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主任牧師的話

三月份主任牧師 牧函

馬志民主任牧師

  

馬志民牧師

最近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分享香港已漸漸失去了她的文化,當中有二十多個賦有香港特色的行業,如香港古舊的店鋪、令人回味的地道小食,部份更是民間傳統精巧的手工藝等等。這些象徵香港文化或特色亦續漸地消失,究其原因都叫人惋惜。有些是接班人的青黃不接,年青一代不願意入行,老師傅只能光榮退休,後繼無人;也有些是經不起社會的大轉變,經濟起飛,汰弱留強,只有適者生存;也有些是因其匠心獨運的技術或是自創風味的美食已被抄襲,成行成市,老本行經不起劇烈競爭、宣傳或速銷,黯然引退。時至今天,大家較難找到香港獨有的文化或特色,可能已開始轉移至尋找大灣區的文化與特色了!個別地方的特色,總要抗衡潮流的衝擊,一體化制度的磨練與及時間的洗禮,才能保存並得到世人的賞識。

教會也有其特色與使命,各個宗派教會也有不同的淵源。但環顧各教會經過數代傳道牧者的轉換後,其特色與使命也有機會漸漸流走。可能基於時間與歷史的褪色,為要與現代世界接軌而被同化,事工發展及牧養上的急促求變等等,都使教會原有的特色與使命被狠狠地削去,改而重新換了新貌,披上適合這時代的外衣,目的只為求生存及招徠會眾。反觀就遺忘了教會先聖先賢在建立教會時所領受的異象、使命也失落了!

合一堂在2024年1月1日舉行開基180周年堂慶感恩崇拜及聚餐。感恩崇拜及合一聖餐於香港堂舉行,座無虛席,同心獻上感恩祭禮。蒙香港教會歷史研究牧長區伯平牧師擔任崇拜講員,主題為「上主帥領 驚喜前行」。區牧師引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以古鑒今,鼓勵我眾繼續經歷上主的引導和賜福。四堂的信徒參加感恩聚餐,於金鐘統一中心名都酒樓筵開32席,嘉賓、教友及同工等超過380人,共同分享及見證上主的恩典及帶領。在此感謝各單位堂派出教牧同工、幹職同工及信徒義工協助整個180周年堂慶各項籌備工作及活動推廣,又感謝主任牧師辦公室會務幹事的努力,統籌一切的事務。願上主記念各人的勞苦。

願上主也感動合一堂眾肢體,無論身在香港或在不同地方,都時刻記念及思想上主的恩典:合一堂作為香港其中一間歷史悠久的教會,繼續努力持守著上主給我們的特色與使命,在這萬變的世代中,作上主福音的僕人,見證那釘身十架,死而復活的救主,並努力傳揚福音,領人歸主,榮主聖名。請同道為合一堂事工發展代禱及支持經濟需要,包括單位堂教牧同工及幹職同工的缺乏、香港堂8月份舉行大型佈道會、九龍堂與學校的堂校福音工作、北角堂40周年堂慶各項活動、馬鞍山堂的社區服事及祝齡樓天面防水及裝修工程等。

「凡以感謝獻祭的就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上帝的救恩。」(詩50:23)

主僕
馬志民牧師 敬上

主曆2024年3月13日

主任牧師辦事處:香港般咸道二號祝齡樓二樓 電話:2548-6053

 

九月份主任牧師 牧函

馬志民主任牧師

  

馬志民牧師

二零二三年是香港經歷重大轉變的一年。由年初因疫情關係,生活與聚集仍處於受限的階段,三月份進入了復常的起動與興奮。整個社會由疫情期間,市面上營商及飲食由禁市至恢復,國際間及旅遊由隔離至通關,教會從有限度的聚會至重啟各項事工。大家都抱著期望,盼望整體可以恢復至疫情之前,甚至是社會事件之前的香港。

時至第三季,香港復常仍然在努力當中,眼見不少破口仍未堵住,政府及各界仍不斷修補,兵來將擋,水來土堰,但仍缺乏全盤的計劃,帶領香港走出陰霾。俗稱「倒卸籮蟹」之際,大自然的天災又一而再,再而三帶來沖擊。在蘇拉颱風帶來十號風球之後,大家準備復常及開課,又再來十四個小時黑雨,香港多處地方成為澤國、川流不息,山泥傾瀉,樹木倒塌,部份商戶受災,損失慘重,可謂「雪上加霜」。大水帶來破壞,同時也揭開了一些潛在的危機與不法事件,這都是令人擔憂及不安的。

然而,合一堂蒙主施恩,各單位堂依靠上主的恩典,在第三季展開了感恩與豐盛的聯合聚會,將榮耀歸給上主。在9月16日在香港堂舉行了「合一堂詩班成立120周年感恩頌唱會」,當晚四堂詩班,也組合成聯合詩班各展恩賜,以樂器、詩歌頌唱,向上主發出「讚美」、領受祂的「恩典」、「尊榮」祂的名,並向祂獻上至大的「榮耀」。頌唱會超過五百名本堂教牧、信徒,與及友堂教牧及信徒等參加,當中也有從外國專程回港的信徒出席,座無虛席, 大家聲合為一歌唱讚美上主。感謝各籌委及工作人員的努力,也鼓勵我們更積極地繼續傳承這讚美的職事。

本堂差傳委員會將於10月23日在九龍堂舉行第十八屆差傳年會,主題:「燃亮宣教心 履行大使命」,邀得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羅兆麟牧師主題分享,並於下午設不同互動攤位及差傳書攤,盼望兄姊積極參與。而本年度柬埔寨短宣將於11月20至26日舉行,連機構同工一行15人整裝待發。

合一堂自1845年理雅各牧師帶領英華書院自馬六甲遷至香港,華人信徒成立華人書院,至今已有180年。在此值得紀念的日子舉行一連串活動,例如邀請本堂各幼稚園、小學、耆年中心及華富中心,參與堂慶蛋糕著色比賽;各單位堂在不同社區的服務,開放予各堂教友交流,彼此更深認識及代禱支持;重唱「合一堂青年團契歌」及「主日學校歌」等。本堂將於2024年1月1日上午10時在香港堂舉行「合一堂開基180周年感恩聯合崇拜暨聖餐儀節」,並於當天下午舉行堂慶聚餐。而 180周年特刊見證集亦已收集稿件,將於明年第一季出版。

面對教會未來的發展與挑戰,我們要同心向上主祈禱。在人材方面,教會需要積極培育年青一代的接班人,讓他們更委身於上主的聖工及教會發展的參與。教會也要積極宣揚福音,以行動見證主愛,在服侍與關愛鄰舍的工作更顯愛心。另一方面,教堂經歷年日的沖刷,暴風雨的考驗,體現上主的恩手托著,但維護及修繕的工作是不可停止的。懇請各教友繼續為教會發展上主的聖工,與及成為更合神心意的教會,更多禱告交託。願主賜福各人,願恩惠平安常與各人同在!誠心所願。

主僕
馬志民牧師 敬上
主曆2023年9月20日

主任牧師辦事處:香港般咸道二號祝齡樓二樓
電話:2548-6053

 

主任牧師的話(四)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四:「以愛建立互為肢體」馬志民主任牧師

  

馬志民牧師

選用「讓教會成為教會」(Let the church be the church)成為一個重心的思想,是因為教會與世俗有別,並不是以汰弱留強或是單以目標為本,乃是要明辨世界的價值觀之外,更要聆聽上主的聲音—祂對世人的要求與教會的使命。教會發展固然是需有質素及良好的機制,但我們不要忘記教會是有機體,是信的人聚在一處的,屬上主的群體。在新約教會,以至今天教會經常面對挑戰,就是源自上主的愛而生的群體,愛心卻是失落了,人與人之間充滿敵意,事事互不信任,互相猜忌,互相爭辯,互相指責。教會本是人與人的接納、寬恕與包容的地方,教會若不儆醒謹慎,就會隨著世俗的影響而使教會面臨解體。我們要重新尋覓愛的源頭,以愛的行動來建立肢體,顯出耶穌基督的最後給門徒的榜樣,彼此服事和洗腳的互愛與互靠的關係。合一堂由一間教會發展成為四間單位堂、服務機構與學校等,若各個單位也出現各自為政,不願意彼此結連,彼此分享,反而互相猜疑及不願合作,教會必定會陷入危機之中,基督的身體也有損失。

當然,也有人指出教會只講愛心,卻沒有落實地處理事情的癥結,這是個「鐘擺理論」的另一個極端。所以,教會要以愛建立信徒的生命,需要找出合適的方法,情理兼備,處理事情的癥結,同時可以兼顧牧養當時人的成長和學習,「經一事,長一智」地進步,使個人生命得以建立,信仰群體亦因此歸榮耀給上主。教會的合一並不是口講無實,正如昔日本堂的牧長張祝齡牧師,為求教會的合一,願意將教會易名,由長老制改為執事制等等,反映出張牧師對合一的重視。甚至昔日中華基督教會在中國成立之初,各宗各派為求走向教會合一,也放下宗派的特色及執著,甚至甘願為合一而放下個別宗與派的分歧,放下大家不同之處,重視大家共同共守的基礎,當時屬於中國的教會就得以建立起來。

「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西3:14-15)

以愛建立肢體
  1. 對於錯誤或失效提出意見及批評,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能以同行分享的心來陪伴肢體成長,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及經驗,更新改變,就能建立生命。無論受薪的同工或是信徒群體,都是主所愛的兒女,在事奉的歷程之中,都需要被建立及不斷的加力,使之能夠向前邁進,可以更有效地事奉上主。勸勉、督責、挽回及勉勵都能讓信仰的群體一同被造就的重要元素。對同工的評估,為的是要同工明白事奉上的困難與弱項,可以藉持續的進修及學習,改善及強化事奉的能力,對牧養的職事更為到位。對事工的檢討,也讓信徒理解事奉的配搭,信徒也可以藉著神學院晚間實用神學課程,裝備信徒在事奉上有穩固的基礎。
  2. 教會雖面對移民潮,人手較為短缺,教會需要在此時作出一些調整,有些事工可能需要反思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或作適當的調校及整合,以配合事奉人手的缺乏。若堅持不變,將會產生活動多,參與人數少,耗費資源及力量。事奉的人手或教牧同工將會面臨一身兼多職,若日久未能物色合適事奉者以補充人手,就會出現事奉生命耗盡的危機,繼而出現骨牌效應。正如一個曾感染新冠肺炎的康復者,不可能即時恢復一切,生活如常,或作勞動體力工作,或是如常跑步運動,因為身體仍要經過一段康復期,甚至可能有後遺症的出現,需要重新的安排生活的節奏及內容。教會亦如是,在復常之後,不代表一切的活動、事工或是計劃可以完全復常,總要再重新檢視及計劃,讓教會—基督的身體得以健康成長。在人手不足的境況,可思考舉行聯堂活動,例如青少年營會、讀經營、課程及訓練等,好使教會能有效地運用資源及調配人手。
  3. 事奉者面對困難與成長的問題,教會應給予空間,與及更多的關懷及支持,而非用指責或無視的方式回應。事奉者的需要是需要被聆聽的,無論是個別的層面,或者是群體的聲音,都需要被關注的。教會有沒有正視事奉者面對的困難,甚至個人恩賜與事奉的配搭,是否已達至全然發揮的果效?還是出現錯配,令事奉事倍功半,事奉者身心俱疲而無疾而終!教會不要只著眼於事工無限量拓展,而忘記了信徒生命成長時會面對乏力、枯乾、軟弱和無助等的挑戰。長此下去,教會有可能會變成粉飾好外牆的建築物,內裡的人卻是失去了生命的色彩與光芒,也不能彰顯主為教會付出的愛與犧牲。

 

主任牧師的話(三)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三:「信徒事奉得力更新」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

  

馬志民牧師

由於近年香港社會變得不穩定,疫情變化,似乎去而復返;每個家庭都思考前面生活的方向,為子女考慮尋找更合適的地方成長及生活。人心處於動盪之際,眾信徒在教會生活中也面對壓力,同時也感到無力,猶如活在風暴的一條船,時間越長,無力感越大,對前境越想放棄,甚至對在前引導的主上帝也失去了信心。但我們面對無能為力,感到灰心和氣餒的時候,並不要花費精力注視船外無所適從的風暴,或是似要吞噬船隻巨浪,反而要轉眼仰望那位早已在船中的主耶穌,與我們同在也從不離棄我們的主耶穌,祂溫柔地等候我們,直至我們甘願將主權交予祂,祂就帶領我們經歷平靜風浪的神蹟。

信徒在事奉之中,也同樣面對前途不定的時候,總聽見有些信徒回應,指明年計劃都未確定,或留港或移民,舉棋不定,不如先決定從事奉之中退下來。又有些信徒在過往教會生活,比較被動或靜態,甚至隱藏了自己的恩賜。求主幫助我們思想主的呼召,聖靈加添新力,叫我們能為主作更大的事。

感恩在2022-23年合一堂陸續有信徒報讀神學,獻身全時間攻讀神學,有志牧職事奉。合一堂以神學培才金表示全力支持其中一位姊妹在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攻讀神學,牧者及小組不時關心神學生的成長及需要。這再次挑起教會計劃栽培信徒攻讀神學及投身事奉的構思,使更多信徒得到支持及鼓勵。

「但上帝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帖前2:4)

信徒得力事奉

  • 承接教會在2020-2021年在恩賜的發現、發掘與發揮。信徒應繼續檢視自己的恩賜,能在合適的崗位上為主發光,盡心事奉。我們不像那惡僕人,將主人交給我們一千銀錢,埋在地土裡,卻應盡力為主努力運用恩賜才幹,事奉恩主。
  • 重拾事奉力量之源,我們常會忘記事奉力量之源,並不在於環境、易難或是個人喜好,乃在於賜恩的主。得力之源若不來自上主的召命,或是我們對主感恩的心,或是謙卑順服,我們身邊總有很多因素成為我們放棄事奉的藉口。我們應多思想何烈山上的摩西和以利亞,他們能重拾事奉上主的力量及方向。
  • 由於經驗不足,事奉上遇到困難或果效未如理想,是在所難免的事。教會應多加鼓勵及支持,在檢討事工結果的利弊之餘,應思考事奉者的生命成長及訓練,讓事奉者得到益處。我們可從亞拿尼亞扶助初回轉的保羅,與及保羅培育提摩太作領袖,作引進新一代承傳上主藉教會成就福音的事工的楷模。

 

主任牧師的話(二)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二:「同工團隊士氣鼓舞」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

  

馬志民牧師

主任牧師辦公室與各單位堂的牧師、宣教師及幹職同工,都接近四十人。在人事管理的層面,都是一個十分繁重的工作。雖然,同工每兩個月都有一次聯合職員會及堂主任會議,在事務上的溝通已算是十分緊密,平常更以電郵,WhatsApp作即時聯繫,加強消息的傳達。事奉從來都不是單獨個人的工作,亦不是單單處理工作,更需要團隊合作的精神。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團隊的支援是十分的重要。綜觀單位堂的事奉團隊,由於近年同工團隊的人事變動頻繁,建立團隊合作受到一定的影響,需要較長時間磨合。這種現象令各堂領袖及堂主任均面對壓力,花上不少精神與心力來處理同工合作上的配搭,也影響了堂務的長遠發展的規劃。而且,同工離職與聘任的安排上,出現極大的空隙,引致堂會事工及牧養的真空,或以臨時調配填補,但會引致牧養不到位的情況。曾聽聞一些信徒關心新入職同工的適應及穩定性,擔心未能建立長期牧養的關係。

另一方面,同工士氣亦需要加倍鞏固,每位教牧同工或幹職,都抱持一份事奉的心在教會服事。同工們均積極及盡力事奉,偶有遇上困難的,主任牧師及堂主任都盡力去了解及關心,並作出合適的支援。過往團隊上都因為溝通問題與工作準則的認知,出現不同的理解而產生磨擦,但深信能在未來的日子盡快處理相關問題。近日聯合職員會邀請福音證主協會負責專題講座,分享「工作與事奉」課題,讓同工更深反思在教會工作,乃是回應主的呼召,忠心事主。楊錫鏘牧師著《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一書頁36,舉了個例子:如一輛引擎壞掉的汽車,若靠外邊的人來推動它,必然會十分吃力;若修理好引擎,動力是從裡面發出來的,車子立時自然會行走暢順,不費吃灰之力。

「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12:11-12)

同工團隊建立的構思

  1. 2023年的同工團隊建立,初步已安排在隔一個月的聯合職員會,邀請機構協助以專題及工作坊形式,讓同工可以從不同課題明白團隊溝通與事奉的重要,也邀請資深的領袖分享衝突的處理。5月2日將舉行同工退修日,邀請少年軍臻訓中心,為本堂同工進行團隊活動及訓練。
  2. 另外,同工學習彼此欣賞,以正向文化來建立事奉。使同工在事奉中累積經驗,在牧養及事奉能幫助教友生命成長,教會運作亦會更加順暢。正向文化不是事事說好,乃是以避免在失敗或錯誤之中,只追究責任或彼此指責,反要互相鼓勵,在錯誤中學習改進及成長,在困難中學習謙卑禱告,使團隊更有力量彼此緊靠,甚至「背靠背」的同心事奉。
  3. 教會對事奉年資深的宣教同工及幹職,都需要關心及鼓勵。一方面,對於他們多年忠心事奉教會表示認同及肯定,亦對他們牧職成長或工作上的發展,給予機會一同分享、思考及祈禱,使他們在未來的事奉可以為主發揮更大的果效。另一方面,為教牧及幹職同工強化持續的訓練,對牧養或幹職的功能可以再提升,與時並進,對教會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

 

主任牧師的話(一)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一:「長執領袖世代承傳」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

  

馬志民牧師

在2022年教友大會中,筆者在主任牧師報告中,除了交待整體合一堂的人事、行政及事工之餘,在報告末段筆者分享了對教會未來發展的領受。『…在未來歲月,教會的需要,上主的引導,合一堂在「長執領袖世代承傳」、「同工團隊士氣鼓舞」、「信徒事奉得力更新」、「以愛建立互為肢體」、「福音根基服務見證」,這五個不同的範疇,讓「教會成為教會」(Let the church be the church),這絕不是一個政治的議題,乃是實實在在地尋索及認定—教會是屬於上主的。「若教會沒有活出一個祂所期望的教會,無論她有多成功或名氣,都不能滿足飢渴的心靈。」“If the church is not the church as God intends her to be, no amount of success or popularity will fill the hungry soul.” wrote by Dr. Rick Shrader, pastor of Metro Baptist Church in Kansas City, Missouri.

領袖承傳是教會世代都需要關注的問題,亦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然而,這課題卻是教會最沒有計劃的課題,普遍情況是走到水浸眼眉的地步,才恍然大悟。總是聽見:「遲些才處理」,有稱現時未到時候,到才處理,或是等將來有需要才處理等等。正正表示教會缺乏高瞻遠矚的思維,缺乏了危機感的考慮,同時,亦是教會領袖缺乏了成長的空間。我們要在主前安靜,思想教會領袖一代又一代的承傳,現時事奉了多年的一代要傳什麼給下一代?是否只是一些條文、工作細明或是教會文化及習慣?還是我們要傳達一些正確的教會牧養、管理的理念,教會發展時應注意的地方,要尋找上主的引領,在意見不同時,學習後此分享交流、互相勸勉,使教會可以持續發展,信徒領袖可以成長,屬靈的生命也同時被建立。

環視近年香港教會的普遍情況,信徒及領袖均面對移民潮影響。教會中層管理的領袖,原本要承接教會領袖的人選,都因移民而帶來斷層的震盪。甚至教牧同工的接班人,也受同樣的影響。先知以利亞感受到事奉的乏力,與及孤單感,他走到何烈山面對呼召他的主上帝。主上帝為他預備支援的人手,其中最貼身的徒弟先知以利沙,尋得正確承傳的精粹。『「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王下2:9)

因此,在領袖的培育上,教會可作出回應及行動:

  1. 承傳不是將來的事,乃是現在就需要處理的問題。實在,這已踏入了困難之時間,教會已面對教友的移民潮,事奉多年有經驗的領袖事奉出現疲態,前者需要物色新的領袖加以裝備,後者需要藉休息及退省,使能重新得力,持續的服事。
  2. 承傳不單發生在堂會領袖的身上,是在每一個事奉崗位,都需要傳承,包括部門內的成員、主日學的教師、團契的導師、詩班員及司琴,甚至是教會營運的財務與庶務工作等,都需要傳承。各單位堂在未來的日子,都需要就這個課題,作重點式的探討、計劃及展開培育工作。

教牧同工及幹職的承傳,也是十分重要。本堂在未來五年,將會有四成有經驗的同工面臨退休。替補人手可以一替一,但是經驗、關係及事奉心志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八期)

惜別感恩篇:是時候說再見了!許開明牧師

  

許開明牧師

各位合一堂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我將於下個月,8月1日退休,這是時候說再見了!當執筆寫這篇我在任最後的〈主任牧師的話之十八〉時,腦海裡浮現了一首非常感人的義大利名曲:“Con te Partiro”(Time to Say Goodbye,告別時刻);我和師母在合一堂雖然只有短短五年,但確實好像以上那首歌般,有份難捨難分的感覺!打從2017年8月1日踏進合一家擔任主任牧師,當年已登陸,在中大崇基學院是第一次退休;不經不覺,到今年8月1日,剛好在合一堂事奉滿五年,也踏進65歲,這次或許是我最難忘的第二次退休了!

踏進合一家之前,我曾先後在本會梁發紀念禮拜堂(母堂)、望覺堂、香港閩南堂、全完堂及崇基學院禮拜堂,共五間堂事奉過;四十載的牧會經驗,大部份時間擔任堂主任,事奉的堂會是一間比一間複雜和困難,嘗過牧養生涯的甜酸苦辣,這些都銘刻我心!

若然比起以往事奉過的五間堂會,合一堂算是會議最多;四間單位堂同工人數和人事問題也最多,我需要擺上關顧和聯繫同工的時間相應頻密;因此,我在任期間,於2018年秋已放下兼職教學,以便能專一牧會;自從登陸後,處事速度慢了,反應也像鈍了些,超過30年的牧會,身體這副機器開始失靈,無論視力、聽力、和記性都差了,工作的時間便需要拉長了,感謝同工對我的包容和體恤;幸好我居住祝齡樓牧師宿舍,經常辦公時間可以 7至11(Seven- Eleven);由於行政、人事加上不少講道,許多會議召開,不少事工推動,常常活在死線壓力下;許多人在這樣情況下,容易失去喜樂,可能也會失去幹勁;然而,感恩我是個很喜愛工作的人,且學會將勤補拙,自問讀書或工作態度一向投入,不怕困難,遇難越難,所以在合一堂工作是愈做愈起勁的!

合一堂教會的制度規條、處事方式、長執的角色等都與我過去的堂會有分別,初到時也需要時間慢慢適應!然而,初期,我仍未能掌控工作,真感到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入手;然而,由於我個人能接受不同的意見,多年牧會常提醒自己不要獨斷獨行,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和從錯中學習。其實,擔任合一堂主任牧師,實在擴闊了我治會的眼界,讓我接觸到不同社會階層並擴大人脈關係:當思想怎樣處理人事時,除根據本堂〈受薪職員手冊〉外,還要看政府僱傭條例或徵詢律師的意見;當處理物業出租或維修時,要與一些地產或工程公司人士接觸瞭解;當想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時,要看不少政府公佈的措施,才能作出指引;這短短五年,我因擔任這職份,得著機會與許多政府部門:包括社會福利署、水務署、稅務局、註冊署、衞生署—等;因應需要,經常與本堂法律顧問、區會律師,還有本堂顧問醫生及教會受聘的核數師等聯絡,從而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得到學習的機會。

這些年,感謝主,隨著日子,我分別與四間單位堂堂主任、數位長執及祝齡樓的同事關係逐步建立,他們坦誠的提醒與協助,自己不但能逐漸適應工作,並能與他們成為親密戰友,共同面對時代洪流衝擊;在任五年裡,最難忘和難得的經歷,是遇上香港社會運動的震盪、時勢的轉移及疫情的反覆不定;此際,教會的牧養和宣教工作均面對不少的挑戰!在社運及疫情的高峰期,感恩我沒有缺席離場,並能與四間堂堂主任,還有堂代表會及執事會正副主席經常商討如何面對各種衝擊;會務幹事亦與各堂堂務幹事緊密扣緊合作,推出不少應變措施,縱然有些處理是強差人意,未必是恰當的做法;然而,我最欣賞的,是我們在面對社會風暴和在疫情的肆虐下,執事值理、宣教同工、幹事工友和弟兄姊妹能團結合一,群策群力,相輔相成,教牧亦不斷探討在社會常態下的牧養方式;我真慶幸能在這些年間,在大風大浪中與大家同行!

這些年,我最感深刻的,是教會在香港社會經濟不景氣下,四個單位堂能跳出教會四面圍牆,投入社區,落實踐行教會六大關注中「信仰與社會的結合」,各單位堂在港九新界不同地區,關顧貧苦大眾,落區派發防疫用品,關懷露宿者,派月餅,派飯盒,送湯水,探訪劏房的基層人士和不少獨居老人或廣蔭頤養院的長者等,把基督的大愛帶進社區!我覺察到,由於疫情關係,我們無法往海外或內地短宣;然而,卻開展了咫尺宣教,例如關顧銅鑼灣及馬鞍山印尼姐姐的工作、開展澳門短宣及加強本地社區宣教與堂校福音的合作等。

臨別在即,願跟大家分享我事奉的一些體會,希望與同道互勉。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一段說話,我非常有同感,且在我牧會時,非常受用,他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前5:16-18)

一,常常喜樂

這裡的「喜樂」,保羅用了「歡喜」(Joyfulness),含有「喜形於色,常滿露笑容。」我常到般鹹道半山餐廳吃早餐,在餐廳內有四個大字「保持微笑」給我很大提醒,作為教牧同工在事奉上,豈不是應「常常喜樂」,積極正面地看人,看事情,看人生際遇。保羅所提喜樂的心,就是正面積極的態度,相信「縱然上帝關了一道門,祂便會開另一道門,在困境中總會有出路」。許多兄姊說,師母和我都喜歡笑,因為笑帶來喜樂,且是信徒生命見証。

二,不住禱告

不住禱告,原意是不中斷禱告,而禱告不只是祈求難題迎刃而解;禱告許多時候是讓我們學會依靠上主,在困境中得力前行!同工團隊很需要彼此間的祈禱記念和互相守望,才能合一同心事奉主!在常常祈禱中,我發現,當教會遇上難題,相信上面(天父)會托住;並相信「我不能,上帝能」,面對種種牧會難題,就得著主賜的平安不用再煩惱、憂愁和膽怯了!(見約14:27)

三,凡事謝恩

凡事謝恩,這裡有兩意,一是無論是大小事情,好壞事情,容易或不容易處理的事情都要謝恩;二是在任何境況中:在順境或逆境、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甚至遇上任何的人均能謝恩!

保羅在晚年寫哥林多後書,當時為主緣故受盡各種逼迫,囚在羅馬監獄,並深知自己將會有入無出,死在羅馬,於是致函哥林多教會,當時說出了一句相當震憾的話:「感謝上帝,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 首先,保羅用了「恩賜」二字,這表示是上帝所賜,從上而來,從天而降的賜與;「恩賜」,也是「恩典」,這恩典,是禮物;可以有下列三種的譯法和描述:1) 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數量豐富的恩賜、2) 因祂有難以形容的恩賜!本質美好的恩賜、3) 因祂有無法想到的恩賜! 超出所想所求的恩賜。對保羅來說,恩典是禮物,令人喜悅的禮物,意想不到的禮物,且是豐盛的,美好的禮物。

在合一堂事奉比起我在其他堂會困難得多,但卻給我從難處理的事及難相處的人中得到智慧和學習的機會,甚至得到提升我IQ(智商)及EQ(情商)的機會。牧會的困難可以是上主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的恩賜、一份禮物!

凡事謝恩,總的來說,就是從一切順境或逆境的遭遇中,去發現上帝的恩賜和恩典。接受順境是容易的;然而,接受逆境是恩賜不是容易的,但卻是上主給的磨練,叫我們生命得以成長!

各位兄姊,曾有位資深牧者,一位對合一堂頗認識的同道問我:「許牧,在合一堂做成點呀?好辛苦呀?」我當時不知如何應對,如今臨別在即,經過仔細思量後,我會告訴他說,「短短的五年在合一堂,對我這牧會多年的牧者,也是不容易的,也是有壓力,也是有難度,更是有挑戰的;然而,我還是有「說不盡的感恩」!回顧在合一堂,我渡過有意義和豐盛的五年,我和師母都可以數算主恩;其中特別要說的恩典,當我初到合一堂,發現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呼吸系統毛病,這些都足以奪命,三項一齊爆發,一定不可收拾;我想告訴大家,今天離任在即,這些毛病全部受控;今年更趁著仍有醫保,做了白內障手術,雙眼恢復明亮,健健康康的離任!還有,在合一堂最感有意義的,是在香港社會運動的動盪中,在世紀疫情的肆虐和反覆下,我能夠與合一堂長執及弟兄姊妹一起,在風雨中同行,互相扶持,共對時艱。

還有一件令我非常感恩的事,是我個人在合一堂忙碌的工作中,能在2021年4月4日復活節,在祝齡樓 (那天,也是我轉會為合一堂會友的難忘日子),完成了區會的「21世紀本會的神學與發展的建議書」乙書;這書綜合了區會五十多位牧者的智慧,由2011年起至2021年經過十年時間,曾多次在神學牧職部小組及會議研討的共同成果;我受區會委託為這書主筆,整理撰寫成書;這書對區會及本堂未來的發展有啓導的作用,能夠在合一堂祝齡樓完成,我興奮不已!哈利路亞,感謝上主!

感謝,還要感謝!

離開合一堂,我將會於今年8月1日在漢語網絡神學院 (簡稱“漢神”)履新,擔任該院副院長,從此結束40年的牧養工作,並開展全職神學教育—人生新的一頁。我萬萬想不到65歲,這把年紀,還有機會擔任神學院副院長,並負責研究部高級課程主任;漢神是跨文化及跨地域的華人神學院,透過無牆的網絡,把全球聯成一線來拓展神學事工;今後我可以全情投入專一教學,培育神學人才、主領聖經及神學講座、繼續我未完成的多項研究、還可以不斷寫作出版,透過互聯網把福音廣傳,弘揚主道,拓展天國事業,以文載道,遍及四海,榮神益人,誠心所願!

最後,我要多謝許多在合一家事奉的同路人!

記得7月19日教會退修同樂日,感謝教會特別為我安排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主任牧師榮休〉歡送儀節,讓我能從紹雄執事、Ann執事及陸輝牧師的手上,得到一份意外的驚喜—榮休銀碟,這銀碟刻上「牧養教導、忠心服事」,這八個字對我的事奉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勵,感謝教會的饋贈和心意。是日也有候任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的分享,當時我看著他,滿懷高興,感謝主為合一堂預備合適的接班人,讓我也能釋然離任。

末了,這些年在合一堂,我遇上許多事奉的同路人,我想藉此機會講聲多謝。首先,我要多謝陸輝牧師及Ann執事的引薦,讓我有機會從中大退休後,旋即到合一堂事奉:多謝四間堂的堂主任/署理主任與我一起同工,分別有馬志民牧師、梁桂霞牧師、譚婉薇牧師、蕭仲駒牧師、葉青華牧師、何祐生宣教師;我們一起事奉期間,總是有商有量,常彼此代禱關心,努力推動教會各項事工,特別是教會六大關注事工;感謝這五年間經常與我緊密接觸的堂代表會正副主席及執事會正副主席,分別有紹雄、世明、Ann及志邦執事等,大家曾就不少人和事的問題一起費心商量,努力達致共識;更多謝祝齡樓與我緊密合作的六位同事:Alen、Pauline、Carol、家豪、Andrew 及新同工月明。我們一起互相提醒,彼此幫助,跨過不少艱難的日子;還有許多同路人未能一一提名;無論如何,我感謝所有曾與我在合一堂相遇、相識與相交過的弟兄姊妹!願主賜福你們平安、健康和喜樂!末了,是時候說再見了,願大家珍重!

主僕  
開明

主曆2022年7月25日

註:在此告別時刻執筆,開明心中有無限感想,文思洶湧而至,不可剎停,不吐不快,吐了就舒服哂,卻辛苦了大家閱讀,懇請見諒!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七期)

問天,為何人要受苦?!許開明牧師

  

許開明牧師

人在苦難重重中,走投無路,會向天吶喊:「天呀,為何人要受苦?」活在2022年的香港人,真苦呀!世紀疫情愈來愈嚴峻,執筆之時,每天數以萬計人確診;日日外出或在家都要帶口罩,攜清潔液、 還要打完一針又一針,再來一針,有針紙證明才能通過疫苗通道,安心出行,否則連進入教堂崇拜也不行!周圍不少人確診,做完深喉檢測,自我檢測還未夠,還要排大隊在暴日下到社區中心等候核酸檢測。有朋友說每天做自我檢測都心怯,特別是有些咳,有點兒像發燒,就會提心吊膽,結果呈「陽性」就糟糕,連同住家人也受牽連。世紀疫症,已使人健康飽受威脅,經濟民生受損,許多商舖關門,許多人苦不堪言!天災已叫人難受了,還有人禍, 當權者發動的俄烏戰爭,做成多人傷亡,世界的不安,叫生活在苦困中的人苦上加苦;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到底上帝,袮在那裡呢?天災與人禍帶來苦難重重的世界,我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苦難是人生的事實

現代著名學者米蘭.昆拉德(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曾說:「我痛苦,故我存在。」,他認為人的存在,就會經歷苦難;只要有生命,就會面對苦難;好像真樹與假樹;真樹,有生命就會被蟲咬,引致遭殃,樹會慢慢死亡;假樹,無生命,不會有蟲蛀,災難永不會出現。有血有肉的人,在世上感受到勞苦愁煩、病痛、衰老、死亡,在苦海的洶湧波濤中。苦難好像空氣佈滿全世界,無論什麼地方都會有苦難,無論什麼人都會遭遇苦難,苦難從人生的開始,便與人形影不離,每個人生的階段,都會出現苦難;這正如雅各說:「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世記47∶9)。誰不怕苦難呢?或許會有;大部份人,面對苦難難免會懼怕擔心、焦慮不安。

苦難何價?

米蘭.昆拉德,一生經歷不少苦難。他曾被拉到德國納粹集中營受盡苦楚,在受苦中,他反思上帝若然容許苦難,甚至苦難來自上帝,這苦難必定有其意義,因此人生要從苦難悟出意義來!以下幾點,是筆者個人體會:

第一, 苦難給人動力

人在苦難中,自然的反應,會千方百計想逃脫苦困,因而激發潛能。今日許多的發明,例如麻醉藥、中醫的苦茶、種疫苗等均由於人要逃脫疾病苦痛而來。所以,苦難磨練人格,激發人的潛能,促進社會科學文明進步。著名音樂家舒伯特說:「我的音樂是才華和厄運之子相連。真奇怪,眾人似乎最欣賞我在困厄之際所蘊釀的音樂。」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快樂頌」是在他人生低谷,失去健康、失戀又失聰的時刻完成的作品!貝多芬在人生不快樂的時刻,竟能創作出叫人欣喜的樂曲!

第二,苦難使人生命茁壯

一位佚名哲人所說:「生命中的每個苦難、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生命,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茁壯;思想,總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總是在殘酷和無情中堅強。筆者非常敬佩年老的母親,她很喜歡說一句閩南話:「我苦呀!」,小時候很不喜歡她說這話,後來年紀大懂事了,明白媽媽真的很苦,她說「我苦呀!」,可以抒發她心中的痛楚 ! 媽媽在內地生了大家姐、二哥、三哥都相繼死掉,抵港後又遭丈夫遺棄,跟著大哥又被害致死,打擊接二連三,她真是苦呀,苦到我怕她承受不住打擊,會做傻事呢!幸好,信主之後,她雖然仍講 「我苦呀!」,但還會加上兩句 「耶穌愛我!」、「感謝主!」我發現媽媽在苦難中,磨練得愈來愈堅強,給我美好的形象。

第三,苦難使人生命成長

上主會藉著苦難催迫我們信靠祂,也藉著苦難叫我們的靈命長進。申命記32∶11說∶「…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扇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這是母鷹教雛鷹學飛的方法,攪動巢窩,使鶵鷹不舒服,叫牠們不得不離開,從高處跳下學飛。當雛鷹因恐懼而下墮時,母鷹就扇展兩翅接取雛鷹,把牠們背在兩翼之上,拯救雛鷹,這母鷹像徵上主對我們的試煉。上帝會攪動我們舒服的巢窩,使我們遭遇苦難,把我們推出窩外去,面對人生風險,使我們被迫展開兩翼,學會信靠和順服,叫我們的靈命得長進。奇妙的主,一方面叫我們遭遇困苦,另一方面又保護我們呢!

第四,苦難中確信上主的同行

人在苦難中,主必同在,甚至會苦盡甘來!這是聖經多處強調的思想,士師記中拿俄米與路德的故事最明顯突出這觀念;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1926年-)強調人是透過苦難才深透認識和經歷上帝的愛。人是從「苦難」和十字架來認識上帝,這樣啟示是隱藏而間接的。莫特曼的苦難神學指出:在人類的痛苦中,上帝沒有隱藏,祂總是與受苦的人同在,就如聖經以賽亞書63:9所說:「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因此,沒有苦難就沒有愛!在人的苦難中,「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篇34:18-19。

結語:

最近在網上熱傳香港著名導演楚原先生的人生哲理,他說: 「但係『人生』呢兩個字,就係 『歡聲』同『淚影』4個字砌成…」;是的,人生總有苦與樂:然而,常言道:「人生的痛苦(苦難)十常八九」,楚原的人生 也是『淚影』多於『歡聲』。然而,面對『淚影』的人生,他有個積極的信念:「明天總比昨天好」;對我來說,因為有主在我人生的船中,祂能平息風浪;縱然明天仍然是荊棘滿途,苦難重重,主牽我手,我信苦盡甘來,彩虹再現,明天定會更好!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六期)

新年新望:2022虎年苦年,儆醒做人,謹慎行事!許開明牧師

許開明牧師

在全球世紀疫情依然肆虐下,今年仍會是新常態的一年,帶口罩、攜潔手液、掃描安心出行,我們都習以為「常」了! 但這個「常」是「新常態」,還是「反常態」呢?大家心中有數。農曆新年原是家人親友共聚的好日子,卻被限聚,少了歡樂,還失去節日氣氛!真大煞風景!很多商鋪、飲食行業、年宵花市、各行各業在這新春期間都大受打擊,不禁令人唏噓!

最近病毒株Omicron在港變種蔓延並不斷在社區擴大;執筆之時,適值年廿九除夕,筆者只感此際「清零」無望,快踏入農曆虎年,好像還未見到會有好日子過,反而所見的是更差的日子!有人說,2022年的諧音是「易零易易」,原本有三個「易」字,本來是容易過的一年,卻加了個「零」,好像變成「不易過」;虎年應是「虎虎生威」的一年;然而,「虎」的諧音卻是「苦」,2022年會否是「苦苦生威」,苦不堪言的一年呢?面對如此情況,我們當如何自處?面對疫或逆境,可否轉化「苦年」為「虎年」,即是「虎虎生威」的一年呢?我相信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皆能!個人深信在這時勢,轉化之道,就是信靠上帝,儆醒做人,謹慎行事!

最近我想起主耶穌的話:「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太廿五:13)。耶穌提醒,人對時間要有儆醒的心,常作準備和計劃。那日子,有三個意思:一、是主再來或主回來的日子;二、是離開世界的日子;三、那艱難的末世日子。另一段經文,馬可福音十三34再進一步教導我們當如何儆醒謹慎做人,試簡述其要如下:

一、當儆醒(Be Alert)

儆醒之意是保持頭腦清醒,提高警覺,並作出防備。
 
(一)儆醒是主人的吩咐【可十三34】
「這事正如一個人(主人) 離開本家,寄居外邦,把權柄交給僕人,分派各人當作的工,又吩咐看門的儆醒。」(可十三34)。主人離開本家時,他授權、分派、吩咐僕人當儆醒看門;上帝分派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時間、工作機會、恩賜才能,都當好好的把握。
 
(二)儆醒主人突然回來【可十三35】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可十三35)。主人在晚間不確定的時間回來,僕人當儆醒等候,隨時作準備!

二、要謹慎(Be on watch)

(一)要留心
今天的看更,要看著門口或看著閉路電視!昔日的哨兵站崗,要盯著城牆或城門!
 
(二)要瞻前顧後
謹慎的人瞻前顧後,向前走,也會向後望,以防敵人在後攻擊!檢視過去,也當展望未來,對未來,我們要留心觀察它!
 

一個小故事,我常作警惕。話說一位馴獸師有很多馴獸的經驗,每次都表演驚人動作,把頭伸進老虎的口中,然後用手向上及向下擘開老虎的大口,英勇地把頭伸出來,因此贏得觀眾如雷的掌聲;怎知有次,他把頭伸進虎口,卻死在老虎的口中,他死時來不及慘叫!原來這馴獸師於那天剃鬚時,不慎剃傷,留有血跡,老虎聞到血,食欲大振,把他的頭咬斷;若果馴獸師謹慎行事,或可避開這死劫!

在今日社會,當儆醒謹慎行事!談話要小心、寫文章要小心、聽電話要小心、交朋要小心、在電子網上平台發表言論或感受都要小心、在時間的運用上也要小心,我們都是上主時光受託人,一起儆醒,共渡時艱!

在今天時勢迅速轉變中,我們許多時候,都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走向,難以作抉擇,期盼神學家尼布爾(於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作的祈禱文)《寧靜禱文》,給你幫助:

上帝啊:
請賜與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睿智,好讓我能辨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 I can change, and wisdom to separate the difference.

 

(2022年1月)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五期)

許開明牧師
許開明牧師

今早起床,我先在長長的祝齡樓露台做些柔軟體操,然後踱步,沉思默想,悠然自得;今天是景色怡人的一天,陽光普照,秋高氣爽,微風習習,帶點深秋的涼意,終於告別30度的酷熱了,叫人感到非常舒服,這是美好的一天,心中充滿感恩,哈利路亞!

踏進十一月,是教會感恩的月份。本月第四主日是謝恩節主日崇拜,對基督徒來說,究竟感恩有甚麼意義呢?確實這意義十分之重要,為的是要提醒眾信徒要為過去一年上主所賜之豐盛恩典獻上感恩的祭。我非常喜歡普頌第34 首「生命之神歌」:歌詞如下:「生命之神,經過漫漫長年,我信靠祢;過去時光,經歷希望憂艱,主手扶持,每過一天,晨曦之幕揭開,主恩主德,永不落空失敗。」

回顧今年,本堂有下列幾件值得感恩的事:

一、為疫境下,能夠繼續舉行主日崇拜而感恩

踏進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不定。基於頒佈限聚令下,今年各堂之主日崇拜大部份均轉為直播,一切實體聚會及會議均處於停頓,並須改以 Zoom 視頻方式進行。感謝主,今年四月復活節後,疫情開始穩定,宗教聚會放寬人數限制至場地可容納人數的三成,進而再伸展至一半。為此,各堂主日崇拜亦逐步從網上直播轉回現場實體的聚會。與此同時教會仍有很多會議繼續以Zoom視頻形式進行,直至7月後才逐漸轉為實體。面對此疫境,主任牧師與各職級同工在策劃事工之際,均需事前作全面詳細考量,除與主內弟兄姊妹同心抗疫,共渡時艱,同時也漸漸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各單位堂除關注主內弟兄姊妹外,亦有關顧該堂附近的居民及其他弱小群眾,若得知有需要,亦即施以援手。由此就在不知不覺間開展了關愛社區的服務。大體而言,現時四堂參加主日崇拜人數已回復接近以往實體崇拜人數。執筆時,各堂主日崇拜大多以實體及線上直播雙線進行,雖則這種雙線形式主日崇拜廣受歡迎,人數有增無減,然而,我們也需好好反思,沒有現場實體感的崇拜,是真的好嗎?對我個人來說,上主臨在現場和實體中,是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的真義,真正的崇拜需要有現場感!

二、為教會六大關注的事工順利的推展而感恩

為要有效推動教會六大關注的事工,主任牧師今年繼續於「合一週刊」及各單位堂網站內每月刊登一則〈主任牧師的話〉,並於各堂每月聖餐崇拜報告時段,分享與教會六大有關的簡短資訊,鼓勵弟兄姊妹落實支援和參與。今年各教牧團隊也按著該堂所擁有的獨特情況和需要,並參考教會整體六大關注的年度重點:延續上年的事工重點「信仰與社會的結合」,自行製定單位堂之年度主題,以致四單位堂均開展及注重關愛鄰舍與服務坊眾的事工。除此之外,本年度也開始注重探討以「恩賜為本」的事奉,可能部份弟兄姊妹對此項比較陌生,但這卻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故此,善用恩賜,建立教會也成為年度探討重點,並構思這主題。

今年邀得「證主」副總幹事 (培訓) 呂慶雄博士於九月二十六日主日下午在九龍堂舉行之2021年教友進修會和大家分享「從善用恩賜至建立教會」的信息,各人得益良多。當日各堂參加者也聚集一堂共同探討「恩賜為本的事奉」,藉此激勵弟兄姊妹「發現」,「發展」及「發揮」恩賜,使本堂成為健康教會。

三、為教會六大關注的事工順利的推展而感恩

由於疫症逐漸受控及放寬限聚令,各堂於四月後開始實體崇拜,因此教會奉獻收入亦相應增加。感謝主,今年教會大部份事工未因疫情反覆而受到太大的影響。教會因應近年事工發展的需要,先後增聘三位年青的教牧同工,另華富中心也增加人手,設有中心主任及活動幹事等,以致教會支出相應增多。本年度全堂經常費預算支銷約為二千七百五十餘萬元,估計預算不敷為一百五十餘萬元。然而,在各堂修葺上仍有超過九百四十餘萬元仍未計算在其內,當中包括香港堂教堂修葺約三百萬、九龍堂五十餘萬元;北角堂全堂大維修工程,餘款約七十萬元;馬鞍山堂防水修葺約五百二十餘萬元;以上各項實需大家為此懇切禱告。我們特此鼓勵弟兄姊妹繼續在金錢奉獻上努力,祈求上主使合一堂的聖工在困難中得以拓展,好讓我們得著上主更多恩典,為主作更大更多的工;並願大家在疫情反覆不定之下,常常謹記保羅的教導:「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誠心所願。

(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