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2021

牧者心聲(2023.09.10)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要靠主常常喜樂

  

自初中決志信耶穌後,我一直很記得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的一句 1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因此,每逢遇上人生不如意事,這金句總會為我帶來安慰與鼓勵,更提醒我要靠主常常喜樂;然而,由1993年起,每年的9月6日我會容許自己盡情「唔開心」,因為那一天就是我的「車禍紀念日」。我刻意選擇撰寫今主日的「牧者心聲」,想將「車禍30周年紀念日」的思緒以禱文表達,作為一件小禮物送給上帝,也與馬鞍山堂的教友們分享。

親愛的上帝,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感謝祢讓我在幸福的家庭中健康地長大,並在基督教教育下成長,建立了一套合祢心意的價值觀。記得我中學時與團友們分享:「如果我冇返教會嘅話,一定會變成飛仔 2 。」然而,信靠祢不單使我沒有變成飛仔,更使19歲遇上車禍的我,沒有因傷殘而怨天尤人,或放縱自己成為坐輪椅的飛仔,甚至放棄祢所賜的生命。感謝主的恩典夠我用,祢的真理也使我自由,明白一張輪椅雖能限制我的身體,但絕不能囚禁我的心靈。

我的主呀,祢知道我從來沒有因為那次車禍埋怨過祢半句;但請原諒軟弱的我,因為每年的9月6日,我總是會想起車禍的情景,亦容許自己在這天無限「放負」。可是,不知道從哪年的紀念日開始,我發覺自己竟沒「負能量」需要被釋放出來;原來,我心中只有滿滿的愛與恩典,是主祢賜給我的家庭和牧職,使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得到祢的豐盛!主呀,為此我衷心的讚美祢,這一刻,我知道我終於真真正正做到「靠主常常喜樂」了!

主呀,我是泥,祢是陶匠,我是祢親手所造的。在未來的歲月裏,祈求祢繼續陶造我、模造我,使我成為主所揀選的、合乎主用的、能榮耀主名的器皿,願我一生作祢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在馬鞍山區為主作光和鹽,使更多人作主門徒,榮歸上帝。求主悅納我微小的祈禱,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誠心所願。

鄭海傑宣教師
2023年9月10日


 

牧者心聲(2023.02.19)

【牧者分享】吳家聰牧師

馬鞍山堂2023年大齋期簡介

  

本年大齋期由2月22日(禮拜三,聖灰日Ash Wednesday)開始,直至4月8日結束。大齋(Lent)意思指「春天」,在春天的時候進行大齋期。整個大齋期是40天(不包括主日),因為每個主日都視作一個「小救主復活日」。復活節前的主日稱為「棕枝主日」,又是「聖週」的開始。在聖週裡的禮拜四之「基督設立聖餐日」。每年區會都進行基督設立聖餐崇拜,本年亦將於4月6日晚上7時30分舉行,將會有聖餐和彼此洗腳的安排,歡迎各位預留時間出席。

大齋期目的

大齋期的目的是透過屬靈操練,更新和強化基督徒的屬靈生命,亦是對於今天物質富裕的社會中反思其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操練方式有不同的做法和決心,有的會以刻苦方式懺悔自己的罪惡,也反思生命以迎接基督復活;有的強調減低消費,藉以回歸簡單生活的樂趣;有的藉著捨棄一些過去喜歡做的習慣,從束縛中的「必須」獲得自由,例如減咖啡、奶茶、汽水、對身體或心靈無益處的事與物等等;亦有減少外在刺激,如打機、上網、娛樂或飲食,從而強化生命感受和覺省。大齋期不只是對個人給予屬靈生命的療癒,對其他人施予服侍來見證基督的愛,甚至教會對社區轉化來說是參與其改善與進步。

古倫神父提及:大齋期靈性操練的目標就是再度找到滋養我們的生命泉源。這個內在的泉源經常會被許多日常事務耗盡枯竭,使我們離開心靈深處愈來愈遠。sup>1 有的日程表排得滿滿,有的以飲食來填補心靈空虛,有的以外在刺激事物來使作調劑,但卻經常令泉源枯乾,中斷了與自己內心和靈魂的關係。故此,透過屬靈操練來讓我們整理一切心靈的混亂,以致泉源得滋養,得聖靈在生命引導,使生命能開花結果,春回大地。

信徒操練

教會鼓勵信徒參與崇拜及個人靈修中,信仰反省。我們由聖灰日開始派發立志咭,鼓勵信徒向主立志在本年大齋期實踐以下操練:

  1. 個人40天靈修:信徒從靈修中領悟聖言,靜默禱告,省察自己,並持之以恆。
  2. 小組分享:與所屬的團契小組或屬靈同行者定期相聚,分享靈修反思,彼此代禱。
  3. 實踐行動:捨己施予,實踐主愛服侍人:
    a. 關顧教會有需要的肢體,可參加教會祈禱會、探訪等工作。
    b. 參與教會對外服事的事工,信徒安排時間參與。
    c. 參與社區服事,歡迎信徒參與。

聖灰日意義

大齋期必定會有內心潔淨的時候,特別於大齋期首日安排有聖灰日崇拜(2月22日)將於晚上8時於本堂禮堂舉行。聖灰日的崇拜是標誌著我們與主一同受苦,預備心懷進入大齋期,主日崇拜是調整我們的靈性,改變屬靈生命的素質。

聖灰一方面代表懺悔,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在未來的40天,將以各種方式進行屬靈操練。懺悔意思是改善,是在這個大齋期中會比以往有改善與進步。聖灰的另一個意思是潔淨,因為以前的人會用灰燼來當清潔劑,故此聖灰象徵潔淨。在大齋期中讓我們身心得潔淨。

聖灰日崇拜注意事項

當晚會眾進入禮堂前,除了派發程序表和立志咭外,亦邀請大家在貼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貼在胸前。本年聖灰日崇拜會有塗灰禮,塗灰儀節中在司事員指示下,當會眾逐一上前領灰時,將會獲發一張消毒濕紙巾,是用來抺自己的額頭以作消毒,預備牧者塗灰在上。如個人有帶備自己適合用的消毒方法,亦可向司事員表達。牧者會按著每一位會眾胸前貼紙上所寫的喚出名字,乃是表示上帝所看重的每一位,並會個別的向你囑咐上主的提醒。

牧者將於領受者的額頭上,用灰燼劃上十架記號,作為懺罪悔改的象徵。在牧者塗灰時,會向領受者講:「你當緊記:你本是塵土,仍歸於塵土。」提醒領受聖灰者醒覺自己從何而來,及要往何處而去,「當遠離罪惡,效忠基督。」緊記謙卑跟從主。所以,領聖灰者的信徒是以行動表示願意立志,由座位步向主的十架前領受塗灰在額上的行動,就是代表著甘心順服領受,忠心跟隨服事主。

領灰後請仍帶著額頭上的灰回家,讓家人知道你在大齋期中守節操練,讓你身邊的人作為見證與守望。

願我們透過聖灰日崇拜中的詩歌和經文默想,在主前自省和悔罪,從而在主前立志去實踐操練,並願意以行動去回應,前行領聖灰。故此,在崇拜結束時,將會收集立志咭。立志咭是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投放在收集箱,另一部份是自己保存,藉以提醒自己立志的項目。

約定你2月22日(禮拜三)晚上8時前到禮堂參與聖灰日崇拜:

  1. 領取程序表、立志咭,貼上名字在胸前;
  2. 塗灰前消毒額頭;
  3. 填上立志咭;
  4. 投放立志咭在收集箱中,另一部份帶回家中;
  5. 帶著額上的灰回家;
  6. 進行40日大齋期靈修與實踐操練。

本年的大齋期,但願弟兄姊妹與基督一同經歷受苦與復活,能凝聚相交,屬靈生命一同成長。在這40天的學習中,與主親近,保守善德,克己自制,服事友鄰,讓主居首位。誠心所願。

吳家聰牧師


 

牧者心聲(2023.02.12)

【牧者分享】萬家諭宣教師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

  

「神學思考不能夠只在大學或神學院裏,而是在每一位基督門徒的日常生活處境中進行。」1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這並不是甚麼新鮮的說法,乃是出自古代對神學描述「信仰者尋求理解」(fidelis quaerens intellectum)。2

回想起第一次「理解」自己的信仰,就是在三福佈道隊侍奉的時候。當時每星期都要重覆背出三福的訊息內容,由一字一眼完全依照稿子,去到追求生動活潑的講述。漸漸消化了福音的內容,又更明白上帝與自己生命的關係。

在神學院全時間讀書的三年,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一層一層地剝開自己,解開生命的經歷帶來的枷鎖,因此能夠更加自由地接受上主的愛。過程是痛苦的,不過每剝開一層,就再一次理解自己所信的,然後才發現自己對信仰的了解和反省是如此淺薄。凝望著上主,祂願意使用如此卑微的自己,除了「謝謝」,就說不出其他話來。我知道將來的牧職,就是要陪著弟兄姊妹走理解信仰的路,在經歷被剝開的痛苦時,擁抱他們,帶他們看見完全的愛。

讀神學又是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去到不同的時空,代入不同的生命,了解他們的難處。因而明白歷代教會先賢,就是為著教會以及信徒生命而發問和解答,梳理出一套又一套的神學,幫助信徒理解聖經和信仰,認識上帝與當下的自己之關係。我們因此知道如何理解聖經、如何牧養、如何行事為人。又了解到信仰如何造就了當下的自己。

「神學就是透過信仰(Faith)來理解它自身、它的對象(Object),以及它在今日世界中的位置的嘗試……如果信仰是真正的信仰的話,會禁不住地提問並尋找答案。因此,神學絕不是高尚的學術智性遊戲,只祕密地保留給少數初學者而已……」3

神學就是「信仰尋求理解」的話,那麼每一位主日學或團契導師,以及小組組長,在啟發信徒理解信仰的人,可能都在從事神學教育的工作。我們的神學教育甚至不限於教導環節之中,平日的行事為人就是反映了自己對信仰的理解。我們如何「作為」人,就是向身邊的人傳遞怎樣的神學想法。

就好似家長對孩子的教導,孩子幼時我們會教他說話、走路、基本的認字等等,孩子長大就可以到學校學習。家長即使沒有與教育相關的專業訓練,他們仍是孩子的老師,甚至可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教導學校沒有涵蓋的道理。

以上的說法或許會為兄姊帶來壓力,我們如此卑微,豈敢為人師。既然我們知道自己不足,甚至是不配,更要學習謙卑,時常尋求上主的恩典,並且感謝上主的錯愛和托負,這正是上主給我們的操練。

在神學院上的第一課,老師講解課程大綱,叮囑我們在上課前要預習指定文章,笑說:「如果讀不明白,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如果仍然不明白,還可以問上帝。」縱使在教導或理解信仰的過程中,有多大的難關,我們還有願意向我們啟示自己的三一上帝。這是神學的第一課,也是最大的一課。

萬家諭宣教師


 

牧者心聲(2023.1.22)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賦」傷前行

  

今年年初,香港差傳事工聯會(下稱:差聯)邀請本人於「洛柔青年宣教大會:香港站」中擔任第二晚的講員。是次宣教大會的主題為「紛亂世代•賦傷前行」,而大會給予我的講題就是「賦傷前行」。相信您和我會有同樣的疑問:「賦傷前行」的「賦」字寫錯了吧,應該是「負」傷前行,不是嗎?查問之下,原來差聯刻意用「賦」的原因,乃是要突出我們所背「負」的傷痛,若果是上帝屬意賦予我們去背負的,必有其存在意義,甚至能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2章所說:「我(上帝)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保羅)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

我們對「傷痛」(包括身體上及心靈上的傷痛)不感陌生,但通常會希望它是短暫的,巴不得「這根刺」速速遠離,甚至多次祈求天父叫這刺離開我們,卻至今仍背負那傷痛。沒有人會喜歡與傷痛共存,但如果這傷痛是天父上帝賦予的呢?我們能否像保羅一樣,找出上帝「不挪走那根刺」的心意,從而能更有力量「賦」傷前行呢?我感謝上帝在30年前賦予了「一根刺」(下身癱痪)給我,讓我深刻體會上帝的恩典真的夠我用,上帝的大能真的在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以致30年後的今天,我仍能由衷感激上帝,並坐在輪椅上真誠地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親愛的弟兄姊妹,您能找出上帝賦予您的那根刺背後的意義,以致您也能和我一起「賦傷前行」嗎?

合一堂馬鞍山堂這幾年的經歷,使她累積了不少「傷痛」。作為牧者,我曾再三祈求主,叫這些刺離開馬鞍山堂,好使教會在新的一年能更健康地成長;但聖靈卻對我說:「孩子,這(馬鞍山堂)是我的身體,難道我不比您們更覺痛嗎?但這根刺是有它的存在意義,您們只管繼續向前行。」對,與其在傷痛中質問:「神呀,祢在哪兒?」或苦問:「我們為何受苦?」,不如安靜下來,反思上帝賦予這些刺對教會的意義,深信更能成為我們馬鞍山堂「賦傷前行」的動力。

噢,忘了向各位主內弟兄姊妹說聲:「恭賀新禧,兔年蒙福!」

主內,海傑上

 

牧者心聲(2023.01.08)

【牧者分享】吳家聰牧師

回首與期盼

  

回顧一年

過去的一年峰迴路轉,高山低谷都遇過。筆者覺得這一年時間過得太快,有些事印象中好似是很久之前發生的,查看之下發現原來是過去一年的事。過去一年又似是沒有做到甚麼,差點記不起,但又發生了很多事情。以下是綜合過去一年教會的通告、新聞報紙的形容和筆者的經歷來作個記錄。

2022年1月開始政府收緊防疫政策,仍有維持現場主日崇拜,但只限處所容納人數的五成,教會唯有鼓勵肢體在家參與網上崇拜。教會辦公室以輪班當值制,安排同工在家工作。筆者的哥哥在醫院由昏迷到清醒。

2月疫情升溫,政府要求學校暫停面授課堂,教堂暫停開放,私人地方禁止兩個家庭以上的聚會。因此,主日崇拜只能維持網上直播進行,由當值同工肩負主日崇拜進行時所有事務和崗位,後來詩班員組織詩歌預錄方式來幫輕同工壓力。另外,因為大規模強檢,檢測中心和流動檢測站大排長龍,最嚴重的情況是曾經要排隊七小時。筆者的哥哥練習吞嚥和落床,開始了落藥化療。

3月教堂仍暫停開放,同工曾一度須在家工作。教牧同工組織電話關心眾會友或進行網上聚會。逢禮拜三晚上進行大齋期網上默想祈禱會。筆者努力準備區會按牧申請程序,呈上文章。

4月學生提早放暑假。當疫情開始沒有出現反彈跡象,在維持下降趨勢下,政府開放教堂現場聚會,只限處所容納人數的五成,但進入教堂者需要進行「安心出行」,並應政府要求須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筆者的哥哥可以出院在家休養,感恩。

6月聖靈降臨節洗禮,在艱難中栽培了幾位信徒,幾個家庭能夠加入教會,實在是難得的經驗。筆者通過區會神學牧職部的接見申請按牧。

7月老師和學生哥仍要返學。學生們只有8月兩個禮拜假期,甚至在假期裡要補課和補習。教會沒有辦暑期聖經班或營會。只有在「大暑」為幼稚園堂校事工辦了一個下午的玩水樂,下午先在禮堂集合和熱身,之後到操場玩水的時候,感恩太陽沒有曬進操場,孩子和家長都玩得盡興。筆者得到通知,區會已通過接納堂會推薦按牧之申請。筆者的哥哥再度入醫院,入院前仍可出席他女兒的小學畢業禮。他入院後發現有癌細胞增新和脹大。

8月筆者的哥哥得知女兒入到理想的中學而感恩,他後來安息返回天家。筆者及家人雖然有不捨,但感到主的看顧和保守而得安慰,一切都在主手中安排,甚是美好。

9月教育主日,病毒傳染數字上升,教會未能接待師生來聚會,於是送上敬師禮物以表心意。筆者戰兢地接受署理堂主任職位,適應新崗位。

10月筆者接受區會按立為牧師,適應牧師崗位,可施行洗禮和聖餐。

11月堂慶活動有經文書法,收集有超過二百件作品,參與的肢體心裡滿足和喜樂。兩場堂慶培靈會分別有吳振智牧師和郭文池牧師擔任講員,每場都有過百人出席現場聚會,會眾心靈得著主親自激勵。另外,政府將宗教場所定為被動查核「疫苗通行證」。

12月銀禧感恩崇拜和銀禧導賞團,教友藉當日的聚會認識馬鞍山社區和教會更多。筆者感染病毒,入住竹篙灣隔離中心六天。康復後感恩能出席銀禧平安夜聖樂晚會,並於聖誕日進行聖餐崇拜暨加入教會禮儀。

沒想到,2023年1月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撤銷「疫苗通行證」的要求,使所有教友可以重返教會聚會,見面時都高興激動,難得重聚,感謝主。

本年的週刊封面設計

蕭仲駒牧師於2021年定位三年的事工中心:學效耶穌服事人.關心社會見證神。此方向也是回應合一堂的「六大關注」,探索及推動信仰與社會的整合,重點放在福音的社會性含義及社會參與。在2022年的重點是延續、優化和落實。現期望在2023年仍在這個方向深化下去,同時亦包括凝聚、成長、服事的元素。

本年週刊封面的內容是源自牧職團隊在10月交流中所得出的概念。我們研讀尼希米記4:14-23時,我們看到以色列民回到城牆那裡,各做各工,又要防敵人攻擊。他們建造城牆時,扛抬材料的人在扛抬的時候,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建造的人腰間都佩刀建造。尼希米說:「這工程浩大,範圍遼闊,我們在城牆上彼此相離很遠。你們一聽見角聲在哪裡,就聚集到我們那裡去。我們的上帝必為我們爭戰。」

我們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投入事奉與學習,又或專注工作,像建造城牆一樣。我們要認得主的聲音,我們得凝聚信徒,渴慕聖言,使靈命穩固以防信心被打擊,又合力建立屬靈的家,親密團契,一同準備隨時候命,以致我們能承載初信幼苗生命。當主的福音號角聲吹響,福音的禾場待收割,主召集信徒,差遣到禾場,培育初信幼苗成長,成為主的精兵。願主引領本堂前行,成就祂的心意。誠心所願。

吳家聰牧師

 

牧者心聲(2022.12.18)

【牧者心聲】蕭玉芳宣教師

  

蕭玉芳宣教師
2022年12月18日

 

牧者心聲(2022.12.11)

【牧者心聲】劉瑞龍執事

我不用上班了!

  

這不是我一早計劃好的。自五月辭職離開了已工作三十三年並且是頭一份工的公司從内地返港,我一直尋索未來的方向。一方面我繼續求職和面試,一方面我重新穩定地事奉並嘗試投入新的服侍和學習。究竟主對我後半生的召命是甚麼?我應該如何回應主託付的召命?

在此期間,我的一位親人患了背腰痛的毛病。因其他親人都有正職,而我有較充裕的時間,便主動陪伴這位親人求醫。經不同醫生深入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竟確診他患了第四期的癌症!雖不致晴天霹靂,仍十分意外,唯有不斷求主使我冷靜面對和賜智慧予我及其他親人懂得如何處理。我求主憐憫這位親人,願他得平安和得到最適切的治療。感恩的是這位親人現在有「三得」:「食得、瞓得、行得」。這數個月的經歷使我確切相信我這段留港的期間是主給我最好的時機關顧這位親人並使我們修補關係。我想起了兩節聖經:「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4:14)和「我病了,你們看顧我。」(太25:36)我當然不是得了甚麼高薪厚職,但這段求職不成的空檔豈不是上主賜我現今的機會嗎?所以我暫停求職並騰出時間學習關顧這位親人和與他相處。坦白説,我有很多軟弱和不足,也不是一個感性和親和的人,更不善於親切對待這位親人,但我内心有一種推動力驅使我要嘗試克服自身的限制,做我應該做也是心甘情願的事。十一月中我剛完成了「癌症病人關懷大使訓練課程」,有不少的提醒和指導,但願能學以致用並與教會探索如何開展此事工。求主施恩和記念。

在新的服侍嘗試當中,我尤有深刻的體會就是探訪因各種原因未能親身到教會參與實體聚會和崇拜的主内兄姊。他們當中甚至會有數個月未曾到教會領聖餐。教牧同工和關心他們需要的兄姊聯絡這群肢體共聚於某姊妹的家中,一起唱詩、領餐、分享和祈禱。我很樂意參與這個事奉,更盼望教會有更多同工和弟兄姊妹參與這個服侍和日後探訪的事工。求主感動和記念。

劉瑞龍執事
2022年12月11日



合一堂馬鞍山堂簡史

一、 建堂歷程:

  本堂歷史迄今25載。溯本追源,1843年倫敦傳道會傳教士理雅各牧師將馬六甲開辦之英華書院(1818年創立)遷港,繼續辦學及傳道,後成立華人自理會,之後建立道濟會堂;1926年在般含道的新堂建成後選名為「合一堂」。合一堂在1957年及1984年先後建立九龍堂及北角堂。至1987年,九龍堂為配合30週年堂慶,成立小組研究在沙田區發展事工。當時九龍堂有50多個家庭居於沙田,而該區將發展為人口眾多之新市鎮,是一片廣大的福音禾場。1992年8月獲政府批出馬鞍山鞍誠街地段為興建新堂校之用。兩年後堂代表會決議籌募8,000萬元(包括補地價4,545萬元、建築費及裝修費約3,500萬元),並隨即組織籌建新界堂校委員會,由主席單家傳執事領導成立了籌募部、建築部、財務部及宣傳部,積極募捐及籌建事宜。

  馬鞍山堂落成前,自1994年初起每主日下午借用馬鞍山馮堯敬紀念中學舉行聚會,又租用新港城C座一單位作聯絡處及小組活動地方,並於1995及1996年暑期舉辦短宣運動及福音運動,信主人數日增。1997年3月30日於九龍堂舉行差遣禮,正式差派九龍堂24位教友委身入馬鞍山植堂,與主任牧師聯同全體教牧同工和香港堂,九龍堂,北角堂義工及區內弟兄姊妹同心拓展福音事工。

  新堂校於1996年4月21日舉行動土禮,1997年6月29日舉行奠基禮,同年9月幼稚園校舍落成開課,命名為合一堂單家傳紀念幼稚園;於翌年並得社會福利署批准增辦幼兒園。教會辦事處及宿舍大樓則命名為合一堂李孔氏紀念大樓。教會主日上午聚會則由馮堯敬紀念中學遷回新堂副堂(即幼稚園禮堂)舉行;並開設主日學、青少年團契及婦女小組等。初期遷入新堂時在副堂舉行主日崇拜,至1997年12月7日新堂舉行啟用感恩禮後,開始在大禮堂崇拜。

二、 歷任堂主任/顧問牧師/署理堂主任:

胡丙杰牧師:本堂由籌建(1987年)與開始聚會(1994年)至成立堂會(2000年)皆由胡丙杰主任牧師負責兼顧及策劃。

余英嶽牧師:由1998年3月至1999年5月曾由香港堂主任余英嶽牧師兼任堂主任。

黃常教牧師:由2000年10月16日至2005年11月底榮休止擔任堂主任。

李信堅牧師:於2005年12月到任,由2006年1月起擔任堂主任,事奉直至2015年8月底榮休。

李應新牧師:於2015年8月3日到任,由2015年9月起擔任堂主任,事奉直至2017年7月底離任。

陸輝牧師:由2017年8月起擔任本堂義務顧問牧師至2020年10月;又由2022年9月起再次擔任本堂義務顧問牧師。

何祐生宣教師:由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2日擔任本堂署理堂主任。

蕭仲駒牧師:由2020年10月3日起擔任本堂堂主任,事奉直至2022年9月22日離任。

吳家聰牧師:由2022年9月23日起擔任本堂署理堂主任。

三、 教會現況:

崇拜:於2007年12月9日開始,主日上午設有早堂、午堂成人崇拜;現亦設有青少年崇拜及兒童聚會:「與主同行」。

主日學:本堂主日學於10時至11時進行,現有長者主日學、成人主日學、中學級主日學及兒童聚會:「與主同行」。

團契:本堂現有13個團契(未計算其他小組),分別在禮拜五、禮拜六及主日舉行,供少年至長者的信徒及朋友參加。

四、 組織:

  馬鞍山堂於2000年1月正式成立堂會,至2006年開始堂會男女值理各20位協助工作,並在堂會下設立9個部門。為配合合一堂教會新典章中提出各單位堂需要實踐5項基要事工──福音及外展、信徒培育、肢體生活、禮讚及靈命操練和堂務行政,所以本堂也於2010年開始,將本堂原來之9個部門綜合成為5部,即:崇拜及靈修部、福音及外展部、相交及關顧部、信徒培育部、堂務行政部,除規定所有堂會值理必須成為最少一個部門之成員外,又選派執事關顧各部事工,與教牧同工之牧養工作配搭,以結合各人之力量,在不同的部門崗位上一同事奉上帝。

五、 牧養理念:

  建基於教會的5個部門,堂會需努力去實踐教會的五大職事,即:崇拜、團契、教導/宣講、傳道/宣教、服務/見證。教會應當以「崇拜上主」為中心,然後藉著教會所提供「團契生活」與「教導生活」的內聚力來建立信徒,使能得以成長;進而鼓勵信徒領受「服務/見證」和「傳道/宣教」的召命,進入社會中見證上主,廣傳福音。



 

牧者心聲(2022.11.20)

【牧者心聲】王慧賢宣教師

合一團隊的關鍵

  

 新團隊裡的默契

最近堂務行政部為教會的防水維修工程馬不停蹄地草擬標書,參與肢體於整個過程都非常嚴謹,由選擇合適建材、維修方法、時間策劃、保養責任等等都無一不仔細研究。今年九月,除了一班資深的舊成員外,感謝上帝賜予兩位新晉,包括一位有扎實地盤經驗的弟兄以及另一位工程界的年輕新秀,豐富了我們的團隊。在趕出標書的時間,每天均有海量的WhatsApp彼此交流,彌補了早期標書不少漏洞。

出乎意料之外,是次各成員迅速地建立默契。WhatsApp文字雖然也有不少意見甚或反建議,有時在差不多完成後又出現新看法,將之前的工作又再重新整理,簡單說有些時候會「翻手」或「重做」,究竟有什麼令大家合作無間呢?

 建設信任的責任

團隊裡每個人都有建設信任的責任,沒有信任就沒有前進的可能。

這信任在於相信每個組員都付出最好,所以會多一份尊重去明白對方:先聆聽,再回應。不急於重複硬銷自己主見逼到所有人降服,偏低或嘲笑別人。

這信任也在於大家向清晰目標共同進發,能和而不同,相信組員是幫助而不是攻擊自己,因此在不同氣候下也不會演變為人生攻擊,連珠爆發去宣洩情緒。有三句說話幫助化解緊張關係包括:「多謝Thanks」、「對不起Sorry」、以及「唔該Please」,加上誠懇溫柔的語氣,訓練自己輕聲及慢慢地說話有助表達自己的善意。

這信任亦在乎共享資源,處事透明公開,讓每位組員均得到相同資源和資訊,樂於分享個人資源給別人,去除小圈子的建立或偏袒某方。竊竊私語總是會惹起彼此猜忌,含糊不清或拒絕回答都嚴重阻礙組員發揮,做領䄂是責無旁貸。

 信任消失,就是拿權力去服務的黃金時間

當大部份信任已消失時,權力就是發揮的時間。這權力用於服務他人而不是傷害、操控或限制,幫助團隊完成對個人及對教會有益的力量。學者研究,低信任度來自高壓控管、官僚作風、保護主義、犬儒主義、組員間內鬥與互相敵視1,這些反教材也是良好的警剔。最終,不要忘記主耶穌是我們的頭,我們必須謙卑主前、彼此認罪方能成為合一團隊。

王慧賢宣教師


1. 羅伯.格林里夫,《僕人領導學:領導者與跟隨者互惠雙贏的領導哲學》,台灣:啟示,2018, 頁10

 

牧者心聲(2022.11.13)

【牧者心聲】周劉翠萍執事

“募”要靠主

  

近月弟兄姊妹從講壇或堂慶報告中,均聽到有關教會籌款消息,鼓勵奉獻。其實早於2020年馬鞍山堂已計劃以$500萬為目標之「教會修葺與辦公室擴充」工程籌款,當時鑑於香港疫情,籌款計劃一度擱置;直至2021年本堂開始籌備馬鞍山堂廿五周年堂慶,籌備小組建議將籌款納入堂慶活動之一。經重新檢視教會需要,除了原本有關教會修葺與辦公室擴充之考量,亦因應疫情後教會需加強軟硬件之配套,遂向經濟委員會申請籌款金額增至800萬元。

籌款工程包括:

防水修葺工程🎯期望建立一個穩固根基的教會、堅固安全的家

教會於2021年完成第一階段之防漏工程,實際只完成部分修葺,防漏工程尚待下一階段進行。我們看到維修的重要性,因為漏水、天花或牆身剝落等問題不單影響教會外觀環境,還有機會造成危險,使進入教會者未能安心聚會和使用場地。

禮堂影音工程🎯期望建立一個群體敬拜的教會、屬靈豐盛生命的家

因著疫情,促使教會加速運用資訊科技來服侍,如每主日直播、錄播主日崇拜,教會會議、團契、主日學等亦透過網絡平台來盡力維繫。禮堂需要更穩定的網絡、更完善的影音系統配合,幫助現場或網上的肢體更能投入崇拜或聚會中,且有機會服侍平時未能接觸的群體。

我們亦看到禮堂聖經多有殘缺/蟲蛀,需要補添,正好合適時間更換「和修版聖經」;亦鼓勵教友購買,為這個籌款項目奉獻,同時舉辦活動(如讀經、靈修)配合,提升閱讀/查考聖經之屬靈氣氛。

空間運用工程🎯期望可以建立一個服侍社區的教會、友愛睦鄰的家

教會經過多年發展,牧者和教友人數大大增加。現時發展出不同事工,但因應聚會增多、場地空間減少(因疫情未能使用幼稚園、房間人數限制),場地空間不足。我們需要重新規劃空間運用,以適切不同群體(如青年、長者、社區),長遠的還有社會服務和福音、宣教事工。這些教會空間需要有「藝術設計」,將福音的信息,與會眾/使用者連在一起,心靈得著提升。同工的辦公地方也需要改善,讓他們有較佳的環境去牧養肢體。

盧雲神父說:籌募是一項首要並最重要的屬靈事工,…跟宣講、禱告、
探望病患的、或餵飽飢餓的,具同樣的屬靈意義。時局變得不穩定,資源越來越少,參與籌募是迎向挑戰的新召命—學習依靠上帝,經歷祂的供應。

籌募的目標看似是一些硬件工程,實質是設立資源網絡和建立上帝的國度,經歷祝福。參與是一趟信心和屬靈之旅,讓我們明辨上帝的心意。在過程中不單尋求金錢,而是尋求祂的心意被落實。邀請大家一起同行~家出愛

人家事
教會是我們的家,一起為家勞力。

錢出力
鼓勵弟兄姊妹奉獻和行動參與。

主愛人
透過服侍,讓更多人進入教會,認識福音。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枉然警醒。 《詩篇127:1》

周劉翠萍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