上帝,也懂得怎樣去愛人如己。

與大家分享一個真實背經例子,就是我的母親,當她九十多歲高齡時,仍能清晰地背誦藏於她心內的文言主禱文:「我父在天,願爾名聖,爾國臨格,爾旨得成,在地若天。所需之糧,今日賜我。我免人負,求免我負。俾勿我試,拯我出惡,爾國權榮,皆爾所有,援及世世,誠心所願!」

請大家移步到教會禮堂門前,觀看及細讀今年的對聯:
切慕聖言 勤習經 崇敬主 見證福音
老少共融 樂服役 和社群 迎主禧年

李劉靜嫻執事

 

牧者心聲(2024.6.23)

【牧者心聲】王麗敏宣教師

為何對社區服侍產生抱負?【上集】

  

為何對社區服侍產生抱負?那便要從宣教士的故事說起。

當時還剛信主的我,導師便把一小本宣教士的傳記交在我手上讓我讀。當我讀後便萌生對宣教的興趣,而且心裡火熱,內心渴望能像宣教士一樣經歷神奇妙的作為。當時讀的第一本傳記是一位從愛爾蘭往印度宣教的賈艾梅(Amy Carmichael,1867年12月16日至1951年1月18日),賈艾梅宣教士年輕時,就被神感動跨越遠方,曾走到日本,再到印度宣教。在她一生經歷,能看到上帝如何愛她,應允她每一個禱告。不過,有一個禱告,上帝總沒有答允,就是她自小希望自己的眼珠能像媽媽一樣是藍色的,因為她的眼珠是棕色的。當她到印度宣教後,她才明白她的不一樣是上帝的計劃,她的眼珠成為她的保護色,能裝扮成印度人搶救一個又一個神所愛的小生命,這些小生命來自當時貧民區的小女孩。她們面對的危險是會被人抱到廟裡嫁給那些神明並成為廟妓。賈艾梅不甘心她們被如此對待,當時她常常抓緊神的說話,祈禱神能如聖經裡面的故事幫助她,出手拯救眾多的孩童。她雖經歷許多艱難,但同時經歷神奇妙的作為。而作為讀者的我,心被激勵,總是渴望我也能像賈艾梅一樣,靠著神的說話行每一步,能與上帝有緊密的關係,並幫助那些困苦的人。

後來,我再閱讀過其他宣教士、牧師的書籍,如戴德生、馬丁路德金等。發現他們一生的工作總離不開禱告與社區上的服侍及對社會的關注,就如賈艾梅不斷在印度貧民區遊走,用行動搶救、關懷每一個小孩,成為過百位小孩的母親;而從英國到內地的宣教士戴德生,他雖出生自小康之家,卻在前往中國宣教之前,刻意要先學習倚靠主,在英國搬到貧民區操練簡樸的生活,一邊裝備學醫,一邊服侍貧窮的鄰舍。當時的宣教士常在社區中服侍,他們不單止關注屬靈生命,也關注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從他們的工作與經歷,我心裡就相信,我們必須靠著禱告行事,而且若要真的幫助貧窮人,不能只讓他們成為長期被幫助的一位,而是讓他們能成為有尊嚴和能幫助人的人。我還記得當時我小時候接觸的貧窮人,常透過欺騙來找到飯吃,我覺得很難過,因為他們總被人厭棄,而我是其中一員,曾經討厭他們,但上帝卻讓我看到故事的另一面。所以我曾對自己說,部分也曾跟導師說︰「我要起一個廠,讓貧窮的人能自力更新,讓他們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並且認識上帝,讓他們有機會學習行正路。」

想起年少的我,也覺得想得有點遙遠。雖然我未有走上宣教路,但感恩上帝一直讓我經歷祂的奇妙,祂話語的真實,也繼續帶領我看見社區服侍的重要……

相信上帝也帶領眾弟兄姊妹經歷祂的奇妙,並且已把福音託付我們。願我們都切慕主的話語,實踐祂旨意,願眾人都看見上帝的美善。

王麗敏宣教師

 

牧者心聲(2024.6.16)

【牧者心聲】劉瑞龍執事

信仰傳承的訓示與責任

  

我自幼便很喜愛唱歌,長大後成為基督徒並在教會成長,加入詩班的事奉,太太後來也加入。因我們兩個都希望孩子喜愛音樂和唱歌,當兒子還在母腹中,太太便刻意多聽悠揚的音樂。當兒子仍在襁褓,太太恢復詩班練習的時候便帶著兒子在身旁。感恩他們都能安靜地在嬰兒車聽著,並不會因詩班歌聲的聲量或突然的變化弄哭他們。在他們年幼的時候,我們便培養他們學音樂和彈琴。這些刻意的栽培也造就兩個兒子現在真的喜愛音樂和唱歌。他們自小加入鞍少,得到天父的恩賜都擁有絕對音高(Absolute pitch),現在一家人都在詩班事奉。真美好和感恩!

最近參加了一個由建道神學院開辦的網上課程,科目是【箴言】,其中一課謝慧兒博士講解箴言4章1-6節:

「1.孩子們,要聽父親的訓誨,留心明白道理。2.因我給你們好的教導,不可離棄我的教誨。3.當我在父親面前還是小孩,是母親獨一嬌兒的時候,4.他教導我說:「你的心要持守我的話,遵守我的命令,你就會存活。5.要獲得智慧,要獲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6.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庇護你,要愛她,她就保護你。」

當聽說到第3-5節,那一刻我有一種震撼的感動和提醒。我在想,倘若有一天,蒙上帝賜福,我的兒子也建立家庭並有了孩子,而當他教導他的兒女的時候跟他說:「現在我跟你說的,是當我年幼的時候我的父親這樣教導我的……你要尋求智慧並遵行上帝的說話……」這是一幅多麼動人的畫面!

及後我反省,作為父親,我有否用心栽培兒子喜愛和研讀上帝的話語,自己有否以身作則言教身教。我想到他們自幼上主日學,參加兒童崇拜,在團契成長,得到眾多導師的教導、栽培,我深深感謝導師們的付出。但我知道身為父親也責無旁貸,無論我過去做了多少,我仍要繼續努力,要更有智慧地影響他們;自己也要竭力追求,不能懈怠。這份信仰傳承的感動和提醒,不僅適用於父母親與兒女的關係,也適用於導師與學生、年長與晚輩的關係。

願我們都有一份愛護下一代的心,傳承我們的信仰和智慧,培育他們成為愛慕神話語又竭力遵行的人。

劉瑞龍執事

 

牧者心聲(2024.5.12)

【牧者心聲】劉紹雄執事

所需之糧 今日賜我

  

今年大齋期教會鼓勵肢體參與「清掃神家,潔淨我靈」活動,藉清潔的服侍,作生命的反省。參與活動之後,不少肢體都表達感受良多:有説日常在教堂聚會活動,覺得地方頗為整潔,清潔行動時看見清抹後的水變得漆黑,才醒覺勤加打掃的必要;老練的弟兄姊妹更直接了當地説,自己要和家人、同事、朋友、主內肢體改善彼此關係,或者在一些需要修補重建的關係上作和平之子。你參與了沒有?個人又有甚麽反思?

約翰教導我們,“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 我們若說,我們與神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不實行真理了。我們若在光明中行走,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有團契,他兒子耶穌的血就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裏面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就是把神當作說謊的,他的道就不在我們裏面了。”(約翰一書 1:5-10)

耶穌基督的血洗淨我們的罪,神的話語藉著聖靈的工作潔淨我們的心靈。基督徒都相信聖經就是神的話語,是上主的啟示,衪的道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我們閱讀聖經,而聖經也剖視我們,因為“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鋒利,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是顯露的;萬物在他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我們必須向他交賬。”(希伯來書 4:12-13)。

我們都知道聖經的重要,也明白“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今年大齋期,你檢視過自己讀經靈修的情况嗎?需要重整「聽」神話語、「讀」主聖言、「學習」真理,藉經文「默想」「祈禱」的屬靈操練,領受每日天糧的計劃安排嗎?讓我們向天上父親懇切祈求:所需之糧,今日賜我。阿們!

劉紹雄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