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就是中學文憑考試(DSE)放榜的日子,正要執筆的時候還在猶豫是否應該寫這個話題,恐怕令應屆考生壓力百上加斤,相信不少DSE考生身邊的人都有這份憂慮。如有引導或提醒的需要,同行者就更難為,若不是關係良好、情緒穩定,可能會弄巧反拙。
近來YouTube頻道「試當真」有一電影上映——《公開試當真》,紀錄了他們團隊與DSE考生同行的過程和反省。雖然我未看電影,但之前已經看過YouTube版的影片。雖說與DSE考生同行,但其實團隊自身可能才是最大得著的。他們從考生身上看見以前的自己,重新發現並面對以往的傷痛,又由同行者角色中反省自己與考生的關係。本應陪伴別人,豈料陪伴了自己。這不是錯的,而且是更應如此。
「……我們的心靈早已為個人需求、憂慮和張力充塞,這些東西教我們不能放下自己而去關注他人。」1 盧雲神父提醒我們治療別人之前,要倒空自己的心靈,先經歷上帝的愛,才有空間盛載他者。「人的退隱是個非常痛苦和寂寞的過程,因為這過程逼使我們直接面對個人光景,不管好醜也得接納。當我們不怕進入自己的中心……在自己心火的中心找著生命下錨的地方,就能讓他人進入為他們而設的空間」2
身為別人的同行者,似乎上帝藉我們造就他人,其實是上帝藉別人釋放我們。讓我們有機會面對內心,不再受自我所束縛,生命得著自由。所以,與其說自己是別人的同行者,倒不如說大家都在同一條道路上行走。
早前跟神學院老師飲茶,雖然是因為商談合作而聚首,但其實更似聚舊。他說起自己母校先賢從主領受異象,他的老師引導他去推動和實踐,現在他再傳遞及培育其他人繼續前行,其後便說了一句「謝謝!」。原來我們的合作除了是老師對學生的支持,也是老師對自己的召命的回應。
我才明白神學畢業時,老師們總強調「現在大家跟我們(在崇基畢業的老師)一樣,都是校友。」,其實意思即是「我們是同道。」,比起輩份和經驗,主的道是更值得我們專注的。提醒我們不應分前後、高低,當要專注在上主的道路上一同服侍。
DSE放榜在即,願我們都有著這份胸襟和謙卑,與我們的家人、學生和弟兄姊妹彼此扶持,求主幫助我們。
萬家諭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