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2023.02.12)

【牧者分享】萬家諭宣教師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

  

「神學思考不能夠只在大學或神學院裏,而是在每一位基督門徒的日常生活處境中進行。」1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這並不是甚麼新鮮的說法,乃是出自古代對神學描述「信仰者尋求理解」(fidelis quaerens intellectum)。2

回想起第一次「理解」自己的信仰,就是在三福佈道隊侍奉的時候。當時每星期都要重覆背出三福的訊息內容,由一字一眼完全依照稿子,去到追求生動活潑的講述。漸漸消化了福音的內容,又更明白上帝與自己生命的關係。

在神學院全時間讀書的三年,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一層一層地剝開自己,解開生命的經歷帶來的枷鎖,因此能夠更加自由地接受上主的愛。過程是痛苦的,不過每剝開一層,就再一次理解自己所信的,然後才發現自己對信仰的了解和反省是如此淺薄。凝望著上主,祂願意使用如此卑微的自己,除了「謝謝」,就說不出其他話來。我知道將來的牧職,就是要陪著弟兄姊妹走理解信仰的路,在經歷被剝開的痛苦時,擁抱他們,帶他們看見完全的愛。

讀神學又是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去到不同的時空,代入不同的生命,了解他們的難處。因而明白歷代教會先賢,就是為著教會以及信徒生命而發問和解答,梳理出一套又一套的神學,幫助信徒理解聖經和信仰,認識上帝與當下的自己之關係。我們因此知道如何理解聖經、如何牧養、如何行事為人。又了解到信仰如何造就了當下的自己。

「神學就是透過信仰(Faith)來理解它自身、它的對象(Object),以及它在今日世界中的位置的嘗試……如果信仰是真正的信仰的話,會禁不住地提問並尋找答案。因此,神學絕不是高尚的學術智性遊戲,只祕密地保留給少數初學者而已……」3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的話,那麼每一位主日學或團契導師,以及小組組長,在啟發信徒理解信仰的人,可能都在從事神學教育的工作。我們的神學教育甚至不限於教導環節之中,平日的行事為人就是反映了自己對信仰的理解。我們如何「作為」人,就是向身邊的人傳遞怎樣的神學想法。

就好似家長對孩子的教導,孩子幼時我們會教他說話、走路、基本的認字等等,孩子長大就可以到學校學習。家長即使沒有與教育相關的專業訓練,他們仍是孩子的老師,甚至可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教導學校沒有涵蓋的道理。

以上的說法或許會為兄姊帶來壓力,我們如此卑微,豈敢為人師。既然我們知道自己不足,甚至是不配,更要學習謙卑,時常尋求上主的恩典,並且感謝上主的錯愛和托負,這正是上主給我們的操練。

在神學院上的第一課,老師講解課程大綱,叮囑我們在上課前要預習指定文章,笑說:「如果讀不明白,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如果仍然不明白,還可以問上帝。」縱使在教導或理解信仰的過程中,有多大的難關,我們還有願意向我們啟示自己的三一上帝。這是神學的第一課,也是最大的一課。

萬家諭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