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觀看了法國電影《穿越之旅》,講述兩個現代黑人意外回到18世紀法國,成為奴隸,經歷壓迫與屈辱。電影提醒我們自由得來不易,更揭示即使在受壓迫者之間,也存在階級與互相傷害。這讓我想起聖經中的夏甲,一個既被壓迫,也曾輕視他人的婢女(創世記16:1-13)。
夏甲是撒萊的婢女,因為撒萊未能為亞伯蘭誕下子女,夏甲便在主人的命令下為亞伯蘭生子。不論撒萊還是夏甲,都無法逃離父權制度的影響。繁衍後代被視為家庭的重要功能,連女人也認同生育是自己的義務。作為家中女主人的撒萊,為了完成這生育使命,以主人的身份剝奪夏甲的身體自主,將她變成生育工具。1 夏甲作為無權無勢的婢女,毫無選擇,只能服從。然而懷孕後,她「就輕視她的女主人」(創16:4),似乎認為自己因生育而獲得地位。然而,這並非夏甲的勝利,而是父權制內化的悲劇——女人被教導以生育定義價值,甚至在彼此之間製造新的壓迫。2
3月8日是婦女節,一個慶祝並擁抱女性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貢獻的日子。它意味著女性的價值不僅限於家庭,更蘊含喚醒女權與追求男女平等的意義。香港大部分女性或許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制於生育義務或重男輕女的思想。我們要銘記,香港性別平等的進展來之不易,感謝上主將我們從父權的枷鎖中解放出來。然而,不論男女,皆有各自的辛酸,默默承擔生活的重擔。我們更要留心,以往的受壓迫者,今日是否會因忽視他人苦楚,而成為新的壓迫者呢?
最後,亞伯蘭允許撒萊虐待夏甲,夏甲不堪忍受便逃走。上帝聽見她的訴苦,差遣使者安慰她,並應許夏甲的兒子將成為大族(創16:6-11)。《穿越之旅》中,兩個黑人在奴役中尋求出路,而夏甲則在曠野中遇見上帝的安慰。教會能否成為上帝的使者,聆聽受壓迫者的訴苦,用關懷與行動安慰他們?願我們同心為受壓迫者呼求上帝,見證他是「看顧的上帝」(創16:13),並活出這份愛。
萬家諭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