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最新消息

普世聖餐主日簡介

  從1940年,一群長老教會領導者,獲美國基督教協進會正式通過及接納,定10月第一主日為「普世聖餐主日」。事緣1933年目睹第2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為謀求世界和平,免於人類滅亡的危機,於是響應一位美國牧師發起呼籲邀請世上所有的基督教會,應不分彼此,團結一致,認罪悔改,為即將發生的殘酷戰爭,祈求上帝的憐憫。同時鼓勵普世的基督教會,能夠透過聖餐禮拜,展現出普世合一的信仰表現。

  在此提醒我們,在自身以外,還有「普世」,在看到個人利益以外,還有我們的群體、教會肢體、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每年的今日的二十四小時內,全球各地信徒同守主筵,因在主聖桌前為教會的分裂而悔罪,承諾為教會的合一而努力。在普世聖餐主日,我們與普世教會合而為一,誠心誠意為世界和平而祝禱,求主憐憫,使人心得以改變,停止暴力行為,促進主的愛心、憐憫與和平,更要學效耶穌犧牲捨己的精神。我們一同記念主基督為我們犧牲,拯救我們脫離罪惡,赦免我們從前的罪。我們禱求「救我們脫離凶惡」,不只是自己,而是為別人、為在世上受苦的人禱告,成為別人的安慰;不是仇敵,而是朋友;埋怨變成饒恕。

  今年是第82屆普世聖餐主日,我們在此禱告為全世界均受:

  一)世紀疫情,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

  二)中美貿易戰,威脅全球經濟民生;

  三)各地的政情不穩,威脅人民的自主與自由。

  普世正處於動盪不安中,全球基督徒站起來,同心抗逆(疫),藉著2021年普世聖餐主日,我眾齊領基督聖體寶血,得著基督的生命與能力,勇往直前!

——轉載自本堂二零二一年十月三日第八十二屆普世聖餐主日週刊

 

牧者心聲(2021.09.26)

【牧者分享】蕭仲駒牧師

由謙卑到從主裡得能力

  能力[希臘文:ἱκανός] 是指人的能力,字義是一些東西足夠或夠大。1  哥林多後書3:4-5寫道「我們因基督,所以在上帝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上帝。」保羅認為自己本不算得甚麼,他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承擔任何事情,他的能力的源頭是從上帝而來。

  「能力」一詞又有「不配」的意思。例如施洗約翰所說的「……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馬太福音 3:11),迦百農的百夫長說「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加福音 7:6-7)。他們口中的「不配」與「不敢當」為同一個字 ——「能力」(ἱκανός)。

  自小就有自卑的想法,因為家中排行最小,哥哥和姐姐們都比我大很多,自覺能力不足,讀書不及他們成績,玩遊戲未能掌握玩法,甚至曾對自己的智商能力起了懷疑,問媽媽我要否入特殊學校讀書。一次中學的福音佈道會中,因耶穌的比喻浪子回頭故事,令我生命得重生,深深記住天父看我們為寶貴。我只能說是主建立了我。我深深地經歷到是天父的看顧和幫助,身邊不時有天使扶持鼓勵我,經歷過幾番波折,使我的負面自卑感心態慢慢調節,令我有能力向前行。而心靈上仍然大大地倚靠主,存著謙卑的心,去接受挑戰與承擔。

  我們有的能力是從天父而來。在東京奧運奪得兩面銀牌的游泳選手何詩蓓,她分享說天父給每個人的才能也不同,因此不要總將自己與別人比較。反倒善用天父給予的才能。另外,她提醒各人不要輕易放棄,要為自己訂立目標,縱然未必一下子能成功達標,但要相信必定會有相應收獲。2  她自己也曾走過壓力和情緒低谷。她小時候有媽媽陪伴禱告,使她遇到困難時都會向主交託。她亦鼓勵大家遇到困難時要冷靜,並且找身邊人幫忙或一起禱告。3  當她面對記者訪問時,她直言佳績全靠「八成心態、兩成體能」,她所指的是她在美國密芝根大學苦練五年,通過自我檢討、泳隊常作出賽檢視技術和戰術表現,並強調團隊意識,隊友互相鼓勵,加上心理調整,結果成功助她實力突飛猛進。4

  我們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主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 4:6)。讓我們的心態存著謙卑和倚靠主的態度,在基督裡得著能力。讓主作導航,讓主鞭策,在群體生活中互相勉勵扶持,彼此代禱。願榮耀歸給主。誠心所願。

吳家聰宣教師
2021年9月19日


韋德信:《默想新約希臘文365》(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16年),頁17。

陳昫賢:〈何詩蓓東京奧運後到天主教堂分享 勉努力必有相應收穫〉,《時代論壇》第1774期,2021年8月24日。

申文介:〈何詩蓓李慧詩奧運後分享信仰〉,《時代論壇》第1773期,2021年8月20日。

《 星島日報》記者:〈心理質責決勝 何詩蓓雙銀壯舉〉,《 星島日報》,2021年7月31日。

 

牧者心聲(2021.09.19)

【牧者分享】蕭仲駒牧師

由謙卑到從主裡得能力

  能力[希臘文:ἱκανός] 是指人的能力,字義是一些東西足夠或夠大。1  哥林多後書3:4-5寫道「我們因基督,所以在上帝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上帝。」保羅認為自己本不算得甚麼,他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承擔任何事情,他的能力的源頭是從上帝而來。

  「能力」一詞又有「不配」的意思。例如施洗約翰所說的「……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馬太福音 3:11),迦百農的百夫長說「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加福音 7:6-7)。他們口中的「不配」與「不敢當」為同一個字 ——「能力」(ἱκανός)。

  自小就有自卑的想法,因為家中排行最小,哥哥和姐姐們都比我大很多,自覺能力不足,讀書不及他們成績,玩遊戲未能掌握玩法,甚至曾對自己的智商能力起了懷疑,問媽媽我要否入特殊學校讀書。一次中學的福音佈道會中,因耶穌的比喻浪子回頭故事,令我生命得重生,深深記住天父看我們為寶貴。我只能說是主建立了我。我深深地經歷到是天父的看顧和幫助,身邊不時有天使扶持鼓勵我,經歷過幾番波折,使我的負面自卑感心態慢慢調節,令我有能力向前行。而心靈上仍然大大地倚靠主,存著謙卑的心,去接受挑戰與承擔。

  我們有的能力是從天父而來。在東京奧運奪得兩面銀牌的游泳選手何詩蓓,她分享說天父給每個人的才能也不同,因此不要總將自己與別人比較。反倒善用天父給予的才能。另外,她提醒各人不要輕易放棄,要為自己訂立目標,縱然未必一下子能成功達標,但要相信必定會有相應收獲。2  她自己也曾走過壓力和情緒低谷。她小時候有媽媽陪伴禱告,使她遇到困難時都會向主交託。她亦鼓勵大家遇到困難時要冷靜,並且找身邊人幫忙或一起禱告。3  當她面對記者訪問時,她直言佳績全靠「八成心態、兩成體能」,她所指的是她在美國密芝根大學苦練五年,通過自我檢討、泳隊常作出賽檢視技術和戰術表現,並強調團隊意識,隊友互相鼓勵,加上心理調整,結果成功助她實力突飛猛進。4

  我們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主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 4:6)。讓我們的心態存著謙卑和倚靠主的態度,在基督裡得著能力。讓主作導航,讓主鞭策,在群體生活中互相勉勵扶持,彼此代禱。願榮耀歸給主。誠心所願。

吳家聰宣教師
2021年9月19日


韋德信:《默想新約希臘文365》(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16年),頁17。

陳昫賢:〈何詩蓓東京奧運後到天主教堂分享 勉努力必有相應收穫〉,《時代論壇》第1774期,2021年8月24日。

申文介:〈何詩蓓李慧詩奧運後分享信仰〉,《時代論壇》第1773期,2021年8月20日。

《 星島日報》記者:〈心理質責決勝 何詩蓓雙銀壯舉〉,《 星島日報》,2021年7月31日。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三期)

【起來!善用恩賜,建立教會!】許開明牧師 《誠邀大家參加教友進修會》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    各 …

繼續閱讀

2021年教友進修會

日期:2021年9月26日 (主日)時間:下午2時30分地點:合一堂九龍堂內容:專題講道、各堂分組工作坊、各組 …

繼續閱讀

牧者分享-從善用恩賜至建立馬鞍山堂

【牧者分享】蕭仲駒牧師

一、恩賜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配合2021年合一堂教友進修會有關恩賜之主題,馬鞍山堂派發了103份《你的屬靈恩賜測試表》,並在3月初收回53張問卷—「恩賜評分表」(交回問卷者:45位是本堂弟兄姊妹,8位是本堂教牧及幹職同工),有效問卷為52份;簡單結果分析如下:-

  最高分數的首五項恩賜依次為,第一:幫助人,執事,教導,憐憫人,治理。最多人擁有的首五項恩賜依次為,第一:幫助人,執事,施惠,教導,〔牧養、智慧、知識、憐憫人、治理,均列第五位〕。若整合「最高分數」及「最多人擁有」,馬鞍山堂三大恩賜為,第一:幫助人、第二:執事、第三:教導。

  整體而言,這次問卷調查的代表性不高1,但也有其參考價值。來教會辦公室領取《你的屬靈恩賜測試表》的103人是有登記姓名的,多數為活躍參與教會聚會或積極參與事奉的人。調查結果顯示,這批人中的一半擁有三大恩賜:幫助人、執事、教導。

  彼得韋拿在《你的屬靈恩賜》一書中如此為這三項恩賜下定義:幫助人的恩賜是神給與基督身體中部份會友特別能力,使他們把才幹投資於身體中其他會友的生命和事奉,讓這些被幫助的人更有效地運用他們的屬靈恩賜。執事的恩賜是神給與部份會友特別能力,使他們在神的事工中找出還未滿足的需要,使用可提供的資源,使這些需要得到滿足,並幫助達成目標。教導的恩賜是神給與部份會友特別能力,使他們為了身體和其會友的健康和事工,傳達適當的知識,使其他人能夠學習。2

二、如何從善用恩賜至建立馬鞍山堂

    1. 善用恩賜與建立教會
    2.   從以弗所書第四章看,上帝賜予恩賜的目的,是要建立教會,叫眾聖徒向著基督長大成人。而各人領受不同的恩賜,為要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

      「我們每個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每個人的恩賜。…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diakonia—service/ministry)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完全長成的身量。… 我們反而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各方面向著基督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靠著他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7、11-13、15-16)〔和修本〕

        而彼得前書4章10節給我們的教導是:「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讓我們學習善用恩賜(各人作百般恩賜的好管家),為要在建立教會上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互相配搭、互補不足。

    3. 今年教會主題:「學效耶穌服事人,關心社會見證神」
    4.   根據這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馬鞍山堂三大恩賜為,第一:幫助人、第二:執事、第三:教導。「執事」的恩賜一般來說較易被誤解,需要從聖經看其意義。羅馬書12章7節所提及「執事(diakonia—名詞)」的恩賜,可譯作「服事」(和修本)。希臘文diakoneo(動詞)的意思是服事 (to serve, minister);路加福音12章37節及使徒行傳6章2節用這字,是有關招待吃飯及管理伙食的桌前侍候。此字亦用於「作執事」(diakonos)的職份(提前 3:8-13)。最後,看這個字如何曾用於耶穌身上:「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diakoneo—to serve),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

        既然教會中有不少人具有「幫助人」、「執事(服事)」和「教導」的恩賜,透過適當的教導、鼓勵和推動,本堂在今年主題的實踐上應有不錯的發揮。事實上,過去半年我們已經落實了一些與區內學校和社服機構合作的社區服侍;九月本堂亦會開辦有關的主日學課程:「教會無牆‧服侍貼地—《效法耶穌的服侍》」,當中會選讀書本的篇章、研讀經文、並踐行服侍。

    5. 展望馬鞍山堂的發展
    6.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 11-12)。「教導」為馬鞍山堂較強的恩賜,實在感恩,也要繼續善用來建立教會。相對而言,「傳福音」和「牧養」的恩賜較弱。展望前面教會的發展,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探討如何在本堂「發現、發展、發揮」不同的恩賜。首先,要承認和面對,我們是否傾側或著重於發展某類恩賜,卻忽略了某些恩賜的發展呢?再者,按照以弗所書4章11-12節的真理,「傳福音」和「牧養」的恩賜是本堂必須首要發展的。要留意,「牧師/牧者/牧養」的恩賜當然是指著專職的教牧同工而言,但也是指整體在教會中有恩賜作牧養的人,包括導師、小組組長、主日學老師、探訪員、個人作定期/埋身關顧等。當然,是聖靈賜予教會恩賜;但我認為,若知道了在建立教會上在何欠缺,我們當誠心向主禱告,求施恩的主恩上加恩!在今年「教友進修會」之後的跟進上,容許我拋磚引玉,提出在發展不同恩賜上,可考慮採取一些途徑或工具,包括證主的「S.H.A.P.E. 活出人生使命」培訓課程、DISC個性測驗、有關經文及書籍的研討、在實踐中得到群體印證等。

        「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3)
        「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3:21)

蕭仲駒牧師
2021年8月1日


相對於疫情前成人崇拜出席人數約為500,所收回問卷的比例只是成人會眾的十分之一,代表性不高。而且問卷是不記名,也沒有記錄交回問卷者的姓名,所以沒資料顯示填問卷者的類別。

彼得韋拿 (C. Peter Wagner)《你的屬靈恩賜》(香港:迎欣,2001),頁185-187。

 

牧者心聲(2021.09.12)

【牧者心聲】蕭仲駒牧師

屬靈同行與成長

  近年刊登於《教牧心理學》(Pastoral Psychology)一篇有關「耗盡」(burnout)的文章,為助人的專業人士(helping professionals)清楚道出耗盡的意義在於三方面的經驗:個人成就感減低(diminished 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感衰竭/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及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不再敏感於別人的感受或困苦。耗盡是不少教牧事奉者的經驗,也是教牧離開事奉職位的兩大主因之一。除了離職的實況,耗盡會導至工作滿足感降低、缺勤、士氣低落、工作質素減低,亦會增加轉職意欲。1 其實,不少教會領袖和熱心事奉的基督徒都曾經有耗盡的經驗。

  董美琴以「掙扎的經驗」來看生命成長;她說:「若說成長,我倒不如給它一個代命詞:『掙扎』…信仰的核心是關係—愛神、愛人和愛自己」。2 她對掙扎的見解別具洞見:3 

用掙扎來描繪生命成長,實屬一種「悲哀主義」。然而,掙扎是一種意識——尋索的意識、反省的意識;是一份誠意——堅持的誠意、踏上的誠意。生命中真是充滿掙扎,因為不論在知識、時間或能力上,我們都極為有限。成長亦然,我相信掙扎的過程中是要擺脫眼前的障礙,這過程更是光明和積極的。我們在掙扎中跨過一個接一個的欄;縱使動作未必完美,甚至把欄拖垮,然而面向標竿直跑,至終還是會到達終點。願在此與大家共勉!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牧會事奉中,我深深體會到「屬靈同行」對靈命成長的重要—是在靈命和事奉上經歷許多掙扎、挫敗、困苦之時,得著鼓勵、安慰、提醒、校正、指引的重要途徑。屬靈的師徒關係(spiritual mentoring)是以「屬靈同行」為重心,是與同路人一起「從神支取在靈性、品格及事奉上成長的資源」4 ;是透過與人(同行者/生命導師/屬靈師傅)結連,並在過程中一同與神結連。這樣,就讓我們得以進深與神結連(真知道祂)及與己結連(面對和認識真正的自己);如此就在靈命上不斷成長(參彼後1:1-11)。

  我的個人經歷可以印證以上所言。其實我信主後沒有遇上銳意栽培我成長的導師,大部份時間都是自己摸索,追求成長。在全職事奉的歲月,雖然看見不少牧人及神學院老師的美好榜樣,但也沒有太多被屬靈師傅銳意培育的經驗。當意識到靈命和事奉上很需要有屬靈的同行時,自己就向主祈求。感謝神應允禱告,逐步在我生命中預備了同行者及屬靈導師,讓我透過與人更深度的結連,被傾聽、被明白、被接納,得到鼓勵、安慰、提醒、校正和指引。過程中我得以坦誠面對及認識自己,也有生命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經歷在天父的深恩厚愛裡的真自由和釋放,以致更有勇氣和能力繼續走事奉主的道路!近兩年經驗到一位屬靈導師真誠地聆聽自己過去二十年事奉的掙扎和成敗得失,並在他的引導下回顧過往事奉的幾個歷程,亦將反思聚焦在起初神給我牧養群羊的呼召。是神的恩典,讓我深深體會到天父愛我及關心我這個人的生命成長,遠遠過於自己或別人所看的成敗、得失、榮辱、功過!展望前路,只管聽從主的吩咐:「你跟從我吧!」(約21:18-19、22) 最後,謹以導師介紹我看的一本書,當中給我的啟迪作結,願與主內肢體彼此勉勵和守望:

  盧雲指出:「我常常認為相關、受歡迎、有權勢就是有效事奉的要素。事實上,這都不是召命而是試探。耶穌問:『你愛我麼?』耶穌委派我們成為牧羊人,應允我們所過的生活,就是要我們逐漸地伸出雙手,願意被帶到我們不願意去的地方。祂叫我們從關注相關的生活(being relevant),轉到一個禱告的生活;從受歡迎的程度,轉到共融和相互的牧養職事;從建立在權勢之上的領袖觀,轉到另一種領袖觀,使我們能夠明辨上帝要帶領我們和我們的子民到何處去。」5 

  盧雲在晚年的生命和事奉體會,始於他從神學院二十多年教授牧養及靈修神學,轉到在方舟群體(L’Arche)~位於多倫多烈治文山的「黎明之家」,與身心障礙者一起生活、服侍他們。他個人的生命歷程及其對新世代領袖的期望,深深觸動我,鼓勵我繼續成長、學習成為合神心意的領袖:「一個伸出雙手和選擇向下爬的生命的領袖、一個祈禱的領袖、一個容易受創的領袖、一個信任人的領袖,是我給大家留下的形象,請你們記得這個形象。當大家展望下一世紀的時候,但願這個形象會使你們的內心充滿盼望、勇氣和信心。」盧雲:《奉耶穌的名—屬靈領導新紀元》(香港:基道,2001),頁69。

蕭仲駒牧師
2021年9月12日


Frederick, Thomas V., Dunbar, Scott, and Thai, Yvonne, “Burnout in Christian Perspective.” Pastoral Psychology (June 2018), 267-276.

董美琴:〈從三種關係看教牧生命成長〉《教牧期刊》第19期(2005年11月),頁128。

董美琴:〈從三種關係看教牧生命成長〉,頁131-132。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Building Strong Christian Leaders, Avoiding Burnout, Reaching the Finishing Line. (Grand Rapids, MI: Monarch Books, 2009), 13.

盧雲:《奉耶穌的名—屬靈領導新紀元》(香港:基道,2001),頁69。

 

我的心聲(2021.08.29)

【牧者心聲】王慧賢宣教師

在乎我們的心

 沒有安全感的畸形成長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都希望遇到能幫助我們脫險、危難中扶持我們的天使,而不是孤軍作戰。奈何於弱肉強食的世俗中,我們卻很害怕坦露於人前,以致或多或少刻意隱藏自己的缺點,或是放大自己的優點,去增加安全感和求生力能。

 一個瞎子和癱子的正面教導

早前蕭牧師在群組中分享靈修,內容勵志感人,給予新角度去檢視自己的缺點。分享提到一間屋子突然起火,裡面的一個瞎子和癱子因本身的殘疾未能立時衝出火場;聰明的瞎子在危急中就背起了癱子,由癱子指揮,二人在互補不足、同心協力下最終成功脫離火海。缺點或是永久的殘疾不一定是遺憾,在彼此配搭下也可得著美好果效。

我思考:為何缺點不再成為限制?因為我們現以肢體互稱,即各人各有特色:有人是手、有人是腳,我們的不同為要促成耶穌計劃 – 建立基督的身體。這樣當我們見到肢體不是我們(心目中的)神級隊友時,我們也不會視為豬隊友,而是耶穌給予我們彼此建立機會。如是者,我們不會對人嚴苛,反以服侍的心共建神級團隊,將肢體視為體面而不是鄙視厭棄。願意接納別人不同,放下挑剔眼光,付出愛心關懷,扶助隊友,使你的隊友成為體面就是滿足耶穌心意。

 一個瞎子和癱子的反面教導

同是一個瞎子和癱子,拉比卻講述了一個反面故事:園子裡聘用了瞎子和癱子為園丁,癱子見果子成熟就萌生貪念,游說瞎子讓他踩到其背上,成功偷摘果子。此事被園主揭發,質問下瞎子和癱子互相抵賴,最後二人都判為有罪。

頑皮的讀者會說這也是互補不足、同心合作的果效。所言甚是!但結果卻有違耶穌心意。拉比認為每個人心中有善的衝動和惡的衝動,人若行善就必須讓善的衝動操控自己,拒絕隨一時感覺而行。這素質需要長時間培育,刻意實踐,拒絕容讓惡念操控自己。什麼是惡念呢?就是不敬畏上帝即對犯罪無所謂。

 

牧者心聲(2021.08.22)

【牧者心聲】王慧賢宣教師

在乎我們的心

 沒有安全感的畸形成長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都希望遇到能幫助我們脫險、危難中扶持我們的天使,而不是孤軍作戰。奈何於弱肉強食的世俗中,我們卻很害怕坦露於人前,以致或多或少刻意隱藏自己的缺點,或是放大自己的優點,去增加安全感和求生力能。

 一個瞎子和癱子的正面教導

早前蕭牧師在群組中分享靈修,內容勵志感人,給予新角度去檢視自己的缺點。分享提到一間屋子突然起火,裡面的一個瞎子和癱子因本身的殘疾未能立時衝出火場;聰明的瞎子在危急中就背起了癱子,由癱子指揮,二人在互補不足、同心協力下最終成功脫離火海。缺點或是永久的殘疾不一定是遺憾,在彼此配搭下也可得著美好果效。

我思考:為何缺點不再成為限制?因為我們現以肢體互稱,即各人各有特色:有人是手、有人是腳,我們的不同為要促成耶穌計劃 – 建立基督的身體。這樣當我們見到肢體不是我們(心目中的)神級隊友時,我們也不會視為豬隊友,而是耶穌給予我們彼此建立機會。如是者,我們不會對人嚴苛,反以服侍的心共建神級團隊,將肢體視為體面而不是鄙視厭棄。願意接納別人不同,放下挑剔眼光,付出愛心關懷,扶助隊友,使你的隊友成為體面就是滿足耶穌心意。

 一個瞎子和癱子的反面教導

同是一個瞎子和癱子,拉比卻講述了一個反面故事:園子裡聘用了瞎子和癱子為園丁,癱子見果子成熟就萌生貪念,游說瞎子讓他踩到其背上,成功偷摘果子。此事被園主揭發,質問下瞎子和癱子互相抵賴,最後二人都判為有罪。

頑皮的讀者會說這也是互補不足、同心合作的果效。所言甚是!但結果卻有違耶穌心意。拉比認為每個人心中有善的衝動和惡的衝動,人若行善就必須讓善的衝動操控自己,拒絕隨一時感覺而行。這素質需要長時間培育,刻意實踐,拒絕容讓惡念操控自己。什麼是惡念呢?就是不敬畏上帝即對犯罪無所謂。

 

牧者心聲(2021.08.15)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我在選手村的13天

疫情下舉行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似乎沒有半點影響香港運動員奪標的決心,香港隊更以歷來最好的成績凱旋歸來,讓每一位香港人感到自豪,亦為香港人帶來近年少有的正面訊息。隨著東京奧運會在上周閉幕,緊隨的「殘疾人奧運會」將於下星期二(24/8)揭幕,來自全球近四千名的選手齊集日本,他們毋懼自身的殘障,透過體育比賽向全世界展示「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請大家要繼續支持香港運動員!

2011年8月1日,我與兩位神學生(一位是實習神學生Cowie,另一位是準神學生Camus)籌辦的「少年門徒」正式開始了!這個門徒訓練的構思,是將十二門徒與耶穌一起生活的3年濃縮至6天,包括:「主召門徒」、「隨走隨傳」、「服侍友鄰」、「最後晚餐」、「苦路十架」及「主顯復活」。經過面試之後,我們揀選了曾可陶、馮菁然、黃意得、林惪薏、李愷琪、佘汶蔚、周樂瑤、莊潔虹、鍾禮謙、邱梓晉、林栢欣、廖浩田和馮㻖賢成為「少年門徒」;就此,我們一起生活了6天,當中我們深深經歷上主的同在和引領。

說起香港運動員,承蒙上主的恩待,我於2010年入選香港輪椅籃球代表隊,參與在廣州舉行的「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感恩當年得到合一堂的祝福和支持,讓我可以暫時放下教會的事奉,在那13天專心一意代表香港比賽。

就如一般國際賽事,所有參與亞運會的運動員都要入住選手村,殘疾人士選手也不例外。那年選手村的宿舍是新建成的,大會只提供最基本的床和枱櫈,沒有空調,沒有洗衣機,沒有電視機,沒有電腦,也沒有Wi-Fi,但感恩有電腦借用的資訊科技中心距離宿舍不算太遠,推輪椅10分鐘就到達,起碼可以上上網1 ,發發電郵,否則每日只是訓練和比賽,雖說只是13天,但也會令人悶透。感恩當時的同房和我頗投契,閒話家常中也有機會談談信仰、傳傳福音。

猜一猜住選手村時最有趣的時刻是甚麼?就是用膳時間!選手村的食堂很大,差不多有新港城中心中央廣場的十多倍,當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包括經「清真認證[ 經過清真寺或伊斯蘭協會等組織的認可才能食用的材料,因《可蘭經》明確規定「禁止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動物」。]」的食物,每款食物都有註明它所含的熱量及主要材料,而且全部食物和飲品都是免費!當中,最受歡迎的美食單位是來自美國的代表,因為她派出「麥當勞」應戰,雖然只得六款套餐,但由於叫完餐後不用付費,給人一種合法食「霸王餐」的感覺,非常有趣!然而,若連續39餐都吃「麥當勞」,再有趣都會變得沒趣。

大會除了供應飲食和住宿給運動員,亦很貼心地送上一件羽絨背心,令沒有預計氣溫驟降至兩度的我,不至「冷得我騰騰震呀~」可是這件背心怎樣也不及關於爸爸的行動溫暖。話說當我致電回港報平安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爸爸看了天氣報告,知道廣州氣溫將會急降,擔心我沒有帶足夠的衣物禦寒,就嚷著要帶衣服上廣州給我,要不是媽媽極力阻止,爸爸可能真的在途上了。在電話聽筒另一端的我已感動得熱淚盈眶,彷彿感受到朱自清看著爸爸背影的心情,即使身處嚴寒的選手村,也頓時被一股暖流溫暖著。

在一天的靈修默想中,思想到我爸爸雖然未有送上外衣,卻已經使我感動非常;而我們在天上的父,祂不是拿外衣給我們,而是將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為我們成就救恩,為這個不公平、不公義的世界帶來盼望和改變。默想著天父的厚愛,教我如何不感恩?! 對我來說,住在選手村的13天,沒有事情比這默想中的得著更有意義了。

鄭海傑宣教師


1 那些電腦並沒有翻牆軟件,因此用不到當年最受歡迎的面書(Facebook)、YouTube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