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最新消息

主任牧師的話(二)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二:「同工團隊士氣鼓舞」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

  

馬志民牧師

主任牧師辦公室與各單位堂的牧師、宣教師及幹職同工,都接近四十人。在人事管理的層面,都是一個十分繁重的工作。雖然,同工每兩個月都有一次聯合職員會及堂主任會議,在事務上的溝通已算是十分緊密,平常更以電郵,WhatsApp作即時聯繫,加強消息的傳達。事奉從來都不是單獨個人的工作,亦不是單單處理工作,更需要團隊合作的精神。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團隊的支援是十分的重要。綜觀單位堂的事奉團隊,由於近年同工團隊的人事變動頻繁,建立團隊合作受到一定的影響,需要較長時間磨合。這種現象令各堂領袖及堂主任均面對壓力,花上不少精神與心力來處理同工合作上的配搭,也影響了堂務的長遠發展的規劃。而且,同工離職與聘任的安排上,出現極大的空隙,引致堂會事工及牧養的真空,或以臨時調配填補,但會引致牧養不到位的情況。曾聽聞一些信徒關心新入職同工的適應及穩定性,擔心未能建立長期牧養的關係。

另一方面,同工士氣亦需要加倍鞏固,每位教牧同工或幹職,都抱持一份事奉的心在教會服事。同工們均積極及盡力事奉,偶有遇上困難的,主任牧師及堂主任都盡力去了解及關心,並作出合適的支援。過往團隊上都因為溝通問題與工作準則的認知,出現不同的理解而產生磨擦,但深信能在未來的日子盡快處理相關問題。近日聯合職員會邀請福音證主協會負責專題講座,分享「工作與事奉」課題,讓同工更深反思在教會工作,乃是回應主的呼召,忠心事主。楊錫鏘牧師著《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一書頁36,舉了個例子:如一輛引擎壞掉的汽車,若靠外邊的人來推動它,必然會十分吃力;若修理好引擎,動力是從裡面發出來的,車子立時自然會行走暢順,不費吃灰之力。

「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12:11-12)

同工團隊建立的構思

  1. 2023年的同工團隊建立,初步已安排在隔一個月的聯合職員會,邀請機構協助以專題及工作坊形式,讓同工可以從不同課題明白團隊溝通與事奉的重要,也邀請資深的領袖分享衝突的處理。5月2日將舉行同工退修日,邀請少年軍臻訓中心,為本堂同工進行團隊活動及訓練。
  2. 另外,同工學習彼此欣賞,以正向文化來建立事奉。使同工在事奉中累積經驗,在牧養及事奉能幫助教友生命成長,教會運作亦會更加順暢。正向文化不是事事說好,乃是以避免在失敗或錯誤之中,只追究責任或彼此指責,反要互相鼓勵,在錯誤中學習改進及成長,在困難中學習謙卑禱告,使團隊更有力量彼此緊靠,甚至「背靠背」的同心事奉。
  3. 教會對事奉年資深的宣教同工及幹職,都需要關心及鼓勵。一方面,對於他們多年忠心事奉教會表示認同及肯定,亦對他們牧職成長或工作上的發展,給予機會一同分享、思考及祈禱,使他們在未來的事奉可以為主發揮更大的果效。另一方面,為教牧及幹職同工強化持續的訓練,對牧養或幹職的功能可以再提升,與時並進,對教會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

 

牧者心聲(2023.04.23)

【牧者心聲】劉紹雄執事

更新變化

  

香港的疫情已大致平復,我們的工作、學習、社交、生活各方面都逐漸復常。感謝上主的看顧保守,帶領我們走過三年多抗疫之路!

四月開始教會暫停網上崇拜,鼓勵弟兄姊妹實體參與,是「鞍合家」復常的第一步。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以教會為屬靈的家,表明信徒群體連於元首基督,與主同活,跟從耶穌作衪門徒,在聖殿一起敬拜,在團契生活中互相關顧,激發愛主愛人的心,彼此牧養,一起成長,靈命進深成熟。你有想過怎樣重整自己的教會生活嗎?

「學效耶穌服事人.關心社會見證神」,我們應該一點也不陌生了。惟仔細思量,過往幾年香港在社會動盪之際、COVID肆虐之下,「鞍合家」在口罩令、限聚令等限制底下,連送贈慰問支援物資也要無接觸交收,實質的社區服事和見證可謂微不足道。現在復常之路已開,「鞍合」能否重申復活主的吩咐,重拾教會使命?你和我的回應至關重要!

路恩哲(Andrew Root)在《第3次牧養革命》(The Relational Pastor : sharing in Christ by sharing ourselves)提出牧養就是關係,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位格,臨在我們處身的場地和空間,使地方不再只是容器,乃是一份關係,藉著聖靈,我們被邀請在其中,共享的位格成了我們參與神的生命的架構和禮物,因此牧養事奉就是在分享個人生命,藉此有分於神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踏上復常之路的同時,學習察驗三一上帝在當下怎樣帶領,重新省察自己與神與人,以及天父世界的關係!

願聖靈更新教會,引導我們重新出發,復興主民!

劉紹雄執事

 

2023年度暑期兒童聖經班:5-Day偵探社

日期 2023年7月18-22日 (禮拜二至六) 時間 (禮拜二至五)上午9:00-12:00、(禮拜六)上午 …

繼續閱讀

牧者心聲(2023.04.16)

【牧者心聲】顏列銘執事

盡在祈禱中

  

鞍合按教會年的節期反思學習,大槪已過了十個年頭了,感覺肢體都關注大齋期的操練,也珍惜一同學習的經歷。當我們去面對禁食、默想/禱告、施予的操練時,「禱告」在每個操練中都有著重要的角色。無論在任何的操練中,禱告實在不可或缺。有人說很多敬虔的人都經歷過,最能明白神心意的時刻,就是在禱告中的時刻。福音書不時記述主耶穌退到曠野或山上獨自禱告,單是路加福音已記載祂十三次的禱告–祂受洗時禱告、選召門徒前禱告、登山變像時禱告、教導眾人以主禱文禱告、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為彼得跌倒前代禱、被釘在十架時為罪人代求和把靈魂交給神的禱告……。還有,初期教會人數日漸增長,因此選立執事辦理日常供給之事,為讓使徒們「專心以傳道祈禱為事」,可見祈禱在神一切的聖工中多麼重要呢。主耶穌在潔淨聖殿的事記載中,相信是祂情緒反應最大的一次了,祂趕出在聖殿裏面做買賣的人時,說:「經上說:『我的殿是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在教會不同的聚會中,不乏禱告的環節,也有不同的祈禱會,如周五祈禱會、周六祈禱會、月禱會及差關月禱會,不過我們有沒有把神的教會看為「禱告的殿」呢? 禱告在自己心內的角色是否只是公式化地存在呢?

記得一個關於司布真牧師教會的「發熱機」的故事:一個天氣炎熱的早上,有五個年青傳教士,特意在主日到倫敦參觀大禮拜堂,想聽名人講道,他們到司布真牧師的禮拜堂去禮拜,司布真牧師上前接待他們,看出他們是主的工人,便誠意邀請他們去看教會的發熱機,雖然在大熱天時去參觀教會的發熱機讓人費解,但青年傳教們終究是跟著去一看。司布真牧師引領他們到禮拜堂的下一層,開了門,低聲的對他們說,「請各位看,這就是我們教會熱力的發源處。」他們看見了,大吃一驚,原來在他們面前約有七百人,都屈膝在神面前懇切禱告,求神賜福給樓上聚會的講道。1 

祈禱會,一個群體的禱告,的確與自己個人或與家人的祈禱有分別–是群體的敬拜、認罪、感恩、祈求、服侍、學習……,每當禱告至感受到聖靈的臨在,那份平安和滿足感,實在讓我不得不大力邀請肢體同來參與,越多人越好。有一次在帶領祈禱中,感覺大家不知如何為代禱事項禱告時,我心裡不斷懇求聖靈來臨教導指引,接著在大家的禱告中,都給予不少的提醒,讓我們更能以神的心懷看每個代禱的事情、每件彼此關注的事或人;又有一次在祈禱會中,出現了一位大家都不熟識的肢體,到了大伙兒代禱時,該肢體說出自己近來生活遇到的困苦,大家即時圍著她以禱告服侍,讓肢體得到安慰。我特別感受到神讓我們每個禱告的人隨時作好準備,藉禱告去服侍、去守望肢體和教會,甚至世界,了解神的心意去建立整個群體。無論我們帶著困難、帶著喜樂、帶著祝福,帶著甚麼的心參與祈禱會,都必定得著造就。把我們群體中的關注(無論是對世界、對社會、對教會,對肢體或個人)帶到神面前,讓聖靈幫助我們看清祂的心意,導引我們整個群體的回應。我深信教會興旺,必定從禱告開始,你想見到教會興旺嗎?你願意作教會這座發熱機中的一件零件嗎?祈禱會歡迎你的參與,願神喜悅我們的禱聲。

顏列銘執事


 

輕鬆歡唱樂盈營

輕鬆歡唱樂盈營  日期:4月22日時間:下午2:30-5:00對象:小二至小五(7-10歲)內容:透過遊戲、音 …

繼續閱讀

牧者心聲(2023.03.26)

【牧者心聲】顏列銘執事

盡在祈禱中

  

鞍合按教會年的節期反思學習,大槪已過了十個年頭了,感覺肢體都關注大齋期的操練,也珍惜一同學習的經歷。當我們去面對禁食、默想/禱告、施予的操練時,「禱告」在每個操練中都有著重要的角色。無論在任何的操練中,禱告實在不可或缺。有人說很多敬虔的人都經歷過,最能明白神心意的時刻,就是在禱告中的時刻。福音書不時記述主耶穌退到曠野或山上獨自禱告,單是路加福音已記載祂十三次的禱告–祂受洗時禱告、選召門徒前禱告、登山變像時禱告、教導眾人以主禱文禱告、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為彼得跌倒前代禱、被釘在十架時為罪人代求和把靈魂交給神的禱告……。還有,初期教會人數日漸增長,因此選立執事辦理日常供給之事,為讓使徒們「專心以傳道祈禱為事」,可見祈禱在神一切的聖工中多麼重要呢。主耶穌在潔淨聖殿的事記載中,相信是祂情緒反應最大的一次了,祂趕出在聖殿裏面做買賣的人時,說:「經上說:『我的殿是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在教會不同的聚會中,不乏禱告的環節,也有不同的祈禱會,如周五祈禱會、周六祈禱會、月禱會及差關月禱會,不過我們有沒有把神的教會看為「禱告的殿」呢? 禱告在自己心內的角色是否只是公式化地存在呢?

記得一個關於司布真牧師教會的「發熱機」的故事:一個天氣炎熱的早上,有五個年青傳教士,特意在主日到倫敦參觀大禮拜堂,想聽名人講道,他們到司布真牧師的禮拜堂去禮拜,司布真牧師上前接待他們,看出他們是主的工人,便誠意邀請他們去看教會的發熱機,雖然在大熱天時去參觀教會的發熱機讓人費解,但青年傳教們終究是跟著去一看。司布真牧師引領他們到禮拜堂的下一層,開了門,低聲的對他們說,「請各位看,這就是我們教會熱力的發源處。」他們看見了,大吃一驚,原來在他們面前約有七百人,都屈膝在神面前懇切禱告,求神賜福給樓上聚會的講道。1 

祈禱會,一個群體的禱告,的確與自己個人或與家人的祈禱有分別–是群體的敬拜、認罪、感恩、祈求、服侍、學習……,每當禱告至感受到聖靈的臨在,那份平安和滿足感,實在讓我不得不大力邀請肢體同來參與,越多人越好。有一次在帶領祈禱中,感覺大家不知如何為代禱事項禱告時,我心裡不斷懇求聖靈來臨教導指引,接著在大家的禱告中,都給予不少的提醒,讓我們更能以神的心懷看每個代禱的事情、每件彼此關注的事或人;又有一次在祈禱會中,出現了一位大家都不熟識的肢體,到了大伙兒代禱時,該肢體說出自己近來生活遇到的困苦,大家即時圍著她以禱告服侍,讓肢體得到安慰。我特別感受到神讓我們每個禱告的人隨時作好準備,藉禱告去服侍、去守望肢體和教會,甚至世界,了解神的心意去建立整個群體。無論我們帶著困難、帶著喜樂、帶著祝福,帶著甚麼的心參與祈禱會,都必定得著造就。把我們群體中的關注(無論是對世界、對社會、對教會,對肢體或個人)帶到神面前,讓聖靈幫助我們看清祂的心意,導引我們整個群體的回應。我深信教會興旺,必定從禱告開始,你想見到教會興旺嗎?你願意作教會這座發熱機中的一件零件嗎?祈禱會歡迎你的參與,願神喜悅我們的禱聲。

顏列銘執事


 

最新聚會安排(3 月 3 日起)

3月1日開始,政府撤銷強制佩戴口罩的法定要求,教會亦可以全面復常,肢體進入教會時毋須佩戴口罩。

讓教會聚會順利復常,請眾肢體進入教會前,留意以下提示:

  1. 保護自己:有需要時佩戴口罩
  2. 保護群體:有上呼吸道病徵時佩戴口罩或暫時不參與現場聚會
  3. 安心聚會:教會繼續在入口處提供消毒搓手液;在兒童聚會的房間繼續提供清潔消毒物品,讓有需要者使用。

鼓勵眾肢體珍惜現在復常的時機,一同在教會敬拜和相交;亦禱告記念仍有身、心、靈需要的肢體,未能到現場相聚。

崇拜及周六祈禱會時間:

  1. 早堂崇拜:主日上午8:30
  2. 午堂崇拜:主日上午11:30
  3. 青少年崇拜:主日上午11:30
  4. 兒童聚會:主日上午11:30
  5. 周六祈禱會:禮拜六上午8:30

 

發佈日期:2023年3月3日

主任牧師的話(一)

「讓教會成為教會」之一:「長執領袖世代承傳」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

  

馬志民牧師

在2022年教友大會中,筆者在主任牧師報告中,除了交待整體合一堂的人事、行政及事工之餘,在報告末段筆者分享了對教會未來發展的領受。『…在未來歲月,教會的需要,上主的引導,合一堂在「長執領袖世代承傳」、「同工團隊士氣鼓舞」、「信徒事奉得力更新」、「以愛建立互為肢體」、「福音根基服務見證」,這五個不同的範疇,讓「教會成為教會」(Let the church be the church),這絕不是一個政治的議題,乃是實實在在地尋索及認定—教會是屬於上主的。「若教會沒有活出一個祂所期望的教會,無論她有多成功或名氣,都不能滿足飢渴的心靈。」“If the church is not the church as God intends her to be, no amount of success or popularity will fill the hungry soul.” wrote by Dr. Rick Shrader, pastor of Metro Baptist Church in Kansas City, Missouri.

領袖承傳是教會世代都需要關注的問題,亦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然而,這課題卻是教會最沒有計劃的課題,普遍情況是走到水浸眼眉的地步,才恍然大悟。總是聽見:「遲些才處理」,有稱現時未到時候,到才處理,或是等將來有需要才處理等等。正正表示教會缺乏高瞻遠矚的思維,缺乏了危機感的考慮,同時,亦是教會領袖缺乏了成長的空間。我們要在主前安靜,思想教會領袖一代又一代的承傳,現時事奉了多年的一代要傳什麼給下一代?是否只是一些條文、工作細明或是教會文化及習慣?還是我們要傳達一些正確的教會牧養、管理的理念,教會發展時應注意的地方,要尋找上主的引領,在意見不同時,學習後此分享交流、互相勸勉,使教會可以持續發展,信徒領袖可以成長,屬靈的生命也同時被建立。

環視近年香港教會的普遍情況,信徒及領袖均面對移民潮影響。教會中層管理的領袖,原本要承接教會領袖的人選,都因移民而帶來斷層的震盪。甚至教牧同工的接班人,也受同樣的影響。先知以利亞感受到事奉的乏力,與及孤單感,他走到何烈山面對呼召他的主上帝。主上帝為他預備支援的人手,其中最貼身的徒弟先知以利沙,尋得正確承傳的精粹。『「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王下2:9)

因此,在領袖的培育上,教會可作出回應及行動:

  1. 承傳不是將來的事,乃是現在就需要處理的問題。實在,這已踏入了困難之時間,教會已面對教友的移民潮,事奉多年有經驗的領袖事奉出現疲態,前者需要物色新的領袖加以裝備,後者需要藉休息及退省,使能重新得力,持續的服事。
  2. 承傳不單發生在堂會領袖的身上,是在每一個事奉崗位,都需要傳承,包括部門內的成員、主日學的教師、團契的導師、詩班員及司琴,甚至是教會營運的財務與庶務工作等,都需要傳承。各單位堂在未來的日子,都需要就這個課題,作重點式的探討、計劃及展開培育工作。

教牧同工及幹職的承傳,也是十分重要。本堂在未來五年,將會有四成有經驗的同工面臨退休。替補人手可以一替一,但是經驗、關係及事奉心志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

 

牧者心聲(2023.02.19)

【牧者分享】吳家聰牧師

馬鞍山堂2023年大齋期簡介

  

本年大齋期由2月22日(禮拜三,聖灰日Ash Wednesday)開始,直至4月8日結束。大齋(Lent)意思指「春天」,在春天的時候進行大齋期。整個大齋期是40天(不包括主日),因為每個主日都視作一個「小救主復活日」。復活節前的主日稱為「棕枝主日」,又是「聖週」的開始。在聖週裡的禮拜四之「基督設立聖餐日」。每年區會都進行基督設立聖餐崇拜,本年亦將於4月6日晚上7時30分舉行,將會有聖餐和彼此洗腳的安排,歡迎各位預留時間出席。

大齋期目的

大齋期的目的是透過屬靈操練,更新和強化基督徒的屬靈生命,亦是對於今天物質富裕的社會中反思其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操練方式有不同的做法和決心,有的會以刻苦方式懺悔自己的罪惡,也反思生命以迎接基督復活;有的強調減低消費,藉以回歸簡單生活的樂趣;有的藉著捨棄一些過去喜歡做的習慣,從束縛中的「必須」獲得自由,例如減咖啡、奶茶、汽水、對身體或心靈無益處的事與物等等;亦有減少外在刺激,如打機、上網、娛樂或飲食,從而強化生命感受和覺省。大齋期不只是對個人給予屬靈生命的療癒,對其他人施予服侍來見證基督的愛,甚至教會對社區轉化來說是參與其改善與進步。

古倫神父提及:大齋期靈性操練的目標就是再度找到滋養我們的生命泉源。這個內在的泉源經常會被許多日常事務耗盡枯竭,使我們離開心靈深處愈來愈遠。sup>1 有的日程表排得滿滿,有的以飲食來填補心靈空虛,有的以外在刺激事物來使作調劑,但卻經常令泉源枯乾,中斷了與自己內心和靈魂的關係。故此,透過屬靈操練來讓我們整理一切心靈的混亂,以致泉源得滋養,得聖靈在生命引導,使生命能開花結果,春回大地。

信徒操練

教會鼓勵信徒參與崇拜及個人靈修中,信仰反省。我們由聖灰日開始派發立志咭,鼓勵信徒向主立志在本年大齋期實踐以下操練:

  1. 個人40天靈修:信徒從靈修中領悟聖言,靜默禱告,省察自己,並持之以恆。
  2. 小組分享:與所屬的團契小組或屬靈同行者定期相聚,分享靈修反思,彼此代禱。
  3. 實踐行動:捨己施予,實踐主愛服侍人:
    a. 關顧教會有需要的肢體,可參加教會祈禱會、探訪等工作。
    b. 參與教會對外服事的事工,信徒安排時間參與。
    c. 參與社區服事,歡迎信徒參與。

聖灰日意義

大齋期必定會有內心潔淨的時候,特別於大齋期首日安排有聖灰日崇拜(2月22日)將於晚上8時於本堂禮堂舉行。聖灰日的崇拜是標誌著我們與主一同受苦,預備心懷進入大齋期,主日崇拜是調整我們的靈性,改變屬靈生命的素質。

聖灰一方面代表懺悔,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在未來的40天,將以各種方式進行屬靈操練。懺悔意思是改善,是在這個大齋期中會比以往有改善與進步。聖灰的另一個意思是潔淨,因為以前的人會用灰燼來當清潔劑,故此聖灰象徵潔淨。在大齋期中讓我們身心得潔淨。

聖灰日崇拜注意事項

當晚會眾進入禮堂前,除了派發程序表和立志咭外,亦邀請大家在貼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貼在胸前。本年聖灰日崇拜會有塗灰禮,塗灰儀節中在司事員指示下,當會眾逐一上前領灰時,將會獲發一張消毒濕紙巾,是用來抺自己的額頭以作消毒,預備牧者塗灰在上。如個人有帶備自己適合用的消毒方法,亦可向司事員表達。牧者會按著每一位會眾胸前貼紙上所寫的喚出名字,乃是表示上帝所看重的每一位,並會個別的向你囑咐上主的提醒。

牧者將於領受者的額頭上,用灰燼劃上十架記號,作為懺罪悔改的象徵。在牧者塗灰時,會向領受者講:「你當緊記:你本是塵土,仍歸於塵土。」提醒領受聖灰者醒覺自己從何而來,及要往何處而去,「當遠離罪惡,效忠基督。」緊記謙卑跟從主。所以,領聖灰者的信徒是以行動表示願意立志,由座位步向主的十架前領受塗灰在額上的行動,就是代表著甘心順服領受,忠心跟隨服事主。

領灰後請仍帶著額頭上的灰回家,讓家人知道你在大齋期中守節操練,讓你身邊的人作為見證與守望。

願我們透過聖灰日崇拜中的詩歌和經文默想,在主前自省和悔罪,從而在主前立志去實踐操練,並願意以行動去回應,前行領聖灰。故此,在崇拜結束時,將會收集立志咭。立志咭是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投放在收集箱,另一部份是自己保存,藉以提醒自己立志的項目。

約定你2月22日(禮拜三)晚上8時前到禮堂參與聖灰日崇拜:

  1. 領取程序表、立志咭,貼上名字在胸前;
  2. 塗灰前消毒額頭;
  3. 填上立志咭;
  4. 投放立志咭在收集箱中,另一部份帶回家中;
  5. 帶著額上的灰回家;
  6. 進行40日大齋期靈修與實踐操練。

本年的大齋期,但願弟兄姊妹與基督一同經歷受苦與復活,能凝聚相交,屬靈生命一同成長。在這40天的學習中,與主親近,保守善德,克己自制,服事友鄰,讓主居首位。誠心所願。

吳家聰牧師


 

牧者心聲(2023.02.12)

【牧者分享】萬家諭宣教師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

  

「神學思考不能夠只在大學或神學院裏,而是在每一位基督門徒的日常生活處境中進行。」1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這並不是甚麼新鮮的說法,乃是出自古代對神學描述「信仰者尋求理解」(fidelis quaerens intellectum)。2

回想起第一次「理解」自己的信仰,就是在三福佈道隊侍奉的時候。當時每星期都要重覆背出三福的訊息內容,由一字一眼完全依照稿子,去到追求生動活潑的講述。漸漸消化了福音的內容,又更明白上帝與自己生命的關係。

在神學院全時間讀書的三年,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一層一層地剝開自己,解開生命的經歷帶來的枷鎖,因此能夠更加自由地接受上主的愛。過程是痛苦的,不過每剝開一層,就再一次理解自己所信的,然後才發現自己對信仰的了解和反省是如此淺薄。凝望著上主,祂願意使用如此卑微的自己,除了「謝謝」,就說不出其他話來。我知道將來的牧職,就是要陪著弟兄姊妹走理解信仰的路,在經歷被剝開的痛苦時,擁抱他們,帶他們看見完全的愛。

讀神學又是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去到不同的時空,代入不同的生命,了解他們的難處。因而明白歷代教會先賢,就是為著教會以及信徒生命而發問和解答,梳理出一套又一套的神學,幫助信徒理解聖經和信仰,認識上帝與當下的自己之關係。我們因此知道如何理解聖經、如何牧養、如何行事為人。又了解到信仰如何造就了當下的自己。

「神學就是透過信仰(Faith)來理解它自身、它的對象(Object),以及它在今日世界中的位置的嘗試……如果信仰是真正的信仰的話,會禁不住地提問並尋找答案。因此,神學絕不是高尚的學術智性遊戲,只祕密地保留給少數初學者而已……」3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的話,那麼每一位主日學或團契導師,以及小組組長,在啟發信徒理解信仰的人,可能都在從事神學教育的工作。我們的神學教育甚至不限於教導環節之中,平日的行事為人就是反映了自己對信仰的理解。我們如何「作為」人,就是向身邊的人傳遞怎樣的神學想法。

就好似家長對孩子的教導,孩子幼時我們會教他說話、走路、基本的認字等等,孩子長大就可以到學校學習。家長即使沒有與教育相關的專業訓練,他們仍是孩子的老師,甚至可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教導學校沒有涵蓋的道理。

以上的說法或許會為兄姊帶來壓力,我們如此卑微,豈敢為人師。既然我們知道自己不足,甚至是不配,更要學習謙卑,時常尋求上主的恩典,並且感謝上主的錯愛和托負,這正是上主給我們的操練。

在神學院上的第一課,老師講解課程大綱,叮囑我們在上課前要預習指定文章,笑說:「如果讀不明白,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如果仍然不明白,還可以問上帝。」縱使在教導或理解信仰的過程中,有多大的難關,我們還有願意向我們啟示自己的三一上帝。這是神學的第一課,也是最大的一課。

萬家諭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