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最新消息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七期)

問天,為何人要受苦?!許開明牧師

  

許開明牧師

人在苦難重重中,走投無路,會向天吶喊:「天呀,為何人要受苦?」活在2022年的香港人,真苦呀!世紀疫情愈來愈嚴峻,執筆之時,每天數以萬計人確診;日日外出或在家都要帶口罩,攜清潔液、 還要打完一針又一針,再來一針,有針紙證明才能通過疫苗通道,安心出行,否則連進入教堂崇拜也不行!周圍不少人確診,做完深喉檢測,自我檢測還未夠,還要排大隊在暴日下到社區中心等候核酸檢測。有朋友說每天做自我檢測都心怯,特別是有些咳,有點兒像發燒,就會提心吊膽,結果呈「陽性」就糟糕,連同住家人也受牽連。世紀疫症,已使人健康飽受威脅,經濟民生受損,許多商舖關門,許多人苦不堪言!天災已叫人難受了,還有人禍, 當權者發動的俄烏戰爭,做成多人傷亡,世界的不安,叫生活在苦困中的人苦上加苦;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到底上帝,袮在那裡呢?天災與人禍帶來苦難重重的世界,我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苦難是人生的事實

現代著名學者米蘭.昆拉德(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曾說:「我痛苦,故我存在。」,他認為人的存在,就會經歷苦難;只要有生命,就會面對苦難;好像真樹與假樹;真樹,有生命就會被蟲咬,引致遭殃,樹會慢慢死亡;假樹,無生命,不會有蟲蛀,災難永不會出現。有血有肉的人,在世上感受到勞苦愁煩、病痛、衰老、死亡,在苦海的洶湧波濤中。苦難好像空氣佈滿全世界,無論什麼地方都會有苦難,無論什麼人都會遭遇苦難,苦難從人生的開始,便與人形影不離,每個人生的階段,都會出現苦難;這正如雅各說:「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世記47∶9)。誰不怕苦難呢?或許會有;大部份人,面對苦難難免會懼怕擔心、焦慮不安。

苦難何價?

米蘭.昆拉德,一生經歷不少苦難。他曾被拉到德國納粹集中營受盡苦楚,在受苦中,他反思上帝若然容許苦難,甚至苦難來自上帝,這苦難必定有其意義,因此人生要從苦難悟出意義來!以下幾點,是筆者個人體會:

第一, 苦難給人動力

人在苦難中,自然的反應,會千方百計想逃脫苦困,因而激發潛能。今日許多的發明,例如麻醉藥、中醫的苦茶、種疫苗等均由於人要逃脫疾病苦痛而來。所以,苦難磨練人格,激發人的潛能,促進社會科學文明進步。著名音樂家舒伯特說:「我的音樂是才華和厄運之子相連。真奇怪,眾人似乎最欣賞我在困厄之際所蘊釀的音樂。」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快樂頌」是在他人生低谷,失去健康、失戀又失聰的時刻完成的作品!貝多芬在人生不快樂的時刻,竟能創作出叫人欣喜的樂曲!

第二,苦難使人生命茁壯

一位佚名哲人所說:「生命中的每個苦難、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生命,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茁壯;思想,總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總是在殘酷和無情中堅強。筆者非常敬佩年老的母親,她很喜歡說一句閩南話:「我苦呀!」,小時候很不喜歡她說這話,後來年紀大懂事了,明白媽媽真的很苦,她說「我苦呀!」,可以抒發她心中的痛楚 ! 媽媽在內地生了大家姐、二哥、三哥都相繼死掉,抵港後又遭丈夫遺棄,跟著大哥又被害致死,打擊接二連三,她真是苦呀,苦到我怕她承受不住打擊,會做傻事呢!幸好,信主之後,她雖然仍講 「我苦呀!」,但還會加上兩句 「耶穌愛我!」、「感謝主!」我發現媽媽在苦難中,磨練得愈來愈堅強,給我美好的形象。

第三,苦難使人生命成長

上主會藉著苦難催迫我們信靠祂,也藉著苦難叫我們的靈命長進。申命記32∶11說∶「…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扇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這是母鷹教雛鷹學飛的方法,攪動巢窩,使鶵鷹不舒服,叫牠們不得不離開,從高處跳下學飛。當雛鷹因恐懼而下墮時,母鷹就扇展兩翅接取雛鷹,把牠們背在兩翼之上,拯救雛鷹,這母鷹像徵上主對我們的試煉。上帝會攪動我們舒服的巢窩,使我們遭遇苦難,把我們推出窩外去,面對人生風險,使我們被迫展開兩翼,學會信靠和順服,叫我們的靈命得長進。奇妙的主,一方面叫我們遭遇困苦,另一方面又保護我們呢!

第四,苦難中確信上主的同行

人在苦難中,主必同在,甚至會苦盡甘來!這是聖經多處強調的思想,士師記中拿俄米與路德的故事最明顯突出這觀念;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1926年-)強調人是透過苦難才深透認識和經歷上帝的愛。人是從「苦難」和十字架來認識上帝,這樣啟示是隱藏而間接的。莫特曼的苦難神學指出:在人類的痛苦中,上帝沒有隱藏,祂總是與受苦的人同在,就如聖經以賽亞書63:9所說:「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因此,沒有苦難就沒有愛!在人的苦難中,「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篇34:18-19。

結語:

最近在網上熱傳香港著名導演楚原先生的人生哲理,他說: 「但係『人生』呢兩個字,就係 『歡聲』同『淚影』4個字砌成…」;是的,人生總有苦與樂:然而,常言道:「人生的痛苦(苦難)十常八九」,楚原的人生 也是『淚影』多於『歡聲』。然而,面對『淚影』的人生,他有個積極的信念:「明天總比昨天好」;對我來說,因為有主在我人生的船中,祂能平息風浪;縱然明天仍然是荊棘滿途,苦難重重,主牽我手,我信苦盡甘來,彩虹再現,明天定會更好!

 

牧者心聲(2022.03.13)

【牧者心聲】萬家諭宣教師

我們是主內一家

  

近月香港疫情嚴峻,因此政府制定了不同的措施,包括要求宗教處所暫時關閉,以及公佈「疫苗通行證」的使用,因此兄姊未能親臨教會聚會。這些措施令人不其然想像出宗教被規管的圖畫,這幅圖畫中,宗教聚會會被監管,甚至是被禁止,也考驗到我們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是否有足夠的信任。

耶穌魚
耶穌魚

早前封城、封區或者禁足的消息,引起了搶購潮,超市的貨品被搶購一空。搶購是表象,內裡的問題是社會的信任危機。我們不寄望政府會有恰當的安排,也不寄望我們的鄰舍會守望相助。我們無法相信在必要時我們會得到幫助,所以便去搶購來先保障自己和身邊的人。

早期教會的信徒為躲避羅馬帝國的迫害,他們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當他們聚頭的時候,為著大家的安全,便要確認對方同為基督徒。其中一個確認身份的方法就是畫「耶穌魚」(ΙΧΘΥΣ,Ichthys):先由一方隨意畫出一條弧線,對方若是基督徒的話,便會畫出另一條弧線來回應,兩線交疊形成魚的形狀。

魚的希臘文是ΙΧΘΥΣ ,這幾個字母正正與「耶穌基督,上帝兒子,救主」的希臘文開首字母一樣(Ἰησοῦς Χρῑστός Θεοῦ Yἱός Σωτήρ)。換而言之,其實當時的信徒所畫出來的不單是兩條弧線或者一條魚,而是表達了自己的信仰——耶穌基督是上帝兒子,是救主。同時也道出了我們信徒的關係是建基於耶穌基督,因著基督我們成為弟兄姊妹,因著基督我們在同一團契之內,因此能夠彼此信賴和信任。

「我們是主內一家」,這句說話不應該只是神學理論的總結,或者教會的口號,應該是沉重、有承擔、真誠、充滿愛心的承諾。我們承諾會視弟兄姊妹如親人一樣,在困難的時候彼此扶持和幫助,不會因為有人落難而出現排擠或落井下石的情況,反而會不離不棄。因為基督如何愛我們,我們就當如何相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有視彼此如同親人一樣嗎?我們是否一個能夠彼此信賴和信任的群體呢?還是我們原來跟普遍的社會大眾一樣,落入了一個信任危機呢?

以下送給大家一段詩歌的節錄,願我們可將之化為禱告,向主祈求。

「求助眾彼此接納,效主接納我們;
求教導我眾相愛,情同手足、親人。
求主鑒臨並居住,導引信心路程,
我們既得主接納,理當相愛相珍。」

——節錄自新普頌665《聖桌展示上主接納》

萬家諭宣教師
2022年3月3日

 

特別通告(3 月 6 日起)

特別通告(2022年3月6日)  因有本堂同工確診,馬鞍山堂辦事處將由3月6日(主日)下午起停止辦公及開放至3 …

繼續閱讀

紀念本堂已故主任牧師

紀念本堂已故主任牧師

張祝齡牧師遺作「葡萄樹」

  

一九二二年五月,全國基督教大會在上海召開,會議重點討論了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主張,並肯定了本色教會的重要性,指出中國教會的前途在於「合一、本色與成聖」。會議將中華續行委辦會改組擴大為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並發表關於本色化的《教會的宣言》。支持中國教會自立的傳教士不乏其人。道濟會堂(合一堂前身)主任張祝齡牧師以廣東中華基督教代表身分參與是次會議。自立、本色的中華基督教會新教堂此時亦在籌建中。

一九二五年,張牧師與戴晏慧娥(Mrs. H. Davies)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合編了《頌主詩篇》。

一九二六年,般含道新教堂建成啟用,為表支持中國教會的本色、合一運動,改稱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成為自治、自養、自傳的教會。張祝齡牧師遺作〈葡萄樹〉一詩(創作年份不詳)可窺見其教會觀。調為英語聖頌調,原曲名為The Evening Shadows slowly Fall(作者有資料顯示為Burnham,可能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英國著名聖樂編輯John Burnham,他編纂有十多種聖頌集)。張牧師其他詩作尚有以「滿江紅」詞牌所填的詞〈聖子讚〉,並以聖詩調填詞的〈合一堂青年團契歌〉及〈合一堂主日校歌〉等。

【葡 萄 樹】
詞:張祝齡 曲:attr. John Burnham(高佑昌配曲)

基督教會,主親建立,大施恩典,呵護扶持,
兄弟姊妹同心聚首,和聲歡唱頌主新詩。
天地萬群尚未創造,救恩應許預定宏施。
揀選聖徒,超乎惡世,能成聖,
仁慈確鑿可證,救法意外神奇。
聖子降生,流血贖罪。歷史昭彰,功蓋古今後世。
神聖亦共稱揚,選民藉以尊貴,為世之光。
與主心相合,成聖稱義,改造心靈作善良,
出死入生,去邪歸正,引人覺悟,共出迷津,
教會聖靈常駐。如日之旭,如氣之春。
扶助信徒健全活潑,得免沈淪,
善德日增,靈力日長,俗美風淳。
聖會為肢,主為元首,建茲聖殿,居住真神。
一洗、一餐、一信、一望,
無中無外、無富無貧,
中國教會實現合一,宗旨維新,
凡真信者,一視同仁。

 

牧者心聲(2022.02.20)

【牧者心聲】何祐生宣教師

踏入社區的一小步(上)

  

第一小步

「馬鞍山(耀安)創薈坊」於2021年4月24日下午舉辦「健康日」,邀請了合一堂馬鞍山堂負責「中醫義診」一項目。當天由本堂弟兄鍾寶蔭醫師義診,當天報名接受義診者共有15位。合一堂的義工們,在等候與等待義診的街坊一對一的傾談,也有為他們祈禱。

第二小步

創薈坊職員為感謝合一堂在「中醫義診」的協助和商討進一步的合作,於2021年5月25日到訪本堂,並與本堂義工一同商義日後的協作。該次的分享,開啟了參與「創薈坊中心團契」的大門。2021年7月17日下午2時,本堂便開始參與中心團契。中心團契主要由中心職員主理,如確定團契日期、場地、領詩、主席和聯絡團友等。本堂協助分享信息,關心團友和代禱等。2021年12月18日的一次團契聚會因臨近聖誕節,於是改在本堂進行祝誕,在當日團契中,我們更邀請團友參加12月24日之平安夜音樂晚會,當晚約有10多位團友出席,實在感恩。

第三小步

於2021年10月21日邁開,就是本堂義工吳煥鈴姊妹和溫煥玲姊妹負責為創薈坊開設之「福音書法」工作坊。報名參加的有6位,而恆常出席的有4位,其中一位已邀請她參加創薈坊中心團契,希望本堂能在未來,與創薈坊協作,開辦其他工作坊,接觸更多會員。

第四小步

可能大家仍有印象,就是創薈坊於2021年12月5日在本堂堂慶主日中義賣籌款,當天共籌得$19,000。該次義賣不單為有關機構籌得善款,也讓本堂信徒認識和接觸到神託會職員和中心的學員和手藝,對日後的支持和服務又邁開了一小步。

因疫情關係,本堂參與創薈坊的服事都暫停了!感恩的是,有三數位中心團契的團友自發成立一個讀經群體,由《創世記》讀起,參加者輪著每天讀一章,2022年2月14日已讀完《創世記》,2月15日便開始讀《出埃及記》。他們的渴求和堅持,實在感動。願主繼續使用馬鞍山堂,也使用當中服事的信徒。

何祐生宣教師
2022年2月20日

2022 年社會關懷主日

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華富中心事工介紹
  

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經過祈禱及領受異象,於港島南區開展社會服務,關心華富邨社區的發展及需要。華富中心成立於2019年,宗旨為實踐基督教導,關懷社群,服務社區,傳揚基督。華富邨是香港歷史悠久的社區,面對整個屋邨的老化,人口遷徙及流轉,重建的消息帶來不少希望,也隱含不少憂慮的元素。本堂盼望與社區的居民同心同行,在這瞬息萬變的時刻,將基督賜平安的信息,與居民分享,展示基督的大愛。

華富中心所在位置是華富華樂徑4號華富閣2字樓的四個單位內。這地方早年曾是另一間教會所在之處,其間隔及地方運用十分合適進行服務與舉辦崇拜之用。神又奇妙地安排一些輪候公屋的住戶,暫時入住華富閣樓上,讓我們在短期內,可以關心牧養這些家庭。現時,華富中心的工作由馬惠芬宣教師負責,岑佩珍姊妹為半職活動助理,以及香港堂一批委身的導師來支持。現將去年華富中心主要的事工及活動略述如下:

2021 年 服侍對象、活動項目 協辦單位
3 月 12 日 靈修活動:靈修、參觀事工分享 九龍堂婦女部、馬志民牧師講員
3 月 20 日 兒童興趣班:蛋糕小飾物製作坊 馬容慧燕師母任教
4 月 17 日 婦女興趣班:亮眼妝容輕鬆學 邀請香港堂肢體
5 月 8 日 婦女興趣班:厘士蛋卷製作坊 邀請香港堂肢體
5 月 29 日 社區講座:心臟健康講座 因疫情緣故被迫取消
6 月 5 日 支持僱主僱傭:正確輪椅操作班 香港堂及馬鞍山堂印傭事工
7 月 10 日 婦女興趣班:鉤織玩偶工作坊(I) 香港堂肢體
7 月 13 日 暑期活動助理導師:培訓班 英華女校 DSE 畢業班同學
7 至 8 月 暑期活動親親大自然 19/7~20/8 華富中心暑期活動事工統籌

興趣活動:功課輔導、團體遊戲、互動英語、STEM FUN、和諧粉彩製作、乒乓球訓練、音樂全接觸、小煮意工作坊、輕黏土工作坊、聖經人物 (福音性)

主題外展:22/7 山頂攝影活動日、20/8 英華女校及合一堂親子活動畢業禮

7 月 31 日 「喜有齒理」牙齒保健康講座 因疫情緣故被迫取消
8 月 7 日 興趣班:DIY 辦公室綠化工作坊 開心樹機構…創辦人 Steven Fok
8 月 16 日 家長學習班:認識孩子負面行為 吳玉花姑娘
8 月 29 日 四堂活動:事工推廣 擁抱差傳 PNO – 何湛亮牧師
9 月 1 日 2021 至 2022 託管班收生 13 人 華富中心託管班事工統籌
9 月 4 日 癌關團契:每月一次在中心聚會 香港堂社會服務癌關事工統籌
11 月20 日 親子活動:舒展身心郊遊活動 香港堂堂慶小組活動統籌
11 月24 日 印傭活動興趣班:粵拼班培訓日 香港堂差傳部事工統籌
11 月29 日 家長學習班: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吳玉花姑娘
12 月19 日 祝誕活動:音樂分享、天才表演、福音信息、分享禮物 華富中心託管班事工統籌配合香港堂分享聖誕禮物

中心開辦學童託管服務不單祝福樓上住戶,也祝福了南區及附近的小學。現時各位導師們不單陪伴10多位小學生成長,又協助他們解開學習上困難,付出很大的愛心。學童中有不少綜援家庭,亦有家庭經濟受社會及疫情影響,出現開工不足或失業的,向本堂申請減免託管費用。本堂經小組審核後,批出減免津助。雖然對中心的收入有一定影響,但依仗上帝的豐富,與祂豐盛的大愛,本中心願意與各家庭同行。本中心收到各方捐贈的愛心禮物,並定期派發予華富街坊,包括口罩、消毒潔手液、漂白水、米糧、聖誕曲奇餅等等,祝福整個社區。本中心亦透過一連串的社區活動,在多方面支援社區並為社區注入活力,在活動中注入福音內容及連結基督信仰。感謝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梁美燕姑娘的協助及指導,自2021年9月份起,每月首個週六下午,香港堂於華富中心舉行「一心小組」(癌關事工),參加者平均有16人。合一堂香港堂差傳部亦借用本中心的活動室練習「廣東話拼音」(粵拼),成為跨文化宣教事工平台。

代禱事項:

  1. 為華富中心招聘一位註冊社工,肩負起華富中心主任的工作,帶領中心在社會服務上進一步拓展。求主預備合適的人選。
  2. 為華富中心的福音事工代禱,為籌劃舉行信仰小組,領人歸主,日後定期舉行崇拜聚會等等代禱。求主吸引人歸向祂,以心靈誠實敬拜祂。
  3. 為華富事工整體的經費代禱,這是合一堂整體發展的事工,求主引領各單位堂分享及擁抱此異象及事工,支持福音工作,榮耀歸主。

華富事工經費募捐

本主日(2月20日)為2022年度社會關懷主日,本堂設有「華富事工專款捐封」,以鼓勵弟兄姊妹支持華富中心事工。願拓展教會的主上帝,感動弟兄姊妹積極回應及捐獻。現因疫情關係,教友未能回堂索取捐封,可透過郵寄支票或以銀行轉賬方式提交奉獻至各單位堂,支票抬頭為「合一堂」,並請註名「華富事工專款」奉獻。願主記念你們的愛心與行動,成就美善的祝福與力量。

 

牧者心聲(2022.02.13)

【牧者心聲】顏列銘執事

「限聚心聲」
  

2 月 8 日看到政府新頒布的抗疫措施,宗教場所被正式列入表列處所,需要先暫停開放 14 天,由 2 月 10 日至 23 日。當想到之前崇拜時,唱「神在聖殿中」、「主在殿中」…,能面對面一同獻上敬拜給神的情景,今天都變得特別奢侈了。這個「限聚」好似越限越難聚了,正常的聚會、活動好像遙遙無期,不知何年何月再見到”會眾”了,越想越傷心。原本預備了的分享便即時閣置,轉換另一題目跟大家分享心聲。

過去兩年,有社會運動發生、移民潮湧現、疫情出現、安心出行推出、接種疫苗安排…,不知弟兄姊妹是如何面對的呢?面對無奈、忿恨、無力感、分離、懷疑、惶恐、不安、受苦…等負面的處境或感受,教會或信仰給予我們多少力量去面對呢?我的確不知答案,但我衷心希望主恩夠用,各人在主裡能站立得穩,信心堅固。

早兩天在海旁散步,迎面遇著 Kenny 戴少陵和太太翠麗,一見面就彼此問候一番,在海旁站著分享一下,吹著海風,一點也不冷,反倒十分温暖。的確,教會並不限於這幾道牆垣和建築物,更是在此倚靠主的愛被建立的群體,就是走出這範圍、邊界,我們還是教會—屬基督的身體,延伸主的心意到身邊接觸到的人群中;就如這兩年教會的牧養中心—「學效耶穌服侍人,關心社會見證神」,提醒我們在教會所學習、所領受的,都是學效主耶穌服侍人的心懷,為使人得到從福音而來的好處,就是認識神,與神和好的生命;也藉此讓教會的邊界伸延開去。

還記得主耶穌平靜風浪的故事,在那種困難的情景下就見到主的大能了;可能有人不求甚麼神蹟,寧可風平浪靜,但想深一層,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息,哪有平靜的一刻呢,平靜,從來都是自己內心的事。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但卻應許我們靠祂就”唔使煩”。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安息。」(馬太福音 11:28)

有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集中營的囚友的詩:

Leave me here freely all alone
In cell where never sunlight shone
should no one ever speak to me
This golden silence makes me free.
讓我獨個兒在此自由自在
在這個不曾有陽光照射的牢房裡
相信沒有人會跟我交談的
這黃金的寂靜給我自由

今天若我們只著眼自己的限制,就會錯過了擁有的自由了。
聖經提醒我們:「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 8:32 )

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在經歷過後才知它的價值,讓我們好好珍惜神給我們這些歷練,倚靠祂賜的信心、愛心和盼望經歷這些日子,也好好與人分享。保羅勉勵我們:「在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 12:12)

雖然聖經沒有記載笑話,也提醒我們要謹慎言語,但我仍很想在這裏跟大家分享兩則笑話調劑一下精神的緊張:

— 今年“農曆新年”英文翻譯已經改了,不是 Chinese New Year,而是 “Lonely” (農曆的諧音) New Year(限制到孤獨過新年)。

— 你知道崇拜和煮食同一個關注點是甚麼呢?
係。。。救贖,夠熟。

願主賜我們平安、喜樂面對當前的挑戰,期待早日能在教會重聚。

顏列銘執事
2022年2月13日

 

最新聚會安排(2 月 10 日起)


最新聚會安排(2022年2月10日修訂)
由於近日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香港政府宣布最新抗疫措施。因應政府公告,由即日起至本月23日,教會需暫停開放,更新聚會安排如下,懇請弟兄姊妹留意:https://mosc.hopyatchurch.org.hk/wp/wp-content/uploads/2022/02/announcement20220210.jpg

主任牧師的話(第十六期)

新年新望:2022虎年苦年,儆醒做人,謹慎行事!許開明牧師

許開明牧師

在全球世紀疫情依然肆虐下,今年仍會是新常態的一年,帶口罩、攜潔手液、掃描安心出行,我們都習以為「常」了! 但這個「常」是「新常態」,還是「反常態」呢?大家心中有數。農曆新年原是家人親友共聚的好日子,卻被限聚,少了歡樂,還失去節日氣氛!真大煞風景!很多商鋪、飲食行業、年宵花市、各行各業在這新春期間都大受打擊,不禁令人唏噓!

最近病毒株Omicron在港變種蔓延並不斷在社區擴大;執筆之時,適值年廿九除夕,筆者只感此際「清零」無望,快踏入農曆虎年,好像還未見到會有好日子過,反而所見的是更差的日子!有人說,2022年的諧音是「易零易易」,原本有三個「易」字,本來是容易過的一年,卻加了個「零」,好像變成「不易過」;虎年應是「虎虎生威」的一年;然而,「虎」的諧音卻是「苦」,2022年會否是「苦苦生威」,苦不堪言的一年呢?面對如此情況,我們當如何自處?面對疫或逆境,可否轉化「苦年」為「虎年」,即是「虎虎生威」的一年呢?我相信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皆能!個人深信在這時勢,轉化之道,就是信靠上帝,儆醒做人,謹慎行事!

最近我想起主耶穌的話:「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太廿五:13)。耶穌提醒,人對時間要有儆醒的心,常作準備和計劃。那日子,有三個意思:一、是主再來或主回來的日子;二、是離開世界的日子;三、那艱難的末世日子。另一段經文,馬可福音十三34再進一步教導我們當如何儆醒謹慎做人,試簡述其要如下:

一、當儆醒(Be Alert)

儆醒之意是保持頭腦清醒,提高警覺,並作出防備。
 
(一)儆醒是主人的吩咐【可十三34】
「這事正如一個人(主人) 離開本家,寄居外邦,把權柄交給僕人,分派各人當作的工,又吩咐看門的儆醒。」(可十三34)。主人離開本家時,他授權、分派、吩咐僕人當儆醒看門;上帝分派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時間、工作機會、恩賜才能,都當好好的把握。
 
(二)儆醒主人突然回來【可十三35】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可十三35)。主人在晚間不確定的時間回來,僕人當儆醒等候,隨時作準備!

二、要謹慎(Be on watch)

(一)要留心
今天的看更,要看著門口或看著閉路電視!昔日的哨兵站崗,要盯著城牆或城門!
 
(二)要瞻前顧後
謹慎的人瞻前顧後,向前走,也會向後望,以防敵人在後攻擊!檢視過去,也當展望未來,對未來,我們要留心觀察它!
 

一個小故事,我常作警惕。話說一位馴獸師有很多馴獸的經驗,每次都表演驚人動作,把頭伸進老虎的口中,然後用手向上及向下擘開老虎的大口,英勇地把頭伸出來,因此贏得觀眾如雷的掌聲;怎知有次,他把頭伸進虎口,卻死在老虎的口中,他死時來不及慘叫!原來這馴獸師於那天剃鬚時,不慎剃傷,留有血跡,老虎聞到血,食欲大振,把他的頭咬斷;若果馴獸師謹慎行事,或可避開這死劫!

在今日社會,當儆醒謹慎行事!談話要小心、寫文章要小心、聽電話要小心、交朋要小心、在電子網上平台發表言論或感受都要小心、在時間的運用上也要小心,我們都是上主時光受託人,一起儆醒,共渡時艱!

在今天時勢迅速轉變中,我們許多時候,都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走向,難以作抉擇,期盼神學家尼布爾(於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作的祈禱文)《寧靜禱文》,給你幫助:

上帝啊:
請賜與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睿智,好讓我能辨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 I can change, and wisdom to separate the difference.

 

(2022年1月)

 

堂會故事(2022.01.30)

【堂會故事】蔣慧民執事

迎向鞍合銀禧 誌念主恩作為

  新普頌221首〈僅似芥種一粒〉說耶穌一生、上主國度是由芥種一粒萌生發旺,成樹蔭,供人棲身,休歇,為家。回想鞍合二十多年來,經歷上主在鞍合所作及祂的鴻恩,深有同感,茲在此簡述上主奇妙的引領及供應。

  蒙主聖靈感動,仰瞻先賢新界傳道會榜樣,合一堂堂代表會1985年已有在新界地區植堂的念頭。而九龍堂藉三十周年(1987)堂慶而成立「事工拓展傳道研究小組」,此舉同年得堂代表會通過授權九龍堂進行籌備「開設沙田禮拜處研究小組」,探索願景成真之道。其後堂代表會亦成立委員會展開各種籌建策劃。輾轉到1994年收到政府通知會批出馬鞍山100地段,即今日鞍誠街24-26號的堂校所在之處,惟補地價達4,545萬元之鉅,以當時教會財政,一下子是不可能籌得這鉅額(已展開的籌款所得還不及地價的六分之一);教會對此進退維谷。6月7日堂代表會為此召開特別會議商討,代表經頗長而激烈的討論及交託禱告,尋求主靈指引,然後投票;感謝主,結果是16票贊成,15票反對,僅以一票而通過接納政府補地價的要求,並訂下籌款目標為8,000萬元。感謝主接納我們的小信,但這卻印證主說的小如一粒芥種的信心,在主手中會發出果效,施展祂的權能,啟動祂的工作,拓展祂的國度。

  既是知道主心意是教我們向前行,堂代表會決定即使要翻箱倒櫳、變賣產業、掏空儲備、撥調資源,也要及時補地價。會後,各項沉寂了一輪的籌劃工作從新啟動,籌建、佈道、宣傳、籌款等都如火如荼展開。籌款活動幾年內有步行籌款、音樂會、獻磚、建築物及房間命名、設備認獻等等,籌得的離目標還差甚遠,但我們仍深信主有祂的安排。蒙主的靈光照,代表會通過向李孔氏專款(託管慈善款借調2,000萬元,及後要歸還,鞍合教會大樓以李孔氏命名),此外籌建新界堂校委員會主席、愛主的忠僕單家傳執事,為不讓建堂之事功虧一簣或延誤,將其1,000多萬財產捐出,叫工程不因缺欠而拖延,此舉也感動了教會眾肢體更努力於籌建事工。教會亦決定幼稚園以單家傳紀念幼稚園作誌念。就是上帝的預備,我們所需8,000萬元不用向外舉債,叫祂開啟的工程如期推進。更感恩的是,其後5年內籌足所需,悉數歸還在教會內借調的款項。

  在籌建同時,馬鞍山禮拜處福音事工及崇拜的籌備同步進行,成立委員會,召集三堂弟兄姊妹,在馬鞍山的公屋、臨屋派單張、短宣、探訪及開佈道會,參與的肢體在當中都得着激勵;在主日下午則借馮堯敬紀念中學音樂室舉行崇拜;就是這階段,我們已凝聚了一些本區居民,後租用新港城C座七樓四室作聯絡處,舉行團契小組的聚會,並在搬入鞍合前已結有果子,有第一位洗禮加入合一堂的肢體。

  1997年3月24日九龍堂正式差遣24位弟兄姊妹全心參與植堂事工,每主日下午在馬鞍山專心事奉,隨同一起服侍的有10多人。當時崇拜聚會人數約20多人。6月29日,回歸前兩天,單執事抱病主持奠基禮,基石置於禮堂入口右側,寫着「此堂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全房靠祂聯絡得合適,漸漸成為主的聖殿」。合一堂眾肢體歌頌敬拜,稱謝主為我們在這時代成就了奇妙的事──如我們所心願在回歸前建好堂校。

  感謝主,幼稚園如期於是年9月開課,而主日崇拜也改在上午11時於副堂(幼稚園禮堂)舉行,人數約40多人,大家都滿心歡喜。也在此期間,我們尊敬的單執事主懷安息。至12月,大禮堂也裝修完竣,第一主日(7日)上午,我們就進到禮堂中敬拜,參加敬拜已增加至70多人。當天下午舉行堂校啟用典禮感恩崇拜,數百人聚首主殿中,同心稱頌主,四堂聯合詩班就獻唱了詩篇84篇〈主,祢的居所何等可愛〉,既是眾人的心聲,也是主給我們的印證:這是主的殿,祂和祂所眷愛百姓的家;昔日小小的芥種,漸漸長成大樹,供人棲身,休歇,為家。更願這樹植根於上主活水溪旁,長得茁壯榮美,結實纍纍。

  為迎接鞍合銀禧之年,茲撰楹聯慶賀:

金蘋銀網 聖言高舉 主道踐行
鞍合禧年 葡榦枝連 靈果碩豐

蔣慧民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