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牧者心聲

牧者心聲(2022.10.23)

【牧者分享】萬家諭宣教師

非我之意,惟爾意是成1

  

執筆之時,翻開是日日課,福音書經文就是路加福音22:39-46,就是耶穌被捕前在橄欖山上禱告的敘述。耶穌知道自己將要被門徒出賣,被釘上十字架,受人凌辱,為世人之罪犧牲。因而在橄欖山上如此祈禱:「父啊!你若願意,求你將這杯撤去」,當有天使來加添力量時,反而耶穌表現得非常痛苦焦慮。福音書作者描寫出耶穌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是多麼不情願,雖然希望天父撤去苦杯,但仍要以天父旨意為先去禱告,耶穌就在自己意願與天父旨意之間掙扎。

這段經文正是上兩星期我在主日學中講過的,現在上主讓我「重遇」它,也許就是上主的提醒。尤其正值臨近年終歲首,需要思考來年事工安排的時候,可能我們都只留意到自己的想法,我們為自己關心的事情求復興,但忽略了身邊人的心聲,更忘記了要先尋求上主的旨意。

讀過一本小書《初遇大德蘭:生平、祈禱、境界》,簡介了聖女大德蘭2 [ 大德蘭(Teresa of Ávila)生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因祈禱的教導與當中的經歷,並改革修會而為人所知。]的生平,以及她對於祈禱經歷和教導。當中引述大德蘭《七寶樓臺》的一段令我十分深刻:

「在目前,她們一心只願事奉天主,光榮天主,有利於天主,只要她們能夠對某個靈魂有利,她們不但不再有死亡的願望,而更願意在最可怕的折磨的環境中,多活幾年以便為天主獲得一點點的光榮,雖然他們絕對確信,只要他們一出離肉體,便立刻可以享見天主,然而她們對這是無可無不可了。」

當事情未能盡自己所願時,甚至到達精神和肉體受折磨的地步,當中的痛苦是可理解的,我們亦需要接納和承認自己的狀態。正如在聖經中見到耶穌會在禱告中道出自己的意願,作者也讓我們知道耶穌的心情。關心到自己的未來和下場,所以掙扎和痛苦並不是可恥的事。

近來有媒體報道香港人移民外地,令香港教會的財政和人手都很困難,再加上其他因素,香港教會未來會如何呢?這是香港教會實在的掙扎和痛苦。信徒留港或移民,或許正如潘霍華和田立克兩位神學家的情況,不論離開戰時的德國與否,他們的神學也正影響今天的教會。上主的旨意同樣在其中,教會又能否如耶穌般禱告去面對現況呢?

願我們所做的,並非按自己的意思,乃是按上主的旨意成就,願主鑒臨。

萬家諭宣教師


1. 引用聖經委辦譯本的路加福音傳22:42。
2. 大德蘭(Teresa of Ávila)生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因祈禱的教導與當中的經歷,並改革修會而為人所知。

 

牧者心聲(2022.10.16)

【牧者分享】吳家聰宣教師

我在區會的經歷

  

我在區會的深刻參與是2006年我參加望覺堂與長洲堂教牧和弟兄姊妹一起合作服侍大澳小學學童及認識雅各堂。除了認識雅各堂的處境,當中明白到在區會中資源共享,互相幫助,並且可以建立堂會之間的關係。

後來,2011年成為區會差遣宣教師後,在宣教師團契被選加入宣教師團契職員會,1 宣教師團契除了舉辦聚會,有時會議上討論處境上的牧養及如何支援宣教師。我們又外出探訪宣教師。我們從中認識各堂會宣教師,禱告記念各同工的需要,彼此分享交流事奉得著。

在神學牧職部的參與有2013-2015年神學牧職部的社會關注小組成員之一,就在這時與李信堅牧師交流和合作。另外,在吳碧珊牧師(當時區會副總幹事)帶領下,我參與並協助籌備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2 再後來,2018年我完成第七屆校牧課程。以上這些事工和訓練,加深我認識區會牧者對傳道服務的看法,甚至對社會和婦女事工的關注。

在區會執委會中,2014-2015年年會當選執委之一,我是青年界別。透過出席區會執委會,能讓我認識到區會的運作模式、人事安排、會議程序,更能讓我將區會和堂會連繫彼此中的關係。

我對世界傳道會之認識是由2006年代表區會參加世界傳道會東亞區之「青年工作體驗營」(Youth Work Camp),於馬來西亞舉行,當年為期兩星期的學習與服侍,相當深刻,並且開始與東亞區的肢體結連。2012年我被區會派出參加世界傳道會東亞區青年事工主辦之「我愛緬甸」宣教訓練營,在營中擔任導師。跟緬甸教會青年信徒、神學生及牧者探討「性別公義」議題。經過是次參與,使我認識多了緬甸政治和經濟如何影響其人民的生活;另外,當我與當地教會信徒和牧者交流時,使我對緬甸社會和教會中仍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狀況加深了認識,更對性別公義有所更新和整合。2013年區會邀請我參加世界傳道會東亞區之「婦女領袖牧養交流會」,於香港舉行。3 後來,2016年6月區會邀請我出席世界傳道會會員大會,於南韓濟州島召開。會議期間我被推選為2016-2020年世界傳道會董事會成員,4 並2021年世界傳道會之總幹事遴選委員會成員。是次經驗令我認識到不同地域的特色,教會背景的異同,傳教士將基督的福音與愛帶到有需要的地方,按當地的處境需要,作出相應事工安排和神學思考。

牧者要將堂會與區會關係建立,擴闊堂會信徒的眼界,認識不同堂會,彼此交流及合作,從而得著單獨堂會未必能支援的裝備訓練。中華基督教會是宗派與教會組成的有機聯合教會,推動教會合一運動來達至本色化與自立的目的。牧者要讓信徒明白教會合一的並非只是「求同」一律,區會並非一個協會或聯會,乃是一個有受按牧職、聖禮施行和信仰教制的教會,並持守普世合一的精神。

若果教友想認識區會,可以索取區會每月出版的《滙聲》或到區會網頁https://www.hkcccc.org/ 瀏覽。

吳家聰宣教師


1. 2011-2013年及2013-2015年作康樂一職。2015-2017年成為宣教師團契職員會主席,但於2016年8月請辭職員會,因6月被推選為東亞區女性代表加入世界傳道會董事會。
2. 於2015年第一屆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在馬來西亞新山進行;及2017年第二屆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在香港進行。
3. 自該次起,吳碧珊牧師發起開展第一屆華人婦女神學會議,主要是因為語言上和傳統背景比較上相近,容易在婦女神學上交流。
4. 因為架構重組,運用新模式運作,要在六個區域選出代表。

 

牧者心聲(2022.10.09)

【牧者心聲】何祐生宣教師

踏入社區又一步(下)

  

前文提到馬鞍山堂自2021年初觸「神託會」耀安兩處之社會服務後,開展了本堂踏入服務社區的一小步,本文將接續分享本堂踏入社區的另一步 — 在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扶輪社」的服事。

2021年11月12日,本堂堂主任蕭仲駒牧師、劉翠萍執事、顏列銘執事、薛昌華弟兄、合一堂社會服務事工主任王祖興先生及小僕,出席了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扶輪社」之成立禮。小僕以顧問的角色,代表馬鞍山堂「福音及外展部」以堂校合作形式,參與「扶輪社」之服務。

「扶輪社」在學校成立後,因疫情關係,只能透過視像會議,與老師和學生領袖商談服務社群之計劃,最後決定在疫情下向街坊派發防疫福袋,以祝福在疫情下受困的坊眾,彼此扶持度過疫境。誠然,計劃因2022年3月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派發福袋行動一改再改,出發前更因應教統局的指引,學校的集體課外活動不得不停止了,派發福袋的行動好像也遙遙無期!

然而,同學們盡心準備好的福袋無法達至坊眾手中,實在可惜!就在這使人感到無奈的時候,同學們的決心打破了環境的限制,他們自發提出將福袋派發給鄰居,在疫情下,向鄰舍送上人情和關懷。

所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同學們自發性的社會關懷行動卻在百多區「扶輪社」服務中,經評審委員選出為「扶輪社」「2021-2022最佳互動服務競賽計劃」冠軍(BEST INTERTACT SERVICE PROJECT COMPETITION 2021-2022)

小僕說出這故事,並非要在這榮譽上沾光。誠然,小僕深信這全是上帝的美意!因為上帝藉此奬項為本堂與學校之合作,立了房角的頭塊石,建設了良好的開始與基礎。其次,在得奬的小型慶典中,小僕能與校長詳談,認識校長的工作、健康、家庭和靈性,並在聚會結束前,在眾同學與老師前,能與校長祈禱,實在是上帝的美意。再者,在聚會中,接觸了幾位忠心的老師和一群純樸的學生,具體體會到上帝要我們馬鞍山堂牧養的羊就在這裡。最後,小僕得學校邀請,於8月12日參加散學禮,在會上認識了校監們,校監更在致詞時提及奬項的義意,對堂校合作的「扶輪社」進一步作出肯定,這不是上帝奇妙的作為嗎?

結語:上帝清清楚楚為馬鞍山堂立下了社會服務的房角石頭,往後就是我們如何在其上建造了!如保羅所言:「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3:11-14)

何祐生宣教師
2022年10月9日


牧者心聲(2022.09.18)

【牧者心聲】吳家聰宣教師

透過教育主日給我們思考

  

每年新學年開始時,在教會內舉辦「教育主日」,為的是教友們同心合意為學校和學生們禱告,願上主賜福。

教會是辦學團體,我們又有幾多機會關心和支持學校呢?藉教育主日有機會讓學校與堂會多一點交流認識,但相信這一天認識都不夠,當然也不希望只是一年一次的機會。教會在週末聚會比較多,不少信徒進出教會,但平日學生返學又是另一個境象。你能知曉當中的不同嗎?有興趣了解更多,可以來跟我傾談呀~!

教會作為辦學團體,應在使命上作反省,求上主的帶領。自汪彼得牧師,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前總幹事,他是帶領區會回應社會需要,推動教會辦學,並提倡堂校合作理念是「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的辦學宗旨,他回顧自己的成長,感謝昔日教會學校培育他。他說:「當日的教會與所辦學校的人士,沒有輕看過這來自一個那麼貧苦家庭的小子,不論教牧人員或校長教師都給了我愛心的照顧和鼓勵。」之後,他字裡行間都提及學校給予信任和支持,讓他有機會發揮所長,栽培成長。他最後予以勉勵,盼望堂校的同工同道們了解教會「透過學校」培才的意義,進而緊密的聯繫合作,負起培才的偉大使命,這是不會徒勞的。1 培育下一代是上主交托給我們的使命。

在鞍合都有不少青年教友都是合一堂單家傳紀念幼稚園的校友,甚至學生的家長,整個家庭都被主耶穌吸引,得到主的福音,加入教會,努力追求上主的教導,實踐真理,事奉上主。在學生和家長心中已留下上主的福音種籽,讓他們得到主的豐盛生命,福氣臨到家中。

今天教育主日:
對教育工作者及學校職工來說,是一個重新立願的出發禮!
對學生來說,在新學年的開始,尋求上主的智慧!
對家長來說,帶孩子到主耶穌跟前,學習真理,願意孩子在主的愛中健康成長!
對教會來說,在主前立願,以福音培育下一代,牧養及關懷整個學校群體(老師及職員,學生和家長)。

願主賜恩上加恩,力上加力給眾人。誠心所願。

吳家聰宣教師
2022年9月18日


 

牧者心聲(2022.09.11)

【牧者心聲】鄭海傑宣教師

驀然回首

  

自1993年起,每年的9月6日(就是我在美國發生車禍的日子),我總會給自己一個不設EQ(情商)管理的一天,任由自己的情緒起伏,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盡情發洩,這是我僅有能處理車禍帶給我的負面情緒的方法。感恩自從與翠茵結婚,並有了我倆的愛情結晶品Cake仔後,發覺我內裡已不需要這個發洩機制,真正可以從容面對。

踏入2022年9月,驀然回首,感激主恩伴隨了29年,除了感恩,只有感恩。然而,今年的紀念日我寫了一封信給李盛林牧師。內容節錄如下:

Mo受傷後,有不少人問我會否有感動去探望(因為我也是「過來人」)他;我有心,但一直等待聖靈的感動,不敢因著自己的衝動而增添您們的煩惱,所以一直只是默默禱告守望。

直至早幾日看到您代禱信6中「無奈的視線」那一段,當中的「一個活躍的兒子,現在是無奈地躺在床上,每天絕大部份的視線都是冰冷的天花板」一句非常觸動我,因為這正是29年前在美國加州留學遇上車禍後,我身處ICU床上的視線…… 這刻,我深信聖靈在工作,祂在感動著我。我不知道您會否回覆,但我想讓您知道,有這麼的一個主僕受到聖靈感動而作出回應,並透過這封信表示對您們一家的守望及支持,盼望這封信也能成為耶和華所給您們的恩惠。

我與大家分享的原因,除了希望大家為這個家庭代禱,也祈願上帝能使用我小小的關心,能為這個年青人的家庭帶來一絲支持和溫暖。

踏進新學年,當我們努力忙著各種事務時,也不要忘記聖經給我們的提醒: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安慰我們,使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些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 1:4)

鄭海傑宣教師
2022年9月11日

 

牧者心聲(2022.08.21)

【牧者心聲】蕭玉芳宣教師

《那些年》

  

近日筆者家中因為將要進行大裝修而全面執拾一番,當我翻箱倒櫃,翻閱舊物時,才發現自己儲藏了數之不盡的舊照片及信箋,於是,一邊執拾一邊翻看各款別人送給我的書箋、信件和賀咭,頓時感到萬般滋味在心頭,既感觸又感動——感觸是物是人非,感動是我活着,並且被愛和在幸福裡:

舊照片及信箋開展我回憶之旅,它讓我記起兒時及成長時期曾遇上、認識的眾學生、同學、朋友、同工及兄姊……。我記起不同的人與事,記起某人曾與我相遇,記起某人曾祝福我的生命,當中存寄着滿滿的祝福、滿瀉的情意,因為每一張舊照片背後都訴說着一個故事、一個生活的片段,尤其是合照,總是記載着相中人共同相處的一刻,彷彿訴說着某個共同經驗的故事,分享着各不一樣的快樂和悲傷。可惜當時的我因心智年幼而未曾領略,也不懂感恩,更談不上珍惜,直至今天我才領悟某人的好,此刻,我多想跟對方說句多謝、說些情深意綿的話……可惜物是人非,有些人已經很久沒有聯絡,甚或以後能再遇上的機會很微,唯有寄望現在的自己好好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不要錯過學習愛的機會,學習感激別人的愛眷。

感謝主,讓我有今次的回憶體驗,可以藉此重温及回味昔日的種種。重温,讓我看見自己的成長,看見自己對事情對人生態度及價值的改變,更讓我重温那份被愛的幸福,心靈不禁感到温暖。原來「回憶」不單能喚醒人已淡忘,甚或被遺忘的記憶,還能牽動人內心的情感世界,從而帶來温暖、帶來醫治等力量。

因此,願意各位鞍合的兄姊,趁着今年本堂踏入廿五周年,盼望各團契、小組共同回顧神過去如何在我們的群體顯明祂的保守、教導和帶領等作為,如何向我們彰顯祂的信實和慈愛,我們又如何在當中經驗有主及有兄姊同工、同路的美好,好讓我們在信仰上能以感恩的心獻呈,並以信心前行。

願意我們不單集體回憶,更願意我們在主裡一起創造更多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彼此的生命滿有主的同在,好讓在某年某日當我們重回舊地,重温往昔時,我們能由衷的說:主的作為奇妙、可畏!屬主的人是何等有福!

蕭玉芳宣教師
2022年8月21日

 

牧者心聲(2022.08.14)

【牧者心聲】蕭仲駒牧師 近年的生命和事奉成長    我在播道會恩泉堂事奉了10年後在分堂(奇恩堂)經歷了6年半 …

繼續閱讀

牧者心聲(2022.07.24)

【牧者心聲】王慧賢宣教師

我並不是一隻羊

  

 努力成為一份子

一頭狼在森林中遊離浪蕩,當牠見一群羊在草原上,「咩」聲四起,和諧共處,就被吸引著。牠很想成為一份子,於是把心一橫,披上羊皮,混入羊群。

狼很享受在「咩咩」聲中生活,可是烈日當空時披著羊皮並不好受,下雨天羊皮又濕又重也很辛苦。無論如何,狼仍然努力學習活似一隻羊。但世事難料,一次狼扮羊奔跳時,摔了一跤,羊皮隨之滑落,狼的廬山真貌露於眾羊面前。

頓時狼不知所措,擔心眾羊見牠的本相後會離牠而去。此時聽到:「其實我也不是羊。」接著,見一隻又一隻羊脫下羊皮,眼前有孤狸、灰熊、兔子、箭豬等。原來眾羊都隱藏自己真正身份,活在別人期望下。大家卻因長時間扮羊,各有勞損,包括皮膚病,聲帶受損,本身的技能如爬樹等化為烏有。

 做你自己: 關於「我」及「群體」的課題

造假、裝模作樣、羞於誠實表達上帝創造獨特的自己,都不健康。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做你自己,其他人都已經有人做了。」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既然我們都知道個人的獨特性,為什麼情況依然?這就是關於我和群體兩者的課題。

先認識「我」的本質,即從上帝眼中認識自己。不從樣貌、權力、學識、身份或別人的口中去定義自己。上帝造我;在我未在母腹前已認識我,給我最大的愛,甚至獻上祂唯一兒子。上帝欣賞和愛我們,看我們猶如祂的佳作。你有用這樣的眼光去接納自己嗎?

當自我認識不深,常懷疑自己又信心不足,就往往依賴群體去建立認同感。可是近年社會將人看為消費品,關係建立於滿足個人需要,例如,無界限地整容以取悅大眾。人不喜歡自己,亦未能與自己期望有別的他人共處,繼而排斥、斥責或操控他人。群體生活淪落為彼此消耗的地方,蠶食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自由。這自由有別於不惜一切甚至犧牲他人來肯定自我,而是讓自己有成長的自由,即不受任何人操控或以特定方式如勞改去限制一個人的成長。

 群「羊」最美的結局

眾動物都卸下羊皮,以真身相見,遺忘了的各種技能逐漸重現。雖然這再不是同聲同氣「咩咩聲」的群體,卻是前所未有活力四射的群體。我雖並不是羊,但我喜歡上帝造的你和自己。

王慧賢宣教師

 

牧者心聲(2022.07.17)

【牧者心聲】李劉靜嫻

「愛」的踐行

  

相信很多弟兄姊妹也聽過「愛的真諦」這首歌,內容取自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13章4至8節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經文。很多婚禮也用來勉勵一對新人要彼此相愛,一同建立屬主的家庭。其實更加適合跨年齡的生活踐行。

鞍合家,我們屬靈的家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了;不愛他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上帝。愛上帝的,也要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約翰一書4章19至21節(和合本修訂版)

今天是教會的「敬老主日」,依我看來,是提醒我們要「敬長」,也不是只在今天,而是每一天的生活態度,我們要尊敬那些比我們年長的,「敬」是包括有「愛」,「長」也不只限於年老者。

除了「敬長」,我們也要「護幼」,要愛護比我們年幼的弟妹,循循善誘,不溺愛,要作他們的好榜樣。在家如此,在屬靈家 — 教會也應如此。

鞍合教會踏入25週年紀念,我們可為主作甚麼?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4至35節(和合本修訂版)

李劉靜嫻執事
2022年7月17日



牧者心聲(2022.07.10)

【牧者心聲】何祐生宣教師

值理會(堂會)的成長與承傳

  

1. 值理會架構之成長與承傳

1996年的「受託主日」中,刊載馬鞍山堂早期的行政架構:正副主席、正副書記、宣道組1 、婦女組、主日學組、青少年組、聖樂組、聯誼組、推廣組及庶務組等八個組別,此乃承傳合一堂部分行政架構。

馬鞍山堂自1997年建成及開始聚會後,信徒日增。時至1999年的《合一週刊》受託主日紀錄中,馬鞍山堂行政架構新增了「經濟組」和「福利組」,取消了「推廣組」,成了九組2 ,2000年馬鞍山堂由「組」踏入「部」,承傳了合一堂的九部行政架構。

合一堂在主任牧師曾昭陽牧師策劃下,期望各單位堂由九部精簡為五部,以便更聚焦於教會主要聖工,如敬拜、團契、培育、福音和管理等。馬鞍山堂在李信堅牧師積極推動下,於2013年將九部轉化為五部,成為今天本堂運作的部門:崇拜及靈修部、相交及關顧部、福音及外展部、信徒培育部和堂務行政部。

2. 值理會成員之成長與承傳

1995年至1999年仍未成立值理會時,是以「合一堂馬鞍山堂禮拜處委員會」管理和推動馬鞍山植堂事宜。然而,當時之委員會並沒有固定人數和男女比例。2000年第一屆值理會正式成立,由15男和15女組成,與此同時,值理會也由「組」改為「部」,反映當年教會是由初生邁向成熟的階段。

教會經過四年的穩步發展成長,信徒日增,值理人數於2004年增至18男和18女。感謝上帝的厚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在短短兩年後,值理會人數於2006年隨之而增加至男女各20人。藉值理會人數的規模,就看見教會的成長與增長。

3. 參與值理會事奉十年以上之值理(或執事)芳名

25-27年:蔣慧民、劉紹雄、劉賴宇衞、李劉靜嫻、周耀華、周劉翠萍、劉瑞龍、方奕楷、方何玉英、曾善培、李穎康、關吳煥鈴,共12位。

20-24年:方奕森、李黎婉珊、劉吳琰芳,共3位。

15-19年:張漢華、鍾鍾轉芳、戴少陵、戴柯翠麗、周偉明、周徐美英,共6位。

10-14年:顏列銘、曾黎翠鳳、潘廖小紅、鄧黎湘儀、李曹敏玲、張耀光、張麥家慧、梁溫煥玲、邱鄧愛蘭、李棟國、李德權、李業威、李文聰、鍾耀輝、薛昌華、彭梁美英、鄭文榮、李兆樑、劉文良、彭炳雄、陳志榮、黃瑞麟、馬潘玉蓮、洪劉麗麗,共24位。

何祐生宣教師
2022年7月10日


1. 馬鞍山堂於1995年已開始以「八組」為行政架構,反映當時的規模較細,延用至1999年。
2. 「九組」中週刊「宣道組」和「宣道部」,其餘稱「組」,筆者認為當時稱「宣道部」是手文之誤。