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最新消息

牧者心聲(2022.11.20)

【牧者心聲】王慧賢宣教師

合一團隊的關鍵

  

 新團隊裡的默契

最近堂務行政部為教會的防水維修工程馬不停蹄地草擬標書,參與肢體於整個過程都非常嚴謹,由選擇合適建材、維修方法、時間策劃、保養責任等等都無一不仔細研究。今年九月,除了一班資深的舊成員外,感謝上帝賜予兩位新晉,包括一位有扎實地盤經驗的弟兄以及另一位工程界的年輕新秀,豐富了我們的團隊。在趕出標書的時間,每天均有海量的WhatsApp彼此交流,彌補了早期標書不少漏洞。

出乎意料之外,是次各成員迅速地建立默契。WhatsApp文字雖然也有不少意見甚或反建議,有時在差不多完成後又出現新看法,將之前的工作又再重新整理,簡單說有些時候會「翻手」或「重做」,究竟有什麼令大家合作無間呢?

 建設信任的責任

團隊裡每個人都有建設信任的責任,沒有信任就沒有前進的可能。

這信任在於相信每個組員都付出最好,所以會多一份尊重去明白對方:先聆聽,再回應。不急於重複硬銷自己主見逼到所有人降服,偏低或嘲笑別人。

這信任也在於大家向清晰目標共同進發,能和而不同,相信組員是幫助而不是攻擊自己,因此在不同氣候下也不會演變為人生攻擊,連珠爆發去宣洩情緒。有三句說話幫助化解緊張關係包括:「多謝Thanks」、「對不起Sorry」、以及「唔該Please」,加上誠懇溫柔的語氣,訓練自己輕聲及慢慢地說話有助表達自己的善意。

這信任亦在乎共享資源,處事透明公開,讓每位組員均得到相同資源和資訊,樂於分享個人資源給別人,去除小圈子的建立或偏袒某方。竊竊私語總是會惹起彼此猜忌,含糊不清或拒絕回答都嚴重阻礙組員發揮,做領䄂是責無旁貸。

 信任消失,就是拿權力去服務的黃金時間

當大部份信任已消失時,權力就是發揮的時間。這權力用於服務他人而不是傷害、操控或限制,幫助團隊完成對個人及對教會有益的力量。學者研究,低信任度來自高壓控管、官僚作風、保護主義、犬儒主義、組員間內鬥與互相敵視1,這些反教材也是良好的警剔。最終,不要忘記主耶穌是我們的頭,我們必須謙卑主前、彼此認罪方能成為合一團隊。

王慧賢宣教師


1. 羅伯.格林里夫,《僕人領導學:領導者與跟隨者互惠雙贏的領導哲學》,台灣:啟示,2018, 頁10

 

牧者心聲(2022.11.13)

【牧者心聲】周劉翠萍執事

“募”要靠主

  

近月弟兄姊妹從講壇或堂慶報告中,均聽到有關教會籌款消息,鼓勵奉獻。其實早於2020年馬鞍山堂已計劃以$500萬為目標之「教會修葺與辦公室擴充」工程籌款,當時鑑於香港疫情,籌款計劃一度擱置;直至2021年本堂開始籌備馬鞍山堂廿五周年堂慶,籌備小組建議將籌款納入堂慶活動之一。經重新檢視教會需要,除了原本有關教會修葺與辦公室擴充之考量,亦因應疫情後教會需加強軟硬件之配套,遂向經濟委員會申請籌款金額增至800萬元。

籌款工程包括:

防水修葺工程🎯期望建立一個穩固根基的教會、堅固安全的家

教會於2021年完成第一階段之防漏工程,實際只完成部分修葺,防漏工程尚待下一階段進行。我們看到維修的重要性,因為漏水、天花或牆身剝落等問題不單影響教會外觀環境,還有機會造成危險,使進入教會者未能安心聚會和使用場地。

禮堂影音工程🎯期望建立一個群體敬拜的教會、屬靈豐盛生命的家

因著疫情,促使教會加速運用資訊科技來服侍,如每主日直播、錄播主日崇拜,教會會議、團契、主日學等亦透過網絡平台來盡力維繫。禮堂需要更穩定的網絡、更完善的影音系統配合,幫助現場或網上的肢體更能投入崇拜或聚會中,且有機會服侍平時未能接觸的群體。

我們亦看到禮堂聖經多有殘缺/蟲蛀,需要補添,正好合適時間更換「和修版聖經」;亦鼓勵教友購買,為這個籌款項目奉獻,同時舉辦活動(如讀經、靈修)配合,提升閱讀/查考聖經之屬靈氣氛。

空間運用工程🎯期望可以建立一個服侍社區的教會、友愛睦鄰的家

教會經過多年發展,牧者和教友人數大大增加。現時發展出不同事工,但因應聚會增多、場地空間減少(因疫情未能使用幼稚園、房間人數限制),場地空間不足。我們需要重新規劃空間運用,以適切不同群體(如青年、長者、社區),長遠的還有社會服務和福音、宣教事工。這些教會空間需要有「藝術設計」,將福音的信息,與會眾/使用者連在一起,心靈得著提升。同工的辦公地方也需要改善,讓他們有較佳的環境去牧養肢體。

盧雲神父說:籌募是一項首要並最重要的屬靈事工,…跟宣講、禱告、
探望病患的、或餵飽飢餓的,具同樣的屬靈意義。時局變得不穩定,資源越來越少,參與籌募是迎向挑戰的新召命—學習依靠上帝,經歷祂的供應。

籌募的目標看似是一些硬件工程,實質是設立資源網絡和建立上帝的國度,經歷祝福。參與是一趟信心和屬靈之旅,讓我們明辨上帝的心意。在過程中不單尋求金錢,而是尋求祂的心意被落實。邀請大家一起同行~家出愛

人家事
教會是我們的家,一起為家勞力。

錢出力
鼓勵弟兄姊妹奉獻和行動參與。

主愛人
透過服侍,讓更多人進入教會,認識福音。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枉然警醒。 《詩篇127:1》

周劉翠萍執事


 

牧者心聲(2022.10.23)

【牧者分享】萬家諭宣教師

非我之意,惟爾意是成1

  

執筆之時,翻開是日日課,福音書經文就是路加福音22:39-46,就是耶穌被捕前在橄欖山上禱告的敘述。耶穌知道自己將要被門徒出賣,被釘上十字架,受人凌辱,為世人之罪犧牲。因而在橄欖山上如此祈禱:「父啊!你若願意,求你將這杯撤去」,當有天使來加添力量時,反而耶穌表現得非常痛苦焦慮。福音書作者描寫出耶穌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是多麼不情願,雖然希望天父撤去苦杯,但仍要以天父旨意為先去禱告,耶穌就在自己意願與天父旨意之間掙扎。

這段經文正是上兩星期我在主日學中講過的,現在上主讓我「重遇」它,也許就是上主的提醒。尤其正值臨近年終歲首,需要思考來年事工安排的時候,可能我們都只留意到自己的想法,我們為自己關心的事情求復興,但忽略了身邊人的心聲,更忘記了要先尋求上主的旨意。

讀過一本小書《初遇大德蘭:生平、祈禱、境界》,簡介了聖女大德蘭2 [ 大德蘭(Teresa of Ávila)生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因祈禱的教導與當中的經歷,並改革修會而為人所知。]的生平,以及她對於祈禱經歷和教導。當中引述大德蘭《七寶樓臺》的一段令我十分深刻:

「在目前,她們一心只願事奉天主,光榮天主,有利於天主,只要她們能夠對某個靈魂有利,她們不但不再有死亡的願望,而更願意在最可怕的折磨的環境中,多活幾年以便為天主獲得一點點的光榮,雖然他們絕對確信,只要他們一出離肉體,便立刻可以享見天主,然而她們對這是無可無不可了。」

當事情未能盡自己所願時,甚至到達精神和肉體受折磨的地步,當中的痛苦是可理解的,我們亦需要接納和承認自己的狀態。正如在聖經中見到耶穌會在禱告中道出自己的意願,作者也讓我們知道耶穌的心情。關心到自己的未來和下場,所以掙扎和痛苦並不是可恥的事。

近來有媒體報道香港人移民外地,令香港教會的財政和人手都很困難,再加上其他因素,香港教會未來會如何呢?這是香港教會實在的掙扎和痛苦。信徒留港或移民,或許正如潘霍華和田立克兩位神學家的情況,不論離開戰時的德國與否,他們的神學也正影響今天的教會。上主的旨意同樣在其中,教會又能否如耶穌般禱告去面對現況呢?

願我們所做的,並非按自己的意思,乃是按上主的旨意成就,願主鑒臨。

萬家諭宣教師


1. 引用聖經委辦譯本的路加福音傳22:42。
2. 大德蘭(Teresa of Ávila)生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因祈禱的教導與當中的經歷,並改革修會而為人所知。

 

牧者心聲(2022.10.16)

【牧者分享】吳家聰宣教師

我在區會的經歷

  

我在區會的深刻參與是2006年我參加望覺堂與長洲堂教牧和弟兄姊妹一起合作服侍大澳小學學童及認識雅各堂。除了認識雅各堂的處境,當中明白到在區會中資源共享,互相幫助,並且可以建立堂會之間的關係。

後來,2011年成為區會差遣宣教師後,在宣教師團契被選加入宣教師團契職員會,1 宣教師團契除了舉辦聚會,有時會議上討論處境上的牧養及如何支援宣教師。我們又外出探訪宣教師。我們從中認識各堂會宣教師,禱告記念各同工的需要,彼此分享交流事奉得著。

在神學牧職部的參與有2013-2015年神學牧職部的社會關注小組成員之一,就在這時與李信堅牧師交流和合作。另外,在吳碧珊牧師(當時區會副總幹事)帶領下,我參與並協助籌備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2 再後來,2018年我完成第七屆校牧課程。以上這些事工和訓練,加深我認識區會牧者對傳道服務的看法,甚至對社會和婦女事工的關注。

在區會執委會中,2014-2015年年會當選執委之一,我是青年界別。透過出席區會執委會,能讓我認識到區會的運作模式、人事安排、會議程序,更能讓我將區會和堂會連繫彼此中的關係。

我對世界傳道會之認識是由2006年代表區會參加世界傳道會東亞區之「青年工作體驗營」(Youth Work Camp),於馬來西亞舉行,當年為期兩星期的學習與服侍,相當深刻,並且開始與東亞區的肢體結連。2012年我被區會派出參加世界傳道會東亞區青年事工主辦之「我愛緬甸」宣教訓練營,在營中擔任導師。跟緬甸教會青年信徒、神學生及牧者探討「性別公義」議題。經過是次參與,使我認識多了緬甸政治和經濟如何影響其人民的生活;另外,當我與當地教會信徒和牧者交流時,使我對緬甸社會和教會中仍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狀況加深了認識,更對性別公義有所更新和整合。2013年區會邀請我參加世界傳道會東亞區之「婦女領袖牧養交流會」,於香港舉行。3 後來,2016年6月區會邀請我出席世界傳道會會員大會,於南韓濟州島召開。會議期間我被推選為2016-2020年世界傳道會董事會成員,4 並2021年世界傳道會之總幹事遴選委員會成員。是次經驗令我認識到不同地域的特色,教會背景的異同,傳教士將基督的福音與愛帶到有需要的地方,按當地的處境需要,作出相應事工安排和神學思考。

牧者要將堂會與區會關係建立,擴闊堂會信徒的眼界,認識不同堂會,彼此交流及合作,從而得著單獨堂會未必能支援的裝備訓練。中華基督教會是宗派與教會組成的有機聯合教會,推動教會合一運動來達至本色化與自立的目的。牧者要讓信徒明白教會合一的並非只是「求同」一律,區會並非一個協會或聯會,乃是一個有受按牧職、聖禮施行和信仰教制的教會,並持守普世合一的精神。

若果教友想認識區會,可以索取區會每月出版的《滙聲》或到區會網頁https://www.hkcccc.org/ 瀏覽。

吳家聰宣教師


1. 2011-2013年及2013-2015年作康樂一職。2015-2017年成為宣教師團契職員會主席,但於2016年8月請辭職員會,因6月被推選為東亞區女性代表加入世界傳道會董事會。
2. 於2015年第一屆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在馬來西亞新山進行;及2017年第二屆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在香港進行。
3. 自該次起,吳碧珊牧師發起開展第一屆華人婦女神學會議,主要是因為語言上和傳統背景比較上相近,容易在婦女神學上交流。
4. 因為架構重組,運用新模式運作,要在六個區域選出代表。

 

牧者心聲(2022.10.09)

【牧者心聲】何祐生宣教師

踏入社區又一步(下)

  

前文提到馬鞍山堂自2021年初觸「神託會」耀安兩處之社會服務後,開展了本堂踏入服務社區的一小步,本文將接續分享本堂踏入社區的另一步 — 在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扶輪社」的服事。

2021年11月12日,本堂堂主任蕭仲駒牧師、劉翠萍執事、顏列銘執事、薛昌華弟兄、合一堂社會服務事工主任王祖興先生及小僕,出席了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扶輪社」之成立禮。小僕以顧問的角色,代表馬鞍山堂「福音及外展部」以堂校合作形式,參與「扶輪社」之服務。

「扶輪社」在學校成立後,因疫情關係,只能透過視像會議,與老師和學生領袖商談服務社群之計劃,最後決定在疫情下向街坊派發防疫福袋,以祝福在疫情下受困的坊眾,彼此扶持度過疫境。誠然,計劃因2022年3月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派發福袋行動一改再改,出發前更因應教統局的指引,學校的集體課外活動不得不停止了,派發福袋的行動好像也遙遙無期!

然而,同學們盡心準備好的福袋無法達至坊眾手中,實在可惜!就在這使人感到無奈的時候,同學們的決心打破了環境的限制,他們自發提出將福袋派發給鄰居,在疫情下,向鄰舍送上人情和關懷。

所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同學們自發性的社會關懷行動卻在百多區「扶輪社」服務中,經評審委員選出為「扶輪社」「2021-2022最佳互動服務競賽計劃」冠軍(BEST INTERTACT SERVICE PROJECT COMPETITION 2021-2022)

小僕說出這故事,並非要在這榮譽上沾光。誠然,小僕深信這全是上帝的美意!因為上帝藉此奬項為本堂與學校之合作,立了房角的頭塊石,建設了良好的開始與基礎。其次,在得奬的小型慶典中,小僕能與校長詳談,認識校長的工作、健康、家庭和靈性,並在聚會結束前,在眾同學與老師前,能與校長祈禱,實在是上帝的美意。再者,在聚會中,接觸了幾位忠心的老師和一群純樸的學生,具體體會到上帝要我們馬鞍山堂牧養的羊就在這裡。最後,小僕得學校邀請,於8月12日參加散學禮,在會上認識了校監們,校監更在致詞時提及奬項的義意,對堂校合作的「扶輪社」進一步作出肯定,這不是上帝奇妙的作為嗎?

結語:上帝清清楚楚為馬鞍山堂立下了社會服務的房角石頭,往後就是我們如何在其上建造了!如保羅所言:「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3:11-14)

何祐生宣教師
2022年10月9日


牧者心聲(2022.09.18)

【牧者心聲】吳家聰宣教師

透過教育主日給我們思考

  

每年新學年開始時,在教會內舉辦「教育主日」,為的是教友們同心合意為學校和學生們禱告,願上主賜福。

教會是辦學團體,我們又有幾多機會關心和支持學校呢?藉教育主日有機會讓學校與堂會多一點交流認識,但相信這一天認識都不夠,當然也不希望只是一年一次的機會。教會在週末聚會比較多,不少信徒進出教會,但平日學生返學又是另一個境象。你能知曉當中的不同嗎?有興趣了解更多,可以來跟我傾談呀~!

教會作為辦學團體,應在使命上作反省,求上主的帶領。自汪彼得牧師,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前總幹事,他是帶領區會回應社會需要,推動教會辦學,並提倡堂校合作理念是「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的辦學宗旨,他回顧自己的成長,感謝昔日教會學校培育他。他說:「當日的教會與所辦學校的人士,沒有輕看過這來自一個那麼貧苦家庭的小子,不論教牧人員或校長教師都給了我愛心的照顧和鼓勵。」之後,他字裡行間都提及學校給予信任和支持,讓他有機會發揮所長,栽培成長。他最後予以勉勵,盼望堂校的同工同道們了解教會「透過學校」培才的意義,進而緊密的聯繫合作,負起培才的偉大使命,這是不會徒勞的。1 培育下一代是上主交托給我們的使命。

在鞍合都有不少青年教友都是合一堂單家傳紀念幼稚園的校友,甚至學生的家長,整個家庭都被主耶穌吸引,得到主的福音,加入教會,努力追求上主的教導,實踐真理,事奉上主。在學生和家長心中已留下上主的福音種籽,讓他們得到主的豐盛生命,福氣臨到家中。

今天教育主日:
對教育工作者及學校職工來說,是一個重新立願的出發禮!
對學生來說,在新學年的開始,尋求上主的智慧!
對家長來說,帶孩子到主耶穌跟前,學習真理,願意孩子在主的愛中健康成長!
對教會來說,在主前立願,以福音培育下一代,牧養及關懷整個學校群體(老師及職員,學生和家長)。

願主賜恩上加恩,力上加力給眾人。誠心所願。

吳家聰宣教師
2022年9月18日


 

牧者心聲(2022.09.11)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驀然回首

  

自1993年起,每年的9月6日(就是我在美國發生車禍的日子),我總會給自己一個不設EQ(情商)管理的一天,任由自己的情緒起伏,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盡情發洩,這是我僅有能處理車禍帶給我的負面情緒的方法。感恩自從與翠茵結婚,並有了我倆的愛情結晶品Cake仔後,發覺我內裡已不需要這個發洩機制,真正可以從容面對。

踏入2022年9月,驀然回首,感激主恩伴隨了29年,除了感恩,只有感恩。然而,今年的紀念日我寫了一封信給李盛林牧師。內容節錄如下:

Mo受傷後,有不少人問我會否有感動去探望(因為我也是「過來人」)他;我有心,但一直等待聖靈的感動,不敢因著自己的衝動而增添您們的煩惱,所以一直只是默默禱告守望。

直至早幾日看到您代禱信6中「無奈的視線」那一段,當中的「一個活躍的兒子,現在是無奈地躺在床上,每天絕大部份的視線都是冰冷的天花板」一句非常觸動我,因為這正是29年前在美國加州留學遇上車禍後,我身處ICU床上的視線…… 這刻,我深信聖靈在工作,祂在感動著我。我不知道您會否回覆,但我想讓您知道,有這麼的一個主僕受到聖靈感動而作出回應,並透過這封信表示對您們一家的守望及支持,盼望這封信也能成為耶和華所給您們的恩惠。

我與大家分享的原因,除了希望大家為這個家庭代禱,也祈願上帝能使用我小小的關心,能為這個年青人的家庭帶來一絲支持和溫暖。

踏進新學年,當我們努力忙著各種事務時,也不要忘記聖經給我們的提醒: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安慰我們,使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些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 1:4)

鄭海傑宣教師
2022年9月11日

 

牧者心聲(2022.08.21)

【牧者心聲】蕭玉芳宣教師

《那些年》

  

近日筆者家中因為將要進行大裝修而全面執拾一番,當我翻箱倒櫃,翻閱舊物時,才發現自己儲藏了數之不盡的舊照片及信箋,於是,一邊執拾一邊翻看各款別人送給我的書箋、信件和賀咭,頓時感到萬般滋味在心頭,既感觸又感動——感觸是物是人非,感動是我活着,並且被愛和在幸福裡:

舊照片及信箋開展我回憶之旅,它讓我記起兒時及成長時期曾遇上、認識的眾學生、同學、朋友、同工及兄姊……。我記起不同的人與事,記起某人曾與我相遇,記起某人曾祝福我的生命,當中存寄着滿滿的祝福、滿瀉的情意,因為每一張舊照片背後都訴說着一個故事、一個生活的片段,尤其是合照,總是記載着相中人共同相處的一刻,彷彿訴說着某個共同經驗的故事,分享着各不一樣的快樂和悲傷。可惜當時的我因心智年幼而未曾領略,也不懂感恩,更談不上珍惜,直至今天我才領悟某人的好,此刻,我多想跟對方說句多謝、說些情深意綿的話……可惜物是人非,有些人已經很久沒有聯絡,甚或以後能再遇上的機會很微,唯有寄望現在的自己好好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不要錯過學習愛的機會,學習感激別人的愛眷。

感謝主,讓我有今次的回憶體驗,可以藉此重温及回味昔日的種種。重温,讓我看見自己的成長,看見自己對事情對人生態度及價值的改變,更讓我重温那份被愛的幸福,心靈不禁感到温暖。原來「回憶」不單能喚醒人已淡忘,甚或被遺忘的記憶,還能牽動人內心的情感世界,從而帶來温暖、帶來醫治等力量。

因此,願意各位鞍合的兄姊,趁着今年本堂踏入廿五周年,盼望各團契、小組共同回顧神過去如何在我們的群體顯明祂的保守、教導和帶領等作為,如何向我們彰顯祂的信實和慈愛,我們又如何在當中經驗有主及有兄姊同工、同路的美好,好讓我們在信仰上能以感恩的心獻呈,並以信心前行。

願意我們不單集體回憶,更願意我們在主裡一起創造更多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彼此的生命滿有主的同在,好讓在某年某日當我們重回舊地,重温往昔時,我們能由衷的說:主的作為奇妙、可畏!屬主的人是何等有福!

蕭玉芳宣教師
2022年8月21日

 

牧者心聲(2022.08.14)

【牧者心聲】蕭仲駒牧師 近年的生命和事奉成長    我在播道會恩泉堂事奉了10年後在分堂(奇恩堂)經歷了6年半 …

繼續閱讀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八期)

惜別感恩篇:是時候說再見了!許開明牧師

  

許開明牧師

各位合一堂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我將於下個月,8月1日退休,這是時候說再見了!當執筆寫這篇我在任最後的〈主任牧師的話之十八〉時,腦海裡浮現了一首非常感人的義大利名曲:“Con te Partiro”(Time to Say Goodbye,告別時刻);我和師母在合一堂雖然只有短短五年,但確實好像以上那首歌般,有份難捨難分的感覺!打從2017年8月1日踏進合一家擔任主任牧師,當年已登陸,在中大崇基學院是第一次退休;不經不覺,到今年8月1日,剛好在合一堂事奉滿五年,也踏進65歲,這次或許是我最難忘的第二次退休了!

踏進合一家之前,我曾先後在本會梁發紀念禮拜堂(母堂)、望覺堂、香港閩南堂、全完堂及崇基學院禮拜堂,共五間堂事奉過;四十載的牧會經驗,大部份時間擔任堂主任,事奉的堂會是一間比一間複雜和困難,嘗過牧養生涯的甜酸苦辣,這些都銘刻我心!

若然比起以往事奉過的五間堂會,合一堂算是會議最多;四間單位堂同工人數和人事問題也最多,我需要擺上關顧和聯繫同工的時間相應頻密;因此,我在任期間,於2018年秋已放下兼職教學,以便能專一牧會;自從登陸後,處事速度慢了,反應也像鈍了些,超過30年的牧會,身體這副機器開始失靈,無論視力、聽力、和記性都差了,工作的時間便需要拉長了,感謝同工對我的包容和體恤;幸好我居住祝齡樓牧師宿舍,經常辦公時間可以 7至11(Seven- Eleven);由於行政、人事加上不少講道,許多會議召開,不少事工推動,常常活在死線壓力下;許多人在這樣情況下,容易失去喜樂,可能也會失去幹勁;然而,感恩我是個很喜愛工作的人,且學會將勤補拙,自問讀書或工作態度一向投入,不怕困難,遇難越難,所以在合一堂工作是愈做愈起勁的!

合一堂教會的制度規條、處事方式、長執的角色等都與我過去的堂會有分別,初到時也需要時間慢慢適應!然而,初期,我仍未能掌控工作,真感到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入手;然而,由於我個人能接受不同的意見,多年牧會常提醒自己不要獨斷獨行,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和從錯中學習。其實,擔任合一堂主任牧師,實在擴闊了我治會的眼界,讓我接觸到不同社會階層並擴大人脈關係:當思想怎樣處理人事時,除根據本堂〈受薪職員手冊〉外,還要看政府僱傭條例或徵詢律師的意見;當處理物業出租或維修時,要與一些地產或工程公司人士接觸瞭解;當想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時,要看不少政府公佈的措施,才能作出指引;這短短五年,我因擔任這職份,得著機會與許多政府部門:包括社會福利署、水務署、稅務局、註冊署、衞生署—等;因應需要,經常與本堂法律顧問、區會律師,還有本堂顧問醫生及教會受聘的核數師等聯絡,從而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得到學習的機會。

這些年,感謝主,隨著日子,我分別與四間單位堂堂主任、數位長執及祝齡樓的同事關係逐步建立,他們坦誠的提醒與協助,自己不但能逐漸適應工作,並能與他們成為親密戰友,共同面對時代洪流衝擊;在任五年裡,最難忘和難得的經歷,是遇上香港社會運動的震盪、時勢的轉移及疫情的反覆不定;此際,教會的牧養和宣教工作均面對不少的挑戰!在社運及疫情的高峰期,感恩我沒有缺席離場,並能與四間堂堂主任,還有堂代表會及執事會正副主席經常商討如何面對各種衝擊;會務幹事亦與各堂堂務幹事緊密扣緊合作,推出不少應變措施,縱然有些處理是強差人意,未必是恰當的做法;然而,我最欣賞的,是我們在面對社會風暴和在疫情的肆虐下,執事值理、宣教同工、幹事工友和弟兄姊妹能團結合一,群策群力,相輔相成,教牧亦不斷探討在社會常態下的牧養方式;我真慶幸能在這些年間,在大風大浪中與大家同行!

這些年,我最感深刻的,是教會在香港社會經濟不景氣下,四個單位堂能跳出教會四面圍牆,投入社區,落實踐行教會六大關注中「信仰與社會的結合」,各單位堂在港九新界不同地區,關顧貧苦大眾,落區派發防疫用品,關懷露宿者,派月餅,派飯盒,送湯水,探訪劏房的基層人士和不少獨居老人或廣蔭頤養院的長者等,把基督的大愛帶進社區!我覺察到,由於疫情關係,我們無法往海外或內地短宣;然而,卻開展了咫尺宣教,例如關顧銅鑼灣及馬鞍山印尼姐姐的工作、開展澳門短宣及加強本地社區宣教與堂校福音的合作等。

臨別在即,願跟大家分享我事奉的一些體會,希望與同道互勉。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一段說話,我非常有同感,且在我牧會時,非常受用,他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前5:16-18)

一,常常喜樂

這裡的「喜樂」,保羅用了「歡喜」(Joyfulness),含有「喜形於色,常滿露笑容。」我常到般鹹道半山餐廳吃早餐,在餐廳內有四個大字「保持微笑」給我很大提醒,作為教牧同工在事奉上,豈不是應「常常喜樂」,積極正面地看人,看事情,看人生際遇。保羅所提喜樂的心,就是正面積極的態度,相信「縱然上帝關了一道門,祂便會開另一道門,在困境中總會有出路」。許多兄姊說,師母和我都喜歡笑,因為笑帶來喜樂,且是信徒生命見証。

二,不住禱告

不住禱告,原意是不中斷禱告,而禱告不只是祈求難題迎刃而解;禱告許多時候是讓我們學會依靠上主,在困境中得力前行!同工團隊很需要彼此間的祈禱記念和互相守望,才能合一同心事奉主!在常常祈禱中,我發現,當教會遇上難題,相信上面(天父)會托住;並相信「我不能,上帝能」,面對種種牧會難題,就得著主賜的平安不用再煩惱、憂愁和膽怯了!(見約14:27)

三,凡事謝恩

凡事謝恩,這裡有兩意,一是無論是大小事情,好壞事情,容易或不容易處理的事情都要謝恩;二是在任何境況中:在順境或逆境、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甚至遇上任何的人均能謝恩!

保羅在晚年寫哥林多後書,當時為主緣故受盡各種逼迫,囚在羅馬監獄,並深知自己將會有入無出,死在羅馬,於是致函哥林多教會,當時說出了一句相當震憾的話:「感謝上帝,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 首先,保羅用了「恩賜」二字,這表示是上帝所賜,從上而來,從天而降的賜與;「恩賜」,也是「恩典」,這恩典,是禮物;可以有下列三種的譯法和描述:1) 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數量豐富的恩賜、2) 因祂有難以形容的恩賜!本質美好的恩賜、3) 因祂有無法想到的恩賜! 超出所想所求的恩賜。對保羅來說,恩典是禮物,令人喜悅的禮物,意想不到的禮物,且是豐盛的,美好的禮物。

在合一堂事奉比起我在其他堂會困難得多,但卻給我從難處理的事及難相處的人中得到智慧和學習的機會,甚至得到提升我IQ(智商)及EQ(情商)的機會。牧會的困難可以是上主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的恩賜、一份禮物!

凡事謝恩,總的來說,就是從一切順境或逆境的遭遇中,去發現上帝的恩賜和恩典。接受順境是容易的;然而,接受逆境是恩賜不是容易的,但卻是上主給的磨練,叫我們生命得以成長!

各位兄姊,曾有位資深牧者,一位對合一堂頗認識的同道問我:「許牧,在合一堂做成點呀?好辛苦呀?」我當時不知如何應對,如今臨別在即,經過仔細思量後,我會告訴他說,「短短的五年在合一堂,對我這牧會多年的牧者,也是不容易的,也是有壓力,也是有難度,更是有挑戰的;然而,我還是有「說不盡的感恩」!回顧在合一堂,我渡過有意義和豐盛的五年,我和師母都可以數算主恩;其中特別要說的恩典,當我初到合一堂,發現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呼吸系統毛病,這些都足以奪命,三項一齊爆發,一定不可收拾;我想告訴大家,今天離任在即,這些毛病全部受控;今年更趁著仍有醫保,做了白內障手術,雙眼恢復明亮,健健康康的離任!還有,在合一堂最感有意義的,是在香港社會運動的動盪中,在世紀疫情的肆虐和反覆下,我能夠與合一堂長執及弟兄姊妹一起,在風雨中同行,互相扶持,共對時艱。

還有一件令我非常感恩的事,是我個人在合一堂忙碌的工作中,能在2021年4月4日復活節,在祝齡樓 (那天,也是我轉會為合一堂會友的難忘日子),完成了區會的「21世紀本會的神學與發展的建議書」乙書;這書綜合了區會五十多位牧者的智慧,由2011年起至2021年經過十年時間,曾多次在神學牧職部小組及會議研討的共同成果;我受區會委託為這書主筆,整理撰寫成書;這書對區會及本堂未來的發展有啓導的作用,能夠在合一堂祝齡樓完成,我興奮不已!哈利路亞,感謝上主!

感謝,還要感謝!

離開合一堂,我將會於今年8月1日在漢語網絡神學院 (簡稱“漢神”)履新,擔任該院副院長,從此結束40年的牧養工作,並開展全職神學教育—人生新的一頁。我萬萬想不到65歲,這把年紀,還有機會擔任神學院副院長,並負責研究部高級課程主任;漢神是跨文化及跨地域的華人神學院,透過無牆的網絡,把全球聯成一線來拓展神學事工;今後我可以全情投入專一教學,培育神學人才、主領聖經及神學講座、繼續我未完成的多項研究、還可以不斷寫作出版,透過互聯網把福音廣傳,弘揚主道,拓展天國事業,以文載道,遍及四海,榮神益人,誠心所願!

最後,我要多謝許多在合一家事奉的同路人!

記得7月19日教會退修同樂日,感謝教會特別為我安排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主任牧師榮休〉歡送儀節,讓我能從紹雄執事、Ann執事及陸輝牧師的手上,得到一份意外的驚喜—榮休銀碟,這銀碟刻上「牧養教導、忠心服事」,這八個字對我的事奉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勵,感謝教會的饋贈和心意。是日也有候任主任牧師馬志民牧師的分享,當時我看著他,滿懷高興,感謝主為合一堂預備合適的接班人,讓我也能釋然離任。

末了,這些年在合一堂,我遇上許多事奉的同路人,我想藉此機會講聲多謝。首先,我要多謝陸輝牧師及Ann執事的引薦,讓我有機會從中大退休後,旋即到合一堂事奉:多謝四間堂的堂主任/署理主任與我一起同工,分別有馬志民牧師、梁桂霞牧師、譚婉薇牧師、蕭仲駒牧師、葉青華牧師、何祐生宣教師;我們一起事奉期間,總是有商有量,常彼此代禱關心,努力推動教會各項事工,特別是教會六大關注事工;感謝這五年間經常與我緊密接觸的堂代表會正副主席及執事會正副主席,分別有紹雄、世明、Ann及志邦執事等,大家曾就不少人和事的問題一起費心商量,努力達致共識;更多謝祝齡樓與我緊密合作的六位同事:Alen、Pauline、Carol、家豪、Andrew 及新同工月明。我們一起互相提醒,彼此幫助,跨過不少艱難的日子;還有許多同路人未能一一提名;無論如何,我感謝所有曾與我在合一堂相遇、相識與相交過的弟兄姊妹!願主賜福你們平安、健康和喜樂!末了,是時候說再見了,願大家珍重!

主僕  
開明

主曆2022年7月25日

註:在此告別時刻執筆,開明心中有無限感想,文思洶湧而至,不可剎停,不吐不快,吐了就舒服哂,卻辛苦了大家閱讀,懇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