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牧者心聲

牧者心聲(2022.06.19)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兩餸一湯1

  

一位剛獲「米芝蓮三星餐廳」的主廚接受電視台訪問。

記者:「恭喜你的團隊獲得這項殊榮!你最想感謝誰?」
主廚:「我最想感謝我爸爸,是他教曉我煮出人生中第一道菜。」
記者:「父親節快到了,你會送甚麼禮物給爸爸?」
主廚:「呀,我還忙著設計父親節的特備菜單來招呼客人,未有空間想這問題。」
……

翌日工作完畢,主廚致電爸爸。

主廚:「喂,爸爸,父親節快到了,您有甚麼禮物想要呀?」
爸爸:「有心,有心。我想吃您親手煮的菜。」
主廚:「對不起,父親節當天有許多賓客,餐廳一定忙透。不如我們改天吃別的高級餐館,我可試試別家廚師的手勢,順便和您慶祝父親節。」
爸爸:「兒子,爸爸只想在家吃您親手煮的菜,已經很久沒嚐過了。」
主廚:「……」

掛斷電話後,主廚獨自坐在豪裝餐廳的大窗前,對著五光十色的街道沉思。
……

自從媽媽離開後,父兼母職的爸爸為照顧自己疲於奔命。記憶中最回味的,是爸爸的「兩餸一湯」,甚至夢想自己能像爸爸一樣,煮出如此佳餚美食。爸爸雖然不是甚麼知名廚師,但經他多年的指導,兒子苦練出「一身好武功」,更在一次廚藝大賽中脫穎而出,隨即開始了他的「主廚生涯」,但同時亦使他不再踏足自家的廚房了。想到這裡,主廚方才明白爸爸想要的父親節禮物,不是米芝蓮餐廳級的「美食佳餚」,而是兒子親手煮的「兩餸一湯」!

主廚忍著差點掉出來的眼淚,聯絡上餐廳經理,指示他立即通知所有預訂了父親節特備菜單的賓客,由於當天主廚包了場,因此抱歉未能招呼他們。

經理:「主廚,當晚要款待甚麼貴賓們?是否需要預訂珍貴的食材?」
主廚:「不必了。當晚只得一位想吃『兩餸一湯』的貴賓。」
……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有時真的不自覺,為了一己的「理想(私慾?)」,本末倒置地犧牲了最不應該犧牲的「家人」甚至「信仰」。鼓勵您安排一個時段,找個空間給自己,安靜下來,重尋一下自己的根源(心靈歸家),重整一下生活的優次(轉化與更新);或許,您能重拾您生命中那回味無窮的「兩餸一湯」。

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翰福音15:5

鄭海傑
2022年6月19日


1. 這故事是今年6月8日晚,當我為一位教友禱告時,聖靈彷彿用直播(live-streaming)的方法告訴我的。

 

牧者心聲(2022.06.12)

【牧者心聲】蔣慧民執事

歌頌與崇拜──試從植物生命的角度思索

  

我們的信仰生命由道種開始:道種在我們心田中札根,發芽,生長,長出枝葉,結出果子;而我們的歌頌與敬拜是對主道與愛的回應,始於上帝的話語,並以之為中心。聖經中有不少以植物為喻的經文:如福音書中的芥種、葡萄樹及詩篇第一篇栽在溪水旁的樹等,都是大家不陌生的,我在此則借植物生長的幾個階段為喻,思索我們的歌頌與敬拜。白居易曾與元稹詩論詩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我就借此闡釋:

根情者,植根上主的愛。
對基督徒來說,信仰歸結到一個字,就是「愛」,是生命與信仰的根本。
上帝是愛,祂先愛我們,我們才可以愛。
祂因愛創造;天父未因我們得罪祂而捨棄我們,祂長存的愛見於祂如慈父長久期待我們浪子歸家,更見於差祂愛子臨世施拯救;基督因愛而紆尊降世,甘受屈辱苦難,十架犧牲,成就救恩,祂的愛激勵我們;聖靈因愛護持眷佑,光照引領。我們讚美歌頌是因上帝的本性與作為的一種愛的回應。這是我們要緊記的。

苗言者,長出言傳的苗。
信徒因着「心裏相信」、受感動而作「口裏承認」的認信是崇拜行動的開端。
這些言辭話語在崇拜裏可以是宣告、祈禱或歌頌等不同的形式。
世界的開創乃源自上主的話語,人神的溝通話語是非常重要的媒介。
詩歌的創作因着人的感受而發言,如尚書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言傳是神人對話中,上帝先向人發言,人作回應;而人的回應既依循主道,也言說心聲。

華聲者,開出頌讚之華(花)。
詩詞經譜上音樂成為歌,其音樂美就可使言辭升華,也彷如給文辭穿上華美的衣服,植物披上花朵(華/榮都可以指花朵)一樣。詠者,從言從永,長言也;樂記也有云:「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而基督教合唱指揮大師馬革順稱歌唱為語言的慢鏡頭。
上述三者均指合律的音樂之聲比普通的言語更具和諧美感,更適切用作讚美上主的美德。言辭與音樂結合,在傳情達意上具感染力,觸動心靈,在集體敬拜時更將不同會眾的心靈結連起來,聲合為一,為主作見證,歸榮主名。
而且在表達方面更可配合具美感的肢體動作──舞蹈──更美上加美(一些教會崇拜裏更有禮儀舞蹈)。

實義者,結出生命果實。
深深地感動人心靈的是內容豐美果實,且可給人深遠的影響者。
詩歌的頌唱若能將詩人、作曲者、演唱者所信、所感、所悟、所經歷者以高度效能的演繹傳意,更能使人生命得造就。若蒙聖靈感動,生命更結出美果;真誠敬拜者就是愛主守道的人,他們的生命必果子纍纍。
媒介就是信息;信仰內容要化作音樂藝術的載體;道成肉身,也要肉身成道。傳意要有意義,要傳出意義,就要真誠地將心意、情意、意志表達。溝通的意願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音樂藝術果效上更要注意意象及意境的表達及營造,但總要真誠。

由是觀之,詩歌與音樂藝術以至崇拜的內容與形式可以看為一個有機生命體,是有密切關係,有一致性的。相似地,我們的作為與存有其實也不可分割的,我們是個怎樣的人,就會影響着我們怎樣相信,也影響着怎樣說話與歌唱;反之我們怎樣相信,怎樣說話與歌唱,也會影響着我們人格的形成(becoming)。

蔣慧民執事

 

牧者心聲(2022.05.22)

【牧者心聲】蕭仲駒牧師 關係式牧養的再思    一位屬靈導師介紹我看路恩哲著,劉如菁譯,《第3次牧養革命:關係 …

繼續閱讀

牧者心聲(2022.05.15)

【牧者心聲】王慧賢宣教師

復活……在我嗎?

  

 身體超然的自癒能力

最近切水果時,手起刀落,一不小心,意想不到小小生果刀能如此鋒利,立時在指頭𠝹出一個傷口,鮮紅色的血隨之滲出。

可能因為傷口太齊口了,沒有痛的感覺。當下,反而令我想起人生中一些難忘的受傷經歷:兒時玩氹氹轉因轉得太快,整個人跌在地上,有碎石插入肉,當時用牙籤挑出一粒又一粒的碎石,至今留下瘡疤;兩次骨裂,一次由十多級樓梯直滑到地面,另一次因地面太濕滑,整個人如溜冰般(但並不優雅)直撞門口;最深刻的一次,是中學家政課車衣時,車衣針像串燒一樣穿過指頭,當時自己無懼無痛,自行拔出車衣針,人生第一次見小小傷口可以湧流出如此多的鮮血(至今仍然是流血最多的一次意外)。

如果我這一切的傷口,出現在已死的身體上,並不能癒合,我必是一個遍體鱗傷,殘缺得不堪入目的人。如今,我心中不禁由衷地讚嘆上帝造人的奧妙,能夠有如此超然的自癒能力。

 在已死的地方經歷復活

今週是主耶穌基督復活後的第四個主日,我們已踏進教會年曆中的復活期,你相信主耶穌基督已復活嗎?若你相信,你又能肯定跟隨主耶穌的你和我也能經歷復活嗎?我所指的不單是主耶穌第二次再來的時候,信衪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而是此時此刻在你已死的事情上,能信任主耶穌使之復活嗎?

那怕是你與某人已死氣沉沉的關係?你已灰心繼續努力的好事?你不願意投入的事奉?你對社會諸眼不順的地方?抑或是你已經不再喜歡鞍合這教會?

林後四10:「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從前主耶穌因世人隨心所欲自私的選擇,被釘十字架;可是,主卻復活了!這被世俗人所打沉的你,絕對能夠與主同死同埋同復活,倚靠主耶穌的大能,把你已死的心再一次活化起來。唯有你將自己要如願以償的心願,改變為去察驗主耶穌、經歷主耶穌的追求,你方能不再於不同關係中出出入入:愛這個或恨那個;不再憎恨眼前你不想尊重的人;不再穿梭在不同教會並且只選擇性地參加自己喜歡的聚會。求祂!在你已死的事上,使你能經歷主耶穌的復活。

王慧賢宣教師

 

牧者心聲(2022.05.08)

【牧者心聲】周劉翠萍執事

耶穌與母親馬利亞

  

耶穌肉身的母親馬利亞,我們常常都會以「蒙福的女子」形容她,身份何等尊貴。馬利亞是一個極普通的名字,可有想過這名字的意思為「痛苦」。聖經中對馬利亞的記載不多,每次均刻劃她作為母親的時候,這一切可以一句話貫之:「你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加福音2:25-35)。(先知西面的預言)我們從她與耶穌五段的「相遇」中,看看這位作母親的心路歷程。

路1:49 耶穌在馬利亞的母腹中
馬利亞在懷孕時忍受了未結婚已有了身孕之屈辱,卻稱頌上主『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

我們常會記得尊主頌「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並常以此稱讚馬利亞。在當時,少女未婚而懷孕是不貞,未婚夫或丈夫可用石頭將她打死,我們看到馬利亞的堅強性格,她肯定而堅強地一句簡短的說話:「就照你的話做吧」。

路2:41-52 “反叛期”的耶穌與馬利亞
當耶穌十二歲時跟父母往耶路撒冷,馬利亞找到了失散的耶穌向他表示憂傷時,耶穌竟說為何要找他,因為祂以天父之事為念。

這件事的結局是耶穌就與父母回去,馬利亞「把這一切的事情都存在心裡」,這事讓她被提醒耶穌並不完全屬於她,我們看到馬利亞讓孩子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子女踏入青春期,開始不再以父母為中心,會思想父母以外的事情,作母親的不是放任,而是放手。

約2:1-11 耶穌首個神蹟由馬利亞促成
耶穌長大後出外傳道行首個神蹟(把水變酒)時,馬利亞提醒她兒子,主人家已經無酒招呼客人了,耶穌卻表示「母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馬利亞看到了一件很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她很著急,希望耶穌可以做些事情;耶穌的回應,可能亦令母親感到另一種尷尬。有時母親不要太緊張,我們看到馬利亞的「時間表」與耶穌的不同,她學習要跟著孩子的時間表成長,並按上帝的旨意去行。

太12:48-50耶穌重新定義與馬利亞的關係
有一次馬利亞和耶穌的兄弟來找他,他竟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按字面,耶穌前句這番說話是“大逆不道”的,作為母親聽到都會感到不被尊重,我們看到馬利亞沒有計較地位及尊嚴,沒有勉強走進群眾中責備祂不孝,反成全了兒子。馬利亞明白耶穌與她的關係改變了,理解到這話的意思是凡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是祂的兄弟、姊妹和母親。兒女長大了,有說管教子女的方法,不應只家長式教育,需要建立像朋友般相處,對孩子說話背後帶出的意思及感情,可更促進親子關係。

約19:25-27 親歷耶穌死亡的馬利亞
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不是很多人敢走近,但耶穌的母親和一些婦女、門徒來到十字架下。

馬利亞不會在乎別人的言語、行為的攻擊。無論別人怎樣評論兒子,甚至身份是一位「死囚」,我們看到馬利亞都能接納耶穌,因為她是孩子的母親。兒女遇到困難或痛苦,作母親寧願承受的是自己;但正如十字架的苦難,惟有耶穌必須由自己承擔。母親未必能代替孩子去做任何事情,但願意陪伴孩子成長。

#馬利亞性格堅強
#馬利亞讓孩子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馬利亞學習按上帝的時間表跟著孩子成長
#馬利亞成全了孩子
#馬利亞接納孩子

周劉翠萍執事

 

牧者心聲(2022.04.17)

【牧者心聲】劉紹雄執事

“疫”景中的隨想

  

今天政府正式公布,由4月21日起重開宗教處所,總人數為五成容納量,實在是一大喜訊!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全港市民深陷疫境。身處其中,我對「返教會」也有一些體驗和感想,藉此機會與弟兄姊妹分享互勉。

由2月10日起政府關閉宗教場所,教會須停止實體崇拜,至今經已兩個多月。在此期間,馬鞍山堂教牧、幹職同工與崇拜及靈修部兄姊努力配搭,讓我們每個主日仍然可以網上進行早堂或午堂崇拜,各自在家中同一時間敬拜上主,而每週平均參與教會崇拜的人次都維持在四、伍佰之間,實在要感謝聖靈的保守看顧。我比較幸福,每主日都可以和太太及兒子三人同心敬拜,一起祈禱唱詩,聆聽上主之言,也有機會互相分享領受;但回想起來,總覺得仍有不足,未能如往常一樣在莊嚴的聖殿中與主內肢體同感一靈、齊應阿們,全人合一地感悟上主的臨在。待教會重啟實體崇拜,必定珍而重之,與眾肢體如同一人,聚集同瞻三一上主的榮美,謳歌感恩讚頌!

在這期間,限聚令亦擴大至私人處所,禁止兩個家庭以上的跨家庭聚會,對教會肢體的團契生活影響至大。感恩的是現代科技發達,善用資訊科技的弟兄姊妹可以透過Zoom、Teams、Workspace等應用程式保持網上聚會,但也有不少團契小組未能保持緊密聯繫。況且上班、開會要Zoom,上課、學習又Zoom,祈禱、聚會再Zoom,難怪大家都表達有點兒Zoom疲勞了!你這方面的景況又如何?教會聚會即將重新啟動,讓我們彼此激勵,珍惜每一個相聚的機會,俾能實踐彼此相愛,一起在基督裏紮根成長,被建造成上主的靈宮。我們也可以重新思考,如何運用已學懂的資訊科技,聯繫因各種情況未能返教堂聚會的肢體,甚或加強與海外肢體的連結,拓展跨地域的國度。

在實施「關閉」、「禁止」等措施,嚴緊抗疫的同時,在逆境之中,教會服事鄰舍、見證福音的使命實踐都可能被冷卻了!教會即將重新啟動,學校、鄰舍中心、院舍的各樣活動也將陸續回復正常,願聖靈燃點我們的愛心與熱誠,引領教會重新上路,認識耶穌 — 體驗基督復活的大能,與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誠心所願!

劉紹雄執事

 

牧者心聲(2022.04.10)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忠徒」大事錄

  

記得中學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時,所有學生被迫要去聖堂彌撒1。 有一次看到彌撒的程序中寫著「瑪竇福音2 」, 勉強猜想是基督教的「馬太福音」,接著又出現另一個書卷,名叫「宗徒大事錄3」, 想極都想不到是甚麼書卷,後來發現原來是「使徒行傳」時,年少無知的我忍不住爆笑了出來。

適逢今天是「棕枝主日」,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不是「宗徒大事錄」而是「棕途大事錄」,也就是記載基督耶穌光榮進入耶路撒冷城的一幕。在這經典的一幕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路途鋪滿棕枝和衣服的「棕途」,也不是實現先知撒迦利亞預言4 中「謙謙和和地騎著驢駒子」的耶穌基督,而是竭力高呼著「和散那5 ,和散那」卻在幾天後改口呼叫「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的百姓。

當時那些準備過「逾越節」的以色列百姓,拿著棕樹枝在城門熱烈地迎接耶穌,其實是一件「不尋常」的事;因為猶太人慶祝「逾越節」時,根本沒有用「棕樹枝」的習慣。百姓拿著「棕樹枝」並將棕枝和衣服鋪在地又高呼吶喊「和散那」的行為,其實是充滿政治色彩的 ,這行為反映他們內心多麼期望眼前的耶穌能拯救以色列百姓,從統治他們的羅馬帝國手中奪回政權。或許就是這份「期望與現實的落差」,為百姓帶來極大的憤怒和失望,結果在祭司長和文士們的慫恿下,百姓選擇釋放作亂殺人的囚犯巴拉巴 ,而除掉釘死稱為「猶太人的王」的耶穌。

這些年,香港人的生命充斥著負面情緒,久久未能平伏。我們作為基親徒自然會交托主耶穌,期望自己能夠在「身體的問題、心理的問題、經濟的問題、家庭的問題、婚姻的問題、戀愛的問題、工作的問題、學業的問題、政治的問題」中被拯救出來,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若果上帝的心意,沒有讓您在這堆問題中「被拯救出來」的話,面對著「期望與現實的落差」,您是否會選擇與昔日的百姓一起高呼「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大齋期來到最後一個禮拜了,願您把握機會,分別今周五出來,透過線上受苦節默想祈禱聚會,反思自己要做支持耶穌受死的百姓、或做為利益而出賣夫子的門徒、還是要做為愛世人義無反顧完成苦路,以無罪之身懸掛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宏恩的耶穌基督同行受苦的「忠徒」?

鄭海傑宣教師


1. 彌撒(Missa),即天主教中的「感恩祭」,類似基督教中的崇拜。
2. 瑪竇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天主教新約聖經的第一卷書。
3. 宗徒大事錄(The Acts of the Apostles)天主教新約聖經的第五卷書。
4. 撒迦利亞書9:9 –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5. 和散那(Hosanna),意思是「上主,求祢拯救」。

牧者心聲(2022.03.20)

【牧者心聲】蕭玉芳宣教師

「願你們平安」

  

主內平安,大家最近怎樣?好嗎?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不好。不好可能因為自己或身邊所愛、關心的人染疫。又或是看見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確診個案幾何級上升,不少小孩子及長者相繼離世,醫療系統出現不勝負苛,甚至殯儀館也承受不了辦理死者的後事。再加上世界風雲變色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死傷枕藉。這一切不禁令人傷感,更覺世界的不穩及帶來的不安!

這讓我想起昔日的一幕:耶穌來,站在(門徒)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Shalom(平安)」- 原本是以色列人見面、分別時一句很平常的問候語。但四福音只有兩處(太28:8-10及約20:19-22)記載主向人說「平安」,這反映我們的主沒有以「平安」作禮貌的客套說話,而是針對特別的情況而表達: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約20:19-20)

當時門徒感到極度害怕,不單是因為主被釘十字架,他們頓失倚靠,而且因為主埋在墳墓裡的身體不見了,官方認定是門徒把主的身體偷去,於是下令追捕他們,他們生命備受威脅,因而害怕並躲藏起來。此時,復活的主親自向門徒顯現,第一句說的話就是「願你們平安!」,對充滿恐懼感的門徒是何等安慰與祝福!

誠然,世事如棋,能掌握的很少,不能掌握的卻很多,或許我未能改變外在環境,但總相信能改變個人心境。弟兄姊妹,這不是因為我有自信心,而是復活的主曾應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14:27)

蕭玉芳宣教師
2022年3月20日

 

牧者心聲(2022.03.13)

【牧者心聲】萬家諭宣教師

我們是主內一家

  

近月香港疫情嚴峻,因此政府制定了不同的措施,包括要求宗教處所暫時關閉,以及公佈「疫苗通行證」的使用,因此兄姊未能親臨教會聚會。這些措施令人不其然想像出宗教被規管的圖畫,這幅圖畫中,宗教聚會會被監管,甚至是被禁止,也考驗到我們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是否有足夠的信任。

耶穌魚
耶穌魚

早前封城、封區或者禁足的消息,引起了搶購潮,超市的貨品被搶購一空。搶購是表象,內裡的問題是社會的信任危機。我們不寄望政府會有恰當的安排,也不寄望我們的鄰舍會守望相助。我們無法相信在必要時我們會得到幫助,所以便去搶購來先保障自己和身邊的人。

早期教會的信徒為躲避羅馬帝國的迫害,他們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當他們聚頭的時候,為著大家的安全,便要確認對方同為基督徒。其中一個確認身份的方法就是畫「耶穌魚」(ΙΧΘΥΣ,Ichthys):先由一方隨意畫出一條弧線,對方若是基督徒的話,便會畫出另一條弧線來回應,兩線交疊形成魚的形狀。

魚的希臘文是ΙΧΘΥΣ ,這幾個字母正正與「耶穌基督,上帝兒子,救主」的希臘文開首字母一樣(Ἰησοῦς Χρῑστός Θεοῦ Yἱός Σωτήρ)。換而言之,其實當時的信徒所畫出來的不單是兩條弧線或者一條魚,而是表達了自己的信仰——耶穌基督是上帝兒子,是救主。同時也道出了我們信徒的關係是建基於耶穌基督,因著基督我們成為弟兄姊妹,因著基督我們在同一團契之內,因此能夠彼此信賴和信任。

「我們是主內一家」,這句說話不應該只是神學理論的總結,或者教會的口號,應該是沉重、有承擔、真誠、充滿愛心的承諾。我們承諾會視弟兄姊妹如親人一樣,在困難的時候彼此扶持和幫助,不會因為有人落難而出現排擠或落井下石的情況,反而會不離不棄。因為基督如何愛我們,我們就當如何相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有視彼此如同親人一樣嗎?我們是否一個能夠彼此信賴和信任的群體呢?還是我們原來跟普遍的社會大眾一樣,落入了一個信任危機呢?

以下送給大家一段詩歌的節錄,願我們可將之化為禱告,向主祈求。

「求助眾彼此接納,效主接納我們;
求教導我眾相愛,情同手足、親人。
求主鑒臨並居住,導引信心路程,
我們既得主接納,理當相愛相珍。」

——節錄自新普頌665《聖桌展示上主接納》

萬家諭宣教師
2022年3月3日

 

牧者心聲(2022.02.20)

【牧者心聲】何祐生宣教師

踏入社區的一小步(上)

  

第一小步

「馬鞍山(耀安)創薈坊」於2021年4月24日下午舉辦「健康日」,邀請了合一堂馬鞍山堂負責「中醫義診」一項目。當天由本堂弟兄鍾寶蔭醫師義診,當天報名接受義診者共有15位。合一堂的義工們,在等候與等待義診的街坊一對一的傾談,也有為他們祈禱。

第二小步

創薈坊職員為感謝合一堂在「中醫義診」的協助和商討進一步的合作,於2021年5月25日到訪本堂,並與本堂義工一同商義日後的協作。該次的分享,開啟了參與「創薈坊中心團契」的大門。2021年7月17日下午2時,本堂便開始參與中心團契。中心團契主要由中心職員主理,如確定團契日期、場地、領詩、主席和聯絡團友等。本堂協助分享信息,關心團友和代禱等。2021年12月18日的一次團契聚會因臨近聖誕節,於是改在本堂進行祝誕,在當日團契中,我們更邀請團友參加12月24日之平安夜音樂晚會,當晚約有10多位團友出席,實在感恩。

第三小步

於2021年10月21日邁開,就是本堂義工吳煥鈴姊妹和溫煥玲姊妹負責為創薈坊開設之「福音書法」工作坊。報名參加的有6位,而恆常出席的有4位,其中一位已邀請她參加創薈坊中心團契,希望本堂能在未來,與創薈坊協作,開辦其他工作坊,接觸更多會員。

第四小步

可能大家仍有印象,就是創薈坊於2021年12月5日在本堂堂慶主日中義賣籌款,當天共籌得$19,000。該次義賣不單為有關機構籌得善款,也讓本堂信徒認識和接觸到神託會職員和中心的學員和手藝,對日後的支持和服務又邁開了一小步。

因疫情關係,本堂參與創薈坊的服事都暫停了!感恩的是,有三數位中心團契的團友自發成立一個讀經群體,由《創世記》讀起,參加者輪著每天讀一章,2022年2月14日已讀完《創世記》,2月15日便開始讀《出埃及記》。他們的渴求和堅持,實在感動。願主繼續使用馬鞍山堂,也使用當中服事的信徒。

何祐生宣教師
202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